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美對中投資年減4成 日媒:「去中化」仍不易
美國IBM等大型IT企業在中國縮小研發規模,日媒觀察發現,在中國經濟低迷以及中美對立長期化的背景下,2023年美國對中直接投資年減約4成。(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企業的中國業務正迎來轉捩點!IBM等大型IT企業在當地縮小研發規模,通用汽車(GM)等汽車企業也減少投資。日媒觀察,在中國經濟低迷以及中美對立長期化的背景下,2023年美國對中直接投資年減約4成,但另一方面,美國的大多數供應鏈仍依賴中國,「去中國化」並非易事。
《日經新聞》報導,由於中國經濟低迷以及中國企業推進國產化,4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IBM,在當地的業務逐年萎縮,2023年在華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兩成。繼2021年在中國關閉了最先進的研究所,目前也正在推進關閉或向印度等海外地區搬遷研發部門,預計將有約1600人受到影響。
報導指,縮小中國業務規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美對立長期化。在中美相互加強數據監管的情況下,美國企業從中國基地向美國傳輸數據受到限制,基地之間的協作變得十分困難。另據報導,微軟5月曾討論讓部分中國員工調到國外工作的計劃,其對象爲AI等部門,該計劃涉及700至800名員工。
報導觀察,從中美兩國之間的直接投資來看,美國企業的「去中國化」十分明顯。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對中直接投資(按現金流計算)爲5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約4成,在2014年以後的10年內減少約5成。
報導指,特別是在IT、科學技術及法務等專業領域的投資已連續2年出現負增長。隨着在中國處理智慧財產權的風險越來越大,企業將研發功能轉移到國外的現象愈發明顯。
與此同時,製造業的投資也在減少。通用汽車正在中國進行研發部門的裁員和減產。隨着比亞迪等中國自主品牌的市佔率不斷提高,外資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從2020年的約6成下降到2023年的約4成。
而在2023年美國對中直接投資中,汽車等「運輸設備」同比下降99%,而「機械」也大幅下降了9成。整個製造業的投資總體減少了3成。
但報導觀察,現實仍然是「去中國化」的進程沒有明顯推進。美國力爭國產化的EV電池和半導體材料仍大多依賴中國。半導體的關鍵材料鎵的全球供應中,中國佔98%;鍺的全球供應中,中國佔6成。EV電池7到8成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