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百多平米野生大豆在江蘇發現,美國曾用1粒就坑慘中國

都說種菜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天賦技能,無論是在月球上還是在海里、鹽鹼地,都充分展示了中國人們的創造性。

今天,我們就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了解一下我國農業發展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農業大國的稱號我們能坐穩嗎?

由於作者本人生活在城市,對於種地並沒有很深刻的瞭解,所以只能從經濟和國際貿易的角度來分析,大豆在我國國際貿易中到底扮演着怎樣一個角色。

在乾巴的理論分析前,我們可以引入一個小小的案例,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來理解一下大豆的現狀。

2002年,一位研究野生大豆的博士後莊炳昌,接受了山東萊陽某高校的邀請,前去他們那裡當大學老師,負責教授專業相關課程。

莊炳昌收拾收拾行囊,便直奔自己畢業後的工作地萊陽。出到貴寶地,正打算購置一些生活用品,就碰到了當地幾個混混打劫,幾個混混爲了搶錢,連續幾刀直接要了莊炳昌的命。

2024年的今天,這件事在網絡上經由自媒體的傳播,重新出現在衆人眼前。莊炳昌搖身一變成了和袁隆平齊名的院士,他的死突然就成了全萊陽人的罪過,導致萊陽經濟倒退20年。

首先,先亮明觀點,這是個以訛傳訛的假新聞,莊炳昌本人並沒有在學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沒有導致當地政府放棄投資萊陽縣,萊陽縣從此再無崛起的希望。

但莊炳昌這個新聞爆火的背後還是有一些東西值得細細琢磨的,其中最值得研究的就是他博士期間研究的主題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爲什麼會在20年後的今天重新被人們翻出來,當做新話題炒作呢?這件事還要從2021年,我國政府發佈的一項新的種子政策開始說起。

早些年爲了推廣雜交水稻,提高我國糧食產量,我們出臺了一部《種子法》,同時還配套了許多鼓勵性政策,比如鼓勵國產種子企業積極搞研發,降價出售給農民新稻種等等。

正是當時這些政策的持續推動,讓我國的糧食命脈能掌握在自己手裡,起碼不能完全依賴進口,關鍵時刻被人家卡住糧食的脖子,滿盤皆輸。

但農業這個東西,十分講究現場實地研究,他不是每天坐在辦公室撓撓頭就能完成的調查研究,而是需要實打實紮根在土地裡,以十年爲單位進行調查研究的。

袁隆平爺爺研究的是雜交水稻,其餘作物並不是他的專長,光有理論技術並不能直接運用在糧食增產上,還缺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育種。

我國大豆消耗量位於世界前列,嚴重依賴國際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及其製品進口國。和我們相對應的,巴西、美國佔據了全世界80%的大豆產量。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在大豆種植上,巴西和美國憑藉着優良的基因序列技術,基本在世界上形成了壟斷地位。

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及時調整應對策略才能應對這種危機,因爲在美國巴西的世界性佈局下,全世界的大豆種植都陷入了負面循環的危機中。

初中課本上,我們都學過基因遺傳這門課,很多雜交植物的一代種子產量非常之高,但到了第二代由於基因排序發生重組,二代種子的產量會呈現出大幅下降的趨勢。

之後的三代四代種子產量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國現在的糧食種子大多隻種一批,等到明年再買新種,農民自己培育的二代種子質量差,沒市場,產量低,就漸漸都淘汰了。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我國大部分的農業科研企業缺乏真正的研究能力,大部分都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稍稍做一點改動,就改頭換面直接當做新產品售賣。

爲什麼非要追求創新呢?主要是爲了薅政府和科研人員的羊毛。投入幾十年的時間去做一個真正的創新哪有直接等着吃現成的來得容易呢?

等着國內創新,哪有直接用國外現成的高產種子來的容易呢?畢竟全國人民都是要吃飯的,企業也是要賺錢的,大家爲了更高的產量,必須選擇更好的種子耕種。

大豆、玉米、蔬菜等等都是這批市場化先行者的試驗品。當時我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爲了不爲西方國家卡糧食命脈,只能將注意力和關注度放在能讓全國人民吃飽飯的水稻、小麥上。

大豆這些都可以先放放,危急關頭肯定是先解決最要命的那個,就這樣在市場的選擇下,農民爲了把大豆賣上高價,便都接受了種子公司的推薦,種上了更加高產的進口大豆。

但我們種子的來源是非常單一的,國外也不可能把經過多代選育的真正良種給我們,在全中國都種着同樣問題的一代大豆種子。

種子嚴重依賴進口,只長一茬的致命弱點更是無法克服。

後來,我國開始推廣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出口,農民選擇種水稻、小麥的越來越多,大豆的種植面積進一步萎縮。

等到衆人反應過來時,我們的大豆種子同質化非常嚴重,已經無法改良。

因爲稻種改良,需要和其他基因特性的種子進行雜交改進,纔會有新的特點出現。舉個更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要想後代不是傻子,就要杜絕近親結婚。

大家都是一樣的基因,病上加病,生出來的孩子全都是有問題的。大豆現在也是一樣,放眼望去,全中國都是它同父同母的親兄妹,它想找個“外地種子”都找不到。

正如標題所示,美國的一顆野生大豆,用優良的基因和市場化的成熟運作,就打敗了我國野蠻生長的所有大豆。

看似野生的大豆,就像隱姓埋名的龍傲天一樣,仗着周圍人無法開天眼,認識到他的真正價值,就肆意發展,直到一手遮天。

我們自稱種花家,有着千年傳承的種菜天賦,但現在連大豆種子都需要依賴進口。東三省的黑土地最是養糧食,但大豆、玉米種子絕大多數也是依靠德國進口。

其他國家比我們早研究了百年的基因序列技術,我們就是有黑土地、有成熟農民、有專業知識、有科學技術加持,也只能吃到糧食種植的很少一部分飯。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在這一刻化成了白花花、金燦燦的金銀走進了美國華爾街。

但我們又忘了,龍傲天的標配出場是人嫌狗憎的廢柴在懸崖下,碰到了自己的第一個金手指。2022年,我國農業專家們經過實驗探訪,終於在江蘇農村地區發現了600畝野生大豆。

是的,一個新的龍傲天逆襲故事又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