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2歲的雷鋒因公殉職,33年後老戰友說出實情:死得太可憐

文|奇史局

編輯|奇史局

雷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1962年8月15日,年僅22歲的雷鋒在一次外出工作時不幸離世。

直到33年後,雷鋒的老戰友,才揭露了雷鋒當年犧牲的具體原因,惋惜道:“死得太可憐了。”

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左)雷鋒(右)喬安山

雷鋒“因公殉職”

1956年的夏天,16歲的雷鋒在鄉長的介紹下到望城縣委當張書記的通訊員。

雷鋒從小就靠着鄰里鄉親的幫助下長大的,到縣委任職這天,他在村子裡挨家挨戶和村民告別。

臨走的時候,他背上書包,向村子裡前來送他的村民們揮了揮手,眼中滿是不捨地離開了。

雖然到縣城的路凹凸不平,但雷鋒的臉上喜氣洋洋,似乎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雷鋒樸實無華的內心告誡自己,一定要勤勤懇懇地工作,把黨的大恩牢記心間,用一生去報效祖國。

有一次,雷鋒就揹着包和縣委書記下鄉蹲點,兩個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走到一半時,看到路中間有一顆掉落的螺絲釘,雷鋒不經意地將其一腳踢在草叢裡。

書記卻走上前去,蹲下將螺絲釘撿起來,擦乾淨之後放入上衣的口袋裡。

雷鋒當時特別納悶,書記要這顆小小的螺絲釘做什麼?

過了幾天,書記安排雷鋒到一個工廠去送信,臨走前叫住他說:“把它也一塊送去吧。”

湖南雷鋒紀念館展廳再現張興玉與雷鋒關於螺絲釘對話的雕塑形象

說着從口袋裡拿出那顆螺絲釘,慎重地將它放在雷鋒手中耐人尋味地說:“可千萬別小看一顆螺絲釘啊。”

扭頭坐下繼續說:“咱們國家剛解放不久,正處在發展的過程中,家底子還很薄,艱苦奮鬥的精神還是要發揚的。”

此刻,雷鋒明白過來,這就是書記把螺絲釘撿起來的原因啊!

雷鋒將書記的這些話牢牢地記在心中,這件小事也深深地教育了他。

他也領悟到螺絲釘雖小,卻是關鍵。他時刻告誡自己,要像一顆螺絲釘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

1959年12月,雷鋒報名參軍。

這天是體檢的日子,因爲雷鋒身高不足一米六,所以沒有通過體檢。

雖然被淘汰,可雷鋒並沒有死心,他找到了擔任瀋陽市兵役局的政委餘新元。

餘新元

餘新元問雷鋒:“孩子,你當兵你家裡同意嗎?”

只見雷鋒突然哭了,接着說:“叔叔,我沒有家。”

餘新元覺得這孩子太可憐,決定幫助他。餘新元認爲,一個軍人的政治素質過硬比體檢合格重要。

1960年1月8日,雷鋒在餘新元的幫助下,正式參軍入伍,成爲營口新兵連的一名新兵。

三個月新兵訓練結束後,雷鋒因爲表現出色,被分配到運輸連成爲一名新兵。

在部隊的兩年時間裡,雷鋒不僅訓練刻苦還經常幫助戰友,多次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1962年8月15日上午,當時下着小雨,雷鋒和他的戰友喬安山在押運完糧食後,準備開車返回駐地的路上不幸去世。

就是這樣的一個22歲年輕的生命,卻在外出洗車時,意外喪失了生命。

雷鋒去世真相

直到33年後,著名編劇王興東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不起眼的文章。

內容講的是當時和雷鋒同志發生車禍時在一起的人就是喬安山。

王興東一直都想寫雷鋒的故事,他決定來找喬安山瞭解雷鋒背後的故事。

王興東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

王興東來到喬安山的家裡時,談論起當年雷鋒犧牲的真相,喬安山難掩淚水,惋惜地說道:“太可憐了。”

這是怎麼回事?

