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學者論區域化崛起 蘇宏達:地球是平的但隨時被切斷

「分裂的世界?:21世紀全球區域化崛起」一書由14位學者合著,探討全球化消退但區域化崛起的世界趨勢,今舉行新書分享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分裂的世界?:21世紀全球區域化崛起」一書由14位學者合著,探討全球化消退但區域化崛起的世界趨勢。臺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今在新書分享會上表示,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不管政治、產業都有明顯強化區域間國家合作、產業鏈短鏈化現象。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與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則都表示,區域化崛起也和美國失去推動全球化動力、傾向國內保護主義有關。

蘇宏達表示,現在狀況是「地球是平的,但隨時會被切斷」,爲降低風險,現在廠商等佈局多傾向一個區域發展成一個市場,這樣全球不同區中,若一個地區出問題後還能分散風險,而同一區域裡也會出現不同國家間的集團化競合。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係教授卓忠宏也以地中海國家互動爲例表示,原本發展停滯的地中海區域國家組織,俄烏戰爭爆發成爲該區域組織發展新動力,地中海北方國家爲確保能源供給、解決難民問題等,和南方地中海國家加強合作。

臺大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則表示,中國則成爲區域化的另種現象,中國以政治因素驅動推動區域組織,例如中國推一帶一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跟中國要脫離國際孤立、受到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以及抵制中國威脅論有關。

且中國推區域化和歐盟等普世自由、平等的多邊區域組織不同,中國着重雙邊主義,以中國爲經濟主體和組織國家進行不對等優惠等雙邊互動,但也同時引起歐洲、日本等自由化區域組織的制衡。且一帶一路至今已超越實體建設,中國對遠至拉丁美洲都可推動投資、貿易便捷化,在形成一個前所未見的超大區域主義。

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則指出,南亞以印度爲首進行各種區域組織合作,印度人口和GDP都在該區超過七成,但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和,發展出各種互相排除的區域組織。政大阿拉伯語文系副教授張景安則分析,中東地區雖想以區域組織緩和安全、恐怖主義及難民問題,但區域機制沒有明顯作用,近乎停滯。

貿易全球化減緩方面,郭崇倫指出,過去能繼續推動貿易全球化,是美國爲推手,但現在美國失去動力,一方面是要防範其他其他競爭者興起,另外美國國內保護主義興盛,從上次美國大選至今,美國中西部選票因素,就讓美國放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WTO世貿組織現也功能不彰,區域主義經濟盛行。

蘇宏達也提到,WTO糾紛解決機制癱瘓導致功能不彰,因爲WTO上訴法院法官被美國否決,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仍持續杯葛任命,他認爲就是因爲美國不要全球化,過去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打貿易戰時算是孤單奮戰,但現在歐盟態度變了,不管是「晶片法」或是啓動對中國電動車的反傾銷調查,美、歐一起的趨勢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