10月央行繼續淨買入2000億元國債 業內:扭轉月初國債收益率曲線“趨平”狀況 呵護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
10月31日,央行發佈最新公告顯示,10月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爲2000億元。
這意味着8月“入場”買債以來,過去3個月期間央行累計淨買入債券面值達到50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央行“入場”買債規模持續擴大,這項貨幣工具的使命也在隨之“延伸”——最初,央行入場買債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買短拋長,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準與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曲線趨陡,從而優化資金配置效率。如今,央行正通過持續“入場”買債釋放更多資金流動性,結合買斷式逆回購等其他貨幣工具,一方面有效對衝政府增發債券、MLF到期、年底企業回籠資金等因素所帶來的資金流動性趨緊壓力,另一方面更好的支持宏觀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
中泰證券固收團隊認爲,鑑於年內政府債增發的機率較高,疊加MLF到期壓力(僅11月份就有14500億元MLF到期)較大,央行要延續“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預計在11月將綜合運用OMO、二級市場淨買入國債、買斷式逆回購等方式補充資金流動性。
扭轉10月上旬國債收益率曲線趨平狀況
央行公告稱,爲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0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爲2000億元。
數據顯示,除了央行在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實施首月(8月),以買短拋長方式淨買入1000億元國債,過去兩個月央行在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的全月淨買入債券均爲2000億元。
一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向記者分析說,市場認爲央行之所以在9月份淨買入2000億元國債,一個重要原因是8月債市調整導致當月理財產品贖回壓力持續加大。央行在9月加大國債淨買入力度令國債價格企穩,有效避免了債券價格下跌—理財產品淨值下跌—理財產品贖回壓力激增—理財機構被迫拋債應對贖回—債券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狀況發生。
“但是,央行在10月仍維持2000億元的國債淨買入規模,也超過部分投資機構的預期。”他告訴記者。儘管9月24日起來國家出臺一系列增量政策令大量資金從股市流向債市,導致理財產品再度承受贖回壓力。但市場普遍感到9月底的理財贖回壓力低於8月底,且“十一”節後國債價格率先企穩,有效緩解了理財贖回壓力進一步增加。
更重要的是,9月24日國家出臺一系列增量政策以來,長期國債收益率明顯回升,令央行入場買債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回升的壓力有所緩解。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報在2.1275%和2.31%,較9月23日分別回升逾900個基點與1000個基點。
在這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看來,不排除央行在10月仍通過買短拋長操作,進一步引導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曲線趨陡,推動資金配置效率提升。
畢竟,10月1年期、10年期與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9月分別上漲5.5個基點、下跌2.25個基點與5個基點,導致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曲線有所“趨平”。
“市場認爲央行入場買債,主要出現在10月上半月,當時不同期限國債利差趨於平坦,央行通過適時入場加大買短拋長力度,引導下半月不同期限國債利差再度趨陡。”他告訴記者。
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的新舉措
記者瞭解到,市場認爲央行之所以在10月維持2000億元的國債淨買入規模,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更好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10月,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將持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在公開市場操作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人民銀行已與財政部建立聯合工作組,不斷優化相關制度安排。
中泰證券固收團隊發佈報告指出,11月與12月各有1.45萬億元MLF到期,加之年內政府增發債券的機率較高,年底前市場資金流動性面臨一定的收緊壓力。此外,鑑於8月以來MLF常規操作時點移至每月25日左右,大額MLF到期與臨近續作MLF時點的間隔約在10天,容易造成資金市場的短期緊張。
“未來央行將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業務、公開市場買賣國債、續作MLF等貨幣工具的結合操作,更靈活地對衝特定時間點的資金市場趨緊壓力,確保資金市場與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上述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認爲。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央行在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對當月資金淨投放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考慮到中期借貸便利(MLF)工具在10月縮量操作890億元,央行全月淨投放中長期流動性逾6000億元,其中央行當月通過淨買入國債釋放的資金流動性達到2000億元,有效支撐了其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
記者獲悉,未來央行每月淨買入國債規模是否穩定在2000億元,頗受金融市場關注。
上述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認爲,無論是推出買斷式逆回購工具,還是在公開市場持續買入2000億元國債,顯示央行呵護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的意願較強。鑑於年底前MLF集中到期、政府增發債券、年底企業回籠資金等因素令市場資金流動性趨緊,不排除央行仍在短期內繼續維持較高的每月淨買入國債規模,結合其他貨幣工具實施,進一步營造相對寬鬆的市場資金流動性環境以支持實體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
投資機構淡定應對央行持續入場買債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相比8月央行啓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初期,金融市場特別擔心此舉令長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漲,如今他們都能坦然應對央行持續入場“買短拋長”舉措。
“儘管過去兩個月央行入場買短拋長的規模達到4000億元,但我們跟蹤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狀況發現,央行入場買賣對長期債券收益率波動的影響相當有限,目前長期國債收益率中樞波動區間主要由市場供需關係、機構交易情緒、市場對未來貨幣寬鬆力度的預期等因素決定。”前述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指出。目前不少投資機構認爲,除非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然跌破2%關鍵區間,市場纔會再度關注央行入場買短拋長力度變化,研判央行對長期國債收益率跌勢的容忍度。
在他看來,10月以來,不同機構的差異化操作行爲對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的影響尤其顯著。比如大型銀行增持中短期國債意願增強,且擇時減持中長期國債,導致長期國債收益率趨漲,但以基金、券商等交易性資金反而加倉長期國債博取價差收益,令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有所加大。
記者瞭解到,不少投資機構認爲央行也在儘量避免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給債券市場帶來“額外”影響。
中泰證券固收團隊發佈報告指出,相比直接入場買賣國債,央行的買斷式逆回購工具對二級市場國債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具體而言,央行在二級市場買國債,會增加二級市場需求,擡升國債價格,壓低國債利率;反之在二級市場賣國債時,增加二級市場供給,降低國債價格,擡升國債利率。相比而言,買斷式逆回購是通過利率招標方式進行,不會較大程度影響二級市場債券供需關係變化,對國債價格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即便買斷式逆回購工具到期,央行將債券賣回給交易商,同樣不會影響二級市場債券供給。換言之,如果央行在逆回購期限內,沒有利用回購標的開展買賣操作,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對債券市場的影響是中性的。”中泰證券固收團隊指出。不過,就中長期而言,央行在買斷式逆回購期間,擁有一定機率使用回購標的開展二級市場國債買賣操作,進一步強化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調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