王興東和喬安山

原來,喬安山和雷鋒兩個在參軍之前就已經認識了。

1958年,雷鋒辭去了縣委書記通訊員的職位,背井離鄉來到天寒地凍的東北,成爲鞍山鋼鐵廠的一名工人。

在鞍鋼的他,幹活比任何人都賣力,不是他的活他都搶着幹。

喬安山回憶着,他進廠的那天,看見雷鋒正光着腳丫子在和泥。

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雷鋒,叫他傻子,說他幹活都不知道休息。

後來兩人在同一個宿舍裡同吃同住,雷鋒有時候還會教他識字。

漸漸地,兩個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第二年冬天,部隊來到鞍鋼招兵,從小就有當兵夢的雷鋒決定參加。

當他問喬安山要不要一起當兵的時候,喬安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就這樣,他們一同體檢入伍。

幸運的是,他們兩個還一起進到了汽車連,更巧的是被分到了同一個班還開同一輛車。

當時他和雷鋒情緒都很激動,在汽車連的那天晚上,兩個人擠在同一個被窩裡,說了一晚上的心裡話。

1961年,雷鋒受邀到別的地方作報告,他每次出差,總會做一些好人好事。

民間還經常流傳着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次,雷鋒在瀋陽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現一羣人圍着一個揹着小孩的中年婦女。

雷鋒急忙上前去問大嫂,想要幫助這對母子。在得知這對母子是打算乘車去吉林看望丈夫,但是一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二話沒說立即掏出自己的津貼爲大嫂買了一張前去吉林的火車票。

他將票送到大嫂手裡,大嫂淚眼婆娑:“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是哪個單位的?”

雷鋒自豪地說:“我叫解放軍,家住在中國。”

雖然當時的雷鋒年紀輕輕,但在喬安山眼裡,他是榜樣般的存在,時常被雷鋒助人爲樂的高尚品格所影響。

喬安山意味深長地回憶着,雷鋒去世那天,他倆打算打算將押運糧食的車清洗乾淨。

在洗車的路途中,出現了極窄的道路,喬安山擔心地說:“這路這麼窄,也不知道能不能過得去?”

雷鋒便自告奮勇地說:“你一會兒停一下,我下去看着情況。”

汽車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前進,在公路變窄前的位置停了下來。

喬安山將車停穩後,雷鋒縱身一躍跳下了車。

電影還原場景

緊接着,雷鋒走到了車的左側,用手指着喬安山前進,當車開到半中間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由於下着雨,左車輪突然打滑,壓到了地上的根曬衣服的木杆,上面還綁着鐵絲。

車輪壓到木杆過去後,木杆在回彈時恰好打到了雷鋒的太陽穴上。

只見雷鋒身體似隨風飄揚的柳絮般旋轉起來,雙腳如麪條一樣癱軟。

彷彿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雙眼緊閉如同木樁倒了下去。

喬安山停好車,回頭發現雷鋒躺在地上徹底蒙了。

他雙手緊緊抱住雷鋒的身體,大聲地喊道:“雷鋒,你快醒醒!”朝雷鋒喊了無數遍,但卻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喬安山神情慌張起來,跑到附近的電話亭裡,雙手顫抖着拿起電話,氣喘吁吁地向連長求救:“連長,雷鋒同志暈倒了。”

緊急搶救

接到電話的連長,馬上安排了一輛車過來,並在第一時間將雷鋒送到了醫院。

在醫院的急診室裡,院長親自參與雷鋒的搶救工作。

院長先給雷鋒檢查了身體,用耳朵靠近他的口鼻發現呼吸已經變得十分微弱。

仔細一看,在雷鋒的頭部,還呈現一片淤青,就連他的眼睛附近也變得腫脹起來。

隨後,院長快速解開了他的上衣和腰帶,使胸部暴露在外面。

緊接着雙手交叉按壓胸部,立即進行人工心肺復甦。在院長的努力搶救下,雷鋒慢慢地睜開眼睛。

雷鋒總算恢復了意識,但經驗豐富的院長知道,他還處在危險期。

一般像這種情況,有很大的可能是顱內出血,病人需要立刻進行手術。

在那個年代,能做開顱手術的只有陸軍總醫院。

院長立即聯繫雷鋒的連長,說明原因後讓帶着雷鋒同志到離這最近的陸軍總醫院進行手術。

從這裡開車過去最少也要一個小時,爲此部隊裡派出行駛最快的一輛吉普車。

曹玉德駕駛車輛在路上飛快行駛,他救人心切,爲了節省時間,他想起來有一條小路能走,這樣也就可以早點到達。

可不曾想剛駛入小路,就迎面而來了一輛車。

心急如焚的曹玉德,直接探出頭說:“同志,能不能讓讓路。”

曹玉德和雷鋒

誰料,對車司機不緊不慢地下車說:“我也着急啊。”曹玉德內心十分惱火,直接下車衝過去一把抓起對方的衣領,另一隻手摸向腰間的槍支。

眼看槍馬上就被掏出來了,對方司機緊張地按住曹玉德摸手槍的手,說:“有話好好說呀,我馬上就讓路。”

