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債券市場如何投資?這場論壇幫你探路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

“當前債券市場受預期偏弱、貨幣政策寬鬆、市場供需結構調整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收益率下行至歷史低位,但整體風險仍然可控。”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理事長王芳在日前舉辦的“2025債券市場年度論壇”上表示。

在王芳看來,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經成爲利率債市場的重要品種,未來將深刻影響債券市場走勢。

論壇現場,多位大咖共同展望2025年債券市場發展前景。

浙銀理財籌備組副組長劉勁鬆認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積極,2025年債券收益率易下難上。同時,債市呈現利率供給擴張、信用供給收縮的利率化傾向,結構性資產荒仍將延續。

如何促進債市高質量發展?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宗軍將未來方向總結爲五大維度,包括推動債券市場一體化發展、推進債市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債券市場數字化發展、推動債券市場綠色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

2025債牛尚難逆轉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債券市場表現如何解讀?

王芳表示,2024年,國內經濟轉型承壓,央行採取了較爲寬鬆的貨幣政策,兩次降準、兩次降息,使得債券市場流動性較爲充裕;同時,央行通過淨買入國債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加強了對收益率曲線的掌控,防止機構投資者陷入期限錯配。

由於流動性充裕,2024年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年初2.56%降至年底1.6%左右,下行近100BP。王芳表示,當前債券市場受預期偏弱、貨幣政策寬鬆、市場供需結構調整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收益率下行到歷史低位,但整體風險可控。

此外,王芳提到,自8月資金面趨緊和“924新政”以來,信用品種收益率回調幅度遠大於利率債,利差大幅走闊,等級利差和期限利差呈現分化特徵,低等級長久期品種流動性溢價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成爲利率債市場的重要品種。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國債發行進入常態化;同時,2024年財政部下達各地的專項債額度爲歷年規模之最。王芳認爲,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已成爲實施更加寬鬆財政政策的抓手,也將深刻影響債券市場走勢。

展望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取向,貨幣政策重提適度寬鬆。對此,劉勁鬆表示,這意味着央行下一步會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寬鬆和穩定;預計央行將進一步降準降息、降低實際利率以緩解銀行淨息差的壓力。

劉勁鬆預計,2025年債券收益率易下難上,債牛尚難逆轉。

供需層面,劉勁鬆認爲2025年債市整體呈現供需兩旺格局,債市利率供給擴張、信用供給收縮的利率化傾向。

機構行爲方面,劉勁鬆預計機構預期總體趨同但因資源稟賦差異有所分化的特徵或將延續,整體債市波動將因以交易爲目的的機構增多而加大;2025年收益率維持低位的大趨勢還將延續,但多空力量相對更加均衡,變數積累。

資源配置方面,天弘基金固收體系總監姜曉麗表示,多資產配置是未來的重要選擇,可以重點關注FICC類資產和偏債混類資產。

五大維度促進債市高質量發展

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遠來看,如何促進債市高質量發展?宗軍將未來方向總結爲五大維度:

維度①:推動債券市場一體化發展。

“與發達國家通過基礎設施整合提高市場一體化競爭力相比,我國債市一體化的佈局仍有提升空間。”宗軍表示,下一步可考慮深化功能整合,朝統一安全、透明高效、佈局合理的方向,持續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佈局,進一步增強中國債券市場的功能統合性和國際競爭力。

維度②:推進債市高水平對外開放。

“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債約4萬億元。境外投資者佔比不到3%,尚有較大增持空間。”宗軍表示,推進債券市場高水平開放,需要從“三度”入手:

首先,提高開放深度,持續鞏固開放主渠道,有序推動人民幣債券的跨境發行、投資和應用,推動人民幣債券成爲全球安全公共資產,爲國際提供高效的投融資、流動性和風險管理場所。

其次,提高開放寬度,統籌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發展,深化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服務,豐富提升自貿區離岸服務體系,豐富跨境投融資渠道。

再者,提高開放高度,統籌開放與安全,穩步擴大債券領域制度型開放,既要吸收借鑑國際市場的先進經驗,又要注意總結推廣境內的良好實踐以走向國際,豐富全球最佳實踐,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爲全球合作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維度③:推動債券市場數字化發展。

爲推動債券市場數字化轉型,要充分發揮金融基礎設施的樞紐作用,持續強化數智賦能,加速催化數字化發展生態,爲債券市場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務;要充分發揮金融基礎設施的融合作用,探索推動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融合應用、區塊鏈系統與傳統系統融合發展,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維度④:推動債券市場綠色發展。

下一步,需持續完善可持續金融服務能力,持續加強綠色、轉型、生物多樣性等可持續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披露能力建設和制度要求,強化政策激勵約束和評價機制,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供給和統計機制,深化推動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數字金融融合發展,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深度服務可持續金融市場高水平建設。

維度⑤:統籌發展與安全。

積極發揮監管支持作用,持續提升債市監測水平,關注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建立優化預警報告機制;配合有關部門推動三方回購、集中借貸等更加安全高效的產品機制,提高市場彈性;綜合強化登記託管、估值、擔保品等服務的風險管理功能;強化科技賦能,提升監管科技支撐能力,爲債券市場安全穩健發展提供專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