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沉迷玩手機自殺,媽媽把社媒告上法庭:賠我女兒!

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後不“失聯”~

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塔米·羅德里格斯(Tammy Rodriguez)曾經有過一個可愛的女兒,賽琳娜(Selena)。

(賽琳娜)

賽琳娜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女孩兒,喜歡在舞臺上翩翩起舞。

她總是活力四射地微笑着,像個小太陽一樣,把溫暖送給每一個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卻在11歲的時候離開了這個世界。

殺死她的,是如今人人離不開的社交媒體……

(示意圖)

塔米說,賽琳娜第一次接觸到網絡時才7歲,當時她用平板電腦第一次在網上看了視頻。

後來賽琳娜長大了,塔米送給了她一部手機。

一開始,賽琳娜只拿手機玩遊戲、看視頻,但沒過多久,她就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Instagram、Facebook之類的社交媒體。

賽琳娜喜歡跳舞,想把自己跳舞的身姿發到網上。

但塔米作爲成年人,她更瞭解互聯網的危險,於是她告訴賽琳娜,她可以錄製自己跳舞的視頻,但只能存在草稿箱自己欣賞,不能發到網上去。

賽琳娜同意了。

塔米也沒有多想,因爲她關注了賽琳娜的個人賬號,發沒發東西,她一眼就能看到。

只是她沒想過,這個還不到10歲大的孩子已經懂得怎麼創建小號,偷偷發自己跳舞的視頻了。

(賽琳娜的跳舞視頻)

慢慢地,賽琳娜越來越沉迷於這些社交網站,她已經上癮了。

塔米說,賽琳娜每天都捧着手機,不肯睡覺,也不吃東西,甚至患上了飲食失調症。塔米試過沒收賽琳娜的手機,結果她就好像失心瘋一樣,甚至開始襲擊自己的妹妹……

再後來,疫情來了。

被困在家裡的賽琳娜開始更加迷戀手機,不能玩手機的場合她死都不去,到最後她甚至開始逃課玩手機了。

賽琳娜的行爲愈發出格了。

塔米發現一些成年男性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騷擾11歲的賽琳娜,在這些成年人的壓力下,年輕又懵懂的賽琳娜給他們發送了自己的色情照片。

後來不知道爲什麼,這些照片傳到了她同班同學的手上。賽琳娜開始在班級裡被嘲笑、霸凌……

(社交媒體上的賽琳娜)

賽琳娜的行爲終於引起了學校的注意,學校上報給了當地的兒童和家庭部門。經過保護機構的判斷,賽琳娜經出現了成癮性,需要前往精神病院入院治療。

可賽琳娜已經病入膏肓了。

她用盡了各種辦法,從醫院逃跑、離家出走、自殘,只要能玩到手機,她什麼都肯做。

最終在2021年7月,賽琳娜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最後一段視頻。

在視頻中,她一邊喝着蘇打水,一邊服用了兩片安非他酮(抗抑鬱類藥物),這是媽媽塔米的藥。

接下來賽琳娜關掉了攝像頭,又吃下了大把大把的藥丸,最終在當天晚上,11歲的賽琳娜離開了這個世界。

(社交媒體上的賽琳娜)

到現在,賽琳娜已經去世了三年了,但塔米還是忘不了她。

塔米說,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事讓她想起自己的女兒,讓她泣不成聲。

,她對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以及Snapchat的母公司Snap發起了起訴,指控這些公司“故意設計、製造、營銷和銷售具有不合理危險性的社交媒體產品,這些產品的設計初衷就是爲了讓未成年上癮。”

在她的牽頭下,33個州,100多名家長和青少年聯名向社交媒體公司提起訴訟。他們表示這些社交媒體公司通過有針對性的算法,故意誘使年輕人陷入成癮循環。

(米塔和其他家長們正在發起抗議)

事實上在不少網友看來,孩子沉迷社交媒體,最終自殘、自殺,根本原因其實都在家長身上。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很多家長疏於對孩子管教和關心,導致孩子們受到了創傷。但專家們表示,社交媒體使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上癮這件事,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

專家們表示,青少年特別容易沉迷於社交媒體。

因爲人類的大腦在20-25歲之前會持續發育,他們需要吸收各種信息,但如果從社交媒體上吸收了太多無用信息的話,反而會阻礙大腦的發展。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報告稱,美國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他們住在網上,大約有一半人稱自己沉迷於社交媒體。

這種沉迷與人們對酒精和毒品的沉迷有些相似。

這也是一種慢性的、致命的,但可以控制的腦部疾病。

不過跟酒精和毒品相比,社交媒體成癮的可怕之處在於,這東西一開始真的是無害的,但隨着成癮的嚴重,當人們意識到時,往往已經爲時已晚。

除了成癮性之外,社交媒體對年輕人還有另一重威脅。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較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他們在網上發佈視頻後,很容易被網上不友好的留言和私信恐嚇甚至霸凌,最終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危機,甚至有可能自殺。

爲了保護未成年人,不只是家長,美國各州也在努力解決問題。比如佛羅里達州就簽署法令,禁止14歲以下的任何人使用社交媒體。

(美國衛生局局長在強調社交媒體的危險性)

但對於家長和專家的指控,Meta(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我們向每一位家長表示,我們的工作是幫助青少年獲得安全的上網體驗。

我們已經開發了30多種工具和功能,包括讓父母限制孩子在我們應用上花費的時間,年齡驗證,限制16歲以下未成年不會收到未關注人的消息,定時發送鼓勵青少年休息的通知等等。”

可問題在於,家長們往往沒有孩子們瞭解這些社交媒體,家長們的辦法總是會很快被孩子們想辦法解決,最終導致賽琳娜的悲劇重現。

(站在後排的是抗議社交媒體的家長們)

在今年一月的一場國會聽證會上,參議院對以扎克伯格爲首的社交媒體公司所有者們進行了質詢,詢問他們如何在各自的應用程序上保護未成年人。

在當時的會議上,扎克伯格被迫向許多家庭道歉,這些家庭幾乎都跟米塔的家庭一樣,孩子因爲社交媒體成癮而自殘或自殺。

扎克伯格表示,“我對你們所經歷的一切深表遺憾,這太可怕了。沒有人應該體驗這樣糟糕的經歷。”

遺憾的是,扎克伯格在道歉的時候或許是真心的,可作爲社交媒體的所有者,他們除了道歉之外,真的會爲了兒童的心理健康福祉,去主動地改變算法,把無數的用戶羣體推開嗎?

也許答案也只有這一聲嘆息罷了……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3608111/Selena-Rodriguez-driven-suicide-addicted-social-media.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2022/01/22/selena-rodriguez-suicide-meta-snap-lawsuit/

小蒙桑海:不僅要限制未成年上網時間,所有成年男性應該全部實名制上網,戀童癖終身禁入

September_cjh:發癲,你幹嘛給孩子買手機?

玖圓:似乎是全球都會頭疼的問題。不過感覺這個家長指控的理由有點牽強?慫恿死者的腌臢就這麼逃脫了嗎

金中炯炯:客觀的說,家長真是要保持對技術的敏感性,才能管好自己的孩子。小朋友從網絡上學東西太快了,家長有的跟不上的,很容易被自己的孩子拿捏的。一個家長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是有責任管理好孩子對網絡和電子產品的接觸的。不要等真管不了了,才說管不了,很多東西是從小開始的。

打算換個名字就醬口亨:額...我覺得平臺有義務監管戀童癖,但是成癮性就得靠家長了吧

mym01:大人都戒不掉,更何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