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老人病重住院,家屬到銀行取錢遭拒,將人擡進銀行後竟猝死
閱讀文章前,誠邀您點一下“關注”按鈕,以便持續爲您推送相關優質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2013年9月,廣東一家銀行裡,70歲的鄧錦芳躺在雙輪板車上出氣多進氣少。而他的兒子此時卻攔在救護車和醫護人員面前不許任何人靠近。
沒一會兒,鄧錦芳斷了氣,他的兒子青筋暴起,攥住銀行工作人員的衣領子歇斯底里的大喊:“你們害死我爹,我要你們陪葬!”
在這銀行裡,究竟發生了什麼,竟搭進去一條人命?
救命錢,銀行:取不了
其實,這場鬧劇的源頭,是鄧錦芳的一張存了3萬塊錢的存摺。
幾年前,鄧錦芳在村裡遛彎,剛走過一個路口,突然毫無徵兆的倒地,口嘴歪斜,失去知覺。
在場的人都被他嚇了一跳,反應過來之後,趕緊把他送到村裡的衛生室,熱心的村民還跑到他幾個子女家報了信。
子女們得到消息,全部趕到衛生室,這時,醫生表示鄧錦芳是突發腦梗中風,自己這診所治不了。
兄妹幾人一聽,當即決定把父親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但是,轉到大醫院之後,他們眼前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鄧錦芳的年紀大,手術風險比一般人都高,而且,手術費也高的驚人。
自從父親進了醫院之後,幾乎每天都是幾千幾千的花,有時候甚至要上萬,而兄妹幾人一天的工資加起來也才五六百塊錢。
一段時間下來,15萬就這麼花了出去。
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十五萬已經是一筆鉅款,是幾個子女省吃儉用好幾年才攢下來的血汗錢,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全部給了醫院。
爲了讓父親繼續治療,他們借遍了所有親戚鄰居,但大家手頭都不寬裕,實在是有心無力,拉着面子借了一圈,也才借到幾千塊錢。
鄧錦芳見子女幾個爲了自己的病每天愁眉苦臉的,心裡也很是着急難受,覺得自己拖累了子女。
見幾個孩子到處低頭求人借錢,他突然想起來自己好幾年前辦了張存摺,裡面有三萬塊錢。
他直接擡起能動的一側胳膊,對着兒子不斷地比劃。不過這時候,他已經沒有辦法說清楚話了,看着兒子迷茫的表情,他漲紅了臉也沒能表達清楚,只能乾着急。
最後,還是小女兒在收拾家的時候,翻出了這張存摺,看到月入顯示的3萬塊錢,兄妹幾人重燃希望。
商量了一番之後,他們決定讓鄧漢林出面去銀行把錢取出來,不過,想把這錢取出來,可真沒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這天,鄧漢林把自己和父親的身份證、戶口本還有存摺小心翼翼的用塑料袋一層一層的包着貼身放進口袋,並前往銀行。
他自認爲準備的很充足,當天就能一次性辦好所有事情,把錢取出來,但是到了銀行卻遇上了無數阻礙。
銀行工作人員在查看了存摺之後表示,這是一本無密碼存摺,必須要本人親自到場才能取錢。
而且,工作人員還發現,存摺的開戶人與鄧漢林父親的信息對不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鄧錦芳之前換過一次身份證,用於辦存摺的老身份證上的名字是“鄧錦方”,而現在的新身份證則是“鄧錦芳”。
一字之差,讓銀行的工作人員直接拒絕爲鄧漢林取錢。
對此,鄧漢林表示理解,並詢問了解決當前這一問題的辦法。據鄧漢林後來描述,當時銀行的工作人員只跟他說了需要到村委會開證明,開好證明就能辦。
得到解答之後,鄧漢林立即動身回村開證明,村幹部知道鄧錦芳的情況,所以利利索索就給他開好了證明。
帶着村裡開的證明回到銀行後,沒想到銀行的工作人員還是不給他辦理業務,原因是他沒有公安局開的證明。
鄧漢林怒火中燒,當場跟工作人員爭論起來,但是不管他怎麼說,對方只有一句話,沒有公安局的證明,業務辦不了。
無奈之下,鄧漢林只能又跑了一趟公安局去辦證明,來回跑了幾趟之後,終於辦好了所有需要的證明。
工作人員這纔開始給他辦理業務,沒一會兒,工作人員表示已經辦理成功。
正當鄧漢林把包拿出來準備裝錢的時候,沒想到對方直接把存摺給他推了出來。
這一操作直接把他整蒙了,他站起身貼近業務窗口,大聲詢問工作人員,既然辦好了,爲什麼不給他取錢。
工作人員表示,剛纔的那些證明已經把存摺上的名字改過來了,但是要取錢的話,還是需要鄧錦芳本人到場。
病重,銀行:必須本人到場
一聽這話,鄧漢林直接拍着櫃檯桌子大吼道:“我爸要是能來,我用得着跑這麼多趟?!這錢可是救命錢,你們就不能通融通融嗎,我又不是拿了別人家的錢!”
