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城投債批文累計終止規模已超7000億,但9月過審規模環比大增46%,或爲化債政策落地“儲備彈藥”?

財聯社10月23日訊(編輯 李響)“山雨欲來”的化債大幕即將開啓,近期信用債批文的過審趨勢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據民生固收團隊統計,周度數據顯示,10月以來,城投債批文平均審覈反饋天數縮短,“終止”批文也有所減少,截至10月13日,審覈反饋爲“終止”的全部債券共 487只,合計擬發行規模爲7425億元。

據瞭解,自去年“一攬子”化債政策以來,以城投爲代表的新增信用債規模持續收緊,在各類政策文件約束下,今年城投債供給明顯偏緊,批文通過規模也大幅收縮,據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前9個月,城投公司債累計審批通過17772億元,同比下降27%。

不過自9月份起,公司債通過審批的規模同比降幅出現收窄趨勢,降幅創年內新低,似乎在爲後續化債政策落地“儲備彈藥”。據華安固收團隊統計,9月城投公司債通過項目規模已達1952億元,同比下行11%,但環比大增46%,其中很大一個變化在於低評級主體的審批通過規模大幅提高。

據華安固收首席顏子琦介紹,在前9個月城投債累計通過規模大降27%的情況下,9月當月AA主體同比由降轉增,通過批文的金額規模達到582億元,實現同比增長21%的“逆市場”表現,同時,9月份終止審覈規模環比回落,同比漲幅擴大至118%,年內累計增長155%,整體將9月份可供發行的城投債規模拉昇。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10月12日財政部表示“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以來,地方債務置換的債券供給將會“井噴”,對中低資質城投性價比提振尤爲明顯,或是近期該類品種規模增發的誘因之一。

與此同時,國聯固收首席分析師李清荷表示,批文終止多見於城投屬性強或可能涉及隱債的主體,或爲落實“遏制增量”的化債目標,防止一邊化債一邊新增。從9月城投批文終止規模環比下降或可看出,監管對城投債融資釋放出一定的寬鬆信號。

不少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去年化債政策執行至今已一年有餘,2023年下半年至今可明顯感受到的是城投平臺不斷提前兌付並退出,並在2023年退出平臺數量達到頂峰。此外城投平臺不斷整合以提高融資效率,也讓整體的批文通過率較前期有所提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江浙地區退平臺城投主體仍有存量債的現象較重點省份更爲明顯,國金固收分析師李美雍對此表示,或因爲此類經濟發達地區有較強融資訴求,弱平臺被整合至集團內部,融資職能交由更高層級母公司承擔以加快審批進度,而如吉林、寧夏等地發債融資訴求不強,而且公開市場認可度偏低,因此當地退出債市的城投主要是完全退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債務改革背景下政府信用將進一步鞏固,地方城投平臺的轉型發展也將持續推進,城投信心加碼後,利差下行空間將會打開,市場人士表示,愈發趨緊的化債政策具有持續性,即便城投信仰加持下城投債供給或仍難以放量,“即便主體退出了名單,也只能借新還舊,短時間內預計仍很難新增債券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