雖然曹玉德還十分的不解氣,但爲了雷鋒的生命,他選擇忍讓。

曹玉德開車在路上疾速行駛,這是在與時間賽跑。

儘管中間出現了一點小插曲,但總歸沒有耽誤雷鋒的搶救時間。

當到達陸軍總醫院時,已經是下午三點。

雷鋒被順利推進了手術室,醫生在手術室裡與死神搶人,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後,雷鋒還是沒能搶救成功。

手術燈滅的那一刻,在手術室外的戰友都提到了嗓子眼。

醫生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手術室說:“我們已經盡力了。”

雷鋒的呼吸停止了。雷鋒的不幸離世,喬安山表示:自己過去一直生活在很大的陰影裡。

喬安山的心裡更像是被一塊大石頭壓着,在連裡的情緒十分不好,連裡怕他做出十分極端的事情,就將他關了四個小時的禁閉。

有一天,軍區的陳司令員來到了連裡,見到了喬安山。安慰他說:“小夥子,擡起頭來。你應該像你的班長雷鋒那樣,好好開車、好好做人。”

喬安山儘管得到了司令員的開解,內心還是在壓抑和苦悶中度過。

不久之後,事故調查出來了,組織上以“因公殉職”給雷鋒的犧牲下了定論。

雷鋒的死成爲了喬安山過不去的砍,一輩子都活在自責和懺悔中。

轉業之後,喬安山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向雷鋒同志學習。

當編劇王興東向喬安山提出,要把他和雷鋒的真實故事搬上銀幕時,他擺手拒絕了。

喬安山總是認爲自己纔是肇事者,如果不是他,也許那場意外就不會發生。

以至於在後來,喬安山更不敢隨意提起雷鋒是自己的好戰友。

對於喬安山的顧慮,王興東十分理解。

雷鋒去世影響了喬安山一生,他說:“從那時起,我的內心就從未踏實過。”

轉業後的33年時間裡,他當過鐵嶺公司的調度員,開過貨車、客車,還在爆破公司裡工作過。

雷鋒對喬安山的影響很大,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別人。

雷鋒生前曾經對他說過:“活着就是爲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

每年的8月15日,是雷鋒的祭日。每到這一天,喬安山都會帶着老婆孩子到雷鋒的墓前祭掃。

直到王興東找到他,他已經將這樣壓抑的情緒裡生活了33年。

王興東聽了他的故事,觸動很深,勸說着:“我主要想寫雷鋒去世之後,你堅持傳播雷鋒助人爲樂,爲人民服務的精神。”

經過王興東的不斷努力,喬安山終於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同意宣揚雷鋒的信念和精神。

等到王興東拍攝的電影在上映時,喬安山被邀請看一看這部電影。

喬安山看完電影,眼淚嘩嘩的流,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戰友,心疼自己的老戰友雷鋒。

他的心結也終於打開。這是雷鋒去世的真相第一次被搬上大熒幕,而喬安山的親生經歷也成了繼承雷鋒精神最好的榜樣。

1963年2月,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每年的3月5日也是毛主席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

雷鋒的精神也在影響這一代又一代的人。

結言

雷鋒的一生做了無數助人爲樂的好事,他可以隨時隨地,盡全力幫助一切有困難的人。

雷鋒不光是一個時代的楷模,更是一個成功的勵志榜樣,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他沒有哭泣,而是學會堅強的走下去。

我們雖然無法選擇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未來。

雷鋒雖然只有短短22年的人生,但卻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他,他的精神也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着耀眼的光芒。

雷鋒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心中有着偉大的目標,才能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雷鋒在生活上一直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他認爲國家不富裕,不能鋪張浪費。

這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雖然是當時的物資匱乏的大環境下造成的,但對今天來說仍然有深刻的意義。

當今社會要提倡艱苦奮鬥,反對奢靡之風,倡導大家形成積極良好的社會氛圍。

我們要學習雷鋒,就要發揚雷鋒的熱愛祖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獻身精神。

學習只講奉獻,不講索取,不求回報的無私精神。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纔不會乾涸”。

雷鋒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始終具有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祖國和未來充滿無限希望。

雷鋒的日記中寫到:“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麼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

現如今,更需要發揚雷鋒這種以飽滿的熱情面對人生的姿態。

人做好事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