工作人員也很無奈,在他們面前擺着的是銀行的規章制度,萬一出了什麼事兒,他們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看到鄧漢林這麼着急,工作人員只能給他說:“如果不行,你可以先貸款治病。”
一聽這話,鄧漢林徹底繃不住了,他指着工作人員的鼻子開罵。罵了幾句之後,銀行的經理和保安把他圍了起來。
爲了息事寧人,銀行經理決定和鄧漢林好好協商,結果第一句話就讓鄧漢林想要擼袖子打人。
據鄧漢林後來回憶,當時銀行經理提出讓他把父親推到銀行讓他們拍個照。
見銀行實在是說不通,暴怒的鄧漢林回到家,跟兄妹幾個商量了一下,既然銀行非要人,那就把父親拉過去,看他們到時候還有什麼理由。
說幹就幹,他們直接拉出家裡的兩輪板車,在車的兩邊用紙殼擋住,把父親擡到板車上,拉着父親就來到銀行。
銀行經理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陣仗,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只能安排保安攔着鄧家人,不讓他們進門。
不過,鄧家人來的多,銀行根本攔不住,只能任由他們把鄧錦芳拉進銀行大廳,幾個子女吵嚷着讓銀行經理趕緊走流程取錢。
鄧漢林表示,當時銀行的工作人員很磨嘰,一直在拖延時間,就是不肯利索的拿錢。直到發現父親狀態不對,才急匆匆的把錢拿出來。
但此時,父親在剛纔的吵嚷聲中已經悄然離世,這錢就算取出來,也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鄧漢林和幾個兄弟姐妹當場大鬧銀行,在銀行燒紙,鬧得銀行根本沒法營業。
沒辦法,銀行只能報了警,警察到場後,鄧漢林幾人擺明態度,和解可以,有三個條件。
一是,銀行必須賠償40萬。二是父親的喪事也得由銀行負責。而第三個條件,顯然就有些離譜,他們提出讓銀行經理給父親陪葬。
爲了更好的解決這件事兒,相關的工作人員和分管領導都被停職調查,銀行與鄧漢林等人協商後,最後以13萬的賠償達成和解。
這場鬧劇終於落下了帷幕,但是事實真相真的如鄧漢林所說的那樣嗎?
爲了探明真相,記者提出想要看一下監控,結果事情大反轉。
反轉,監控下的真相
監控顯示,事發當天早晨,鄧漢林第一次來到銀行,通過監控,可以聽到當時銀行的工作人員說的很清楚,需要村委會和公安局的蓋章證明。
這跟鄧漢林的表述很不一樣,工作人員並沒有出現表述不清的情況,他之所以跑了兩趟,大概率是因爲他太心急,沒有聽清楚。
除了這一點之外,記者還發現,通過監控,他並沒有聽到鄧漢林跟工作人員說明父親患重症臥牀,無法動彈的情況。
所以,工作人員表示需要本人到場,也的確是符合規定的。
而最大的反轉出現在鄧家人將老人擡到銀行這一期間。
在這一家人到場後,銀行用了不到6分鐘就把錢取出交給了他們,但是他們卻稱銀行浪費了自家的時間,要求其多賠償自己1萬元的誤工費。
銀行拒絕後,他們直接將鄧錦芳一人放在銀行大廳,幾人跑到銀行門口堵門,不讓人進出。
當時銀行工作人員發現鄧錦芳的情況不對,趕緊撥打120急救,但是當救護車趕到銀行時,鄧家人還是攔着醫生不讓進。
這一點當時急救車上的醫生也能證明,他們幾人堵着門,不讓醫生靠近父親,而後更是故意攔車,拒不配合,最終導致鄧錦芳的離世。
小小的監控攝像頭,記錄的是殘酷的現實和人們的無奈。這場鬧劇展現的不僅僅是規章制度的冰冷,也展現了沒錢的無奈,金錢於現實,有時候的確是一味良藥。
只是,人命究竟值多少錢,這個問題很難有人回答。不過在這個故事裡,鄧錦芳“值”13萬。
三萬引起一場鬧劇,13萬買下一條人命,若當時鄧錦芳老人有意識,大概也是掙扎無奈又心寒。
不過也不能說他的子女不孝順,畢竟他們在幾年的時間裡,的確爲了給老人治病勞心勞力,也花了不少錢。
但是,後來的他們,爲了那三萬塊錢枉顧父親身體大鬧銀行,其中的是是非非,目睹緣由大概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了。
當16萬拿到手,不知道他們心裡在爲自己那可憐的老父親感到難受,還是爲大鬧一場得了賠償而感到開心。
銀行的“金規鐵律”需要人情味
當然,這事兒的關注點不僅在子女孝道上,銀行的“金規鐵律”也值得我們關注。
此事一出,銀行成了衆矢之的,人們紛紛指責銀行做事不地道,太死板,還有好多人分享了自己在銀行碰到過的各種“規章制度”。
其實,制度本身並不是爲了爲難和折騰人兒設立的,相反,它是我們財產的最後一道防線。只是,這些制度的施行的確少了些人情味。
在規則和道義面前,在堅守和通融兩個選擇中,銀行的工作人員也很難平衡。
堅守規則的會被指責死板,通融人情的自己要挨罰,這時他們也很難選擇。
這個世界是複雜多維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立場和堅守。
而這種規則和人情的矛盾隨處可見,大多時候是人情給規則讓步,但也正因如此,當規則讓步時,人們感受到的溫情是成倍的。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一起到評論區討論一下吧。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