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決勝智駕下半場
來源:環球網
電動化的時代,智能駕駛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如果說電動化是汽車產業上半場勝負的關鍵,那麼智能駕駛便是決勝下半場的捷徑。
一個鮮明的數據可以印證這一點:2024年12月26日,問界M9自上市以來累計大定訂單已突破20萬臺,穩坐50萬元級車型銷量冠軍。這款車所憑藉的,便是高端科技豪華的標籤。
僅僅一年,依靠鴻蒙智行和高階智駕的不斷應用,華爲車BU在年內一騎絕塵,從連年虧損最終實現快速盈利,成爲內卷至上的車市中最耀眼的存在。
如今的汽車市場,洗牌與重構之下,智能化的關鍵性更勝以往,從行業龍頭比亞迪、到成爲車市中堅力量的造車新勢力,一個頗爲明顯的特徵便是對於智能駕駛的看重。“決賽圈”將至,智駕混戰也將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新勢力們,穩坐第一梯隊
五年前,造車新勢力剛剛進入大衆視野,關於造車新勢力“新在哪”的討論隨之而來。這些涌入中國市場的新品牌,帶給中國消費者最大的驚喜,就在於智能駕駛。
從褒貶不一、到遙遙領先,中國智駕的行駛里程已經位列全球前列,中國市場孕育出的智能駕駛技術,也不斷地教化着市場。
2024年,是頭部品牌全量推進“端到端”的一年。這種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將車輛的感知、決策和控制功能集於一體,實現從原始傳感數據直接到車輛控制信號的轉換。
向教育以往,這種智駕功能的迭代效果是顯著的,這意味着在傳統的道路居中等輔助功能之後,用戶在確保行車安全的同時,實現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真正意義上進入智能駕駛時代。
走在前列的依舊是新勢力們。以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爲代表的車企,紛紛在年內實現了“端到端”智駕的全量推送,實現了高階智能駕駛“全國都能開”。
而作爲2024最火智駕功能的“端到端”,更是充分利用大模型時代的優勢,在簡化系統架構的同時,提升智能駕駛的使用效果和傳輸效率,在細節上體驗更佳。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爲“燒錢”的造車新勢力們,終於用實實在在的智駕體驗和OTA速度,向外界證明了當今時代技術自研的價值與底氣。
除了蔚小理外,2024年最大黑馬便是小米汽車。
從小米公司到小米汽車,雷軍將小米多年的供應鏈優勢和科技優勢全部爲小米汽車所用,以遠超汽車行業以往的高效率,在新車發佈後的半年內,即實現城市領航的全量推送,進入到智能駕駛行業的頭部陣營。2024年12月底,小米的城市領航先鋒版即可實現無區域限制範圍的智能駕駛。
老牌車企的“換道”超車
2024年,老牌車企的憂慮更勝以往。
老牌車企之所以稱之爲老牌,便是其對於新勢力感知的緩慢。這種緩慢與無序,就導致了智能駕駛上的一再落後。
這一點,尤其是在合資品牌商體現得尤爲明顯。
2024年,中國市場給傳統合資品牌狠狠地“上了一課”。新能源汽車高滲透率所帶來的最大連鎖反應,便是搶佔了合資品牌的市場。合資品牌在燃油車市場的自留地,也開始成爲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爭奪對象。
誠然,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一場頗爲徹底的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教化”:性價比、產品性能成爲消費者最爲看重的目標,而非品牌。
這讓合資品牌們不得不醒悟過來了。包括豐田、日產、奔馳在內的主流合資品牌製造商,都開始向中國主機廠以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尋求合作。
2024年,智駕供應商前三位的企業分別爲華爲、元戎啓行和Momenta三家,並且已經在鴻蒙智行旗下問界、智界、享界,以及長城藍山、上汽智己等多款量產車型上搭載。
曾經中方尋求外方品牌的合資合作,終於角色互換,中國的供應商與主機廠站在了臺前。
毫無疑問,中國智能駕駛產業的發展,正在帶動一個萬億級大賽道的誕生。高階智駕、車路雲協同、自動駕駛出租車,大量的智能駕駛應用場景與路線,帶動着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也爲賽道上的企業們提供着機會。
去年9月初,特斯拉團隊發佈產品路線圖,宣佈將於2025年一季度在中國和歐洲市場推出“完全自動駕駛”(FSD),但有待監管部門的批准。
這無疑釋放了強烈的訊號,智能駕駛的全球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車企們也將進入智駕競爭的新階段。2025年,車企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