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噸精銅和300公斤黃金!湖北的這座名山太牛:建有“純金大殿”

大嶽與秋色,有着莫名的默契。

紅牆、綠瓦,金頂,古老的建築與大自然融爲一體。

修身之人得以修心,修心之人得以養性,不知道從何時起,這座山總在治癒每一個遠赴人間的靈魂。

有東方人,也有西方人,他們匯聚在武當山,學習武當文化,練習武當武術,遊覽武當聖境。武當山早已成爲世界遊覽勝地。

凡來武當者,無一人不登金殿。武當山金殿也稱“金頂”,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等級最高的銅鑄鎏金大殿。

從建築面積上來看,武當山金殿很小,面闊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爲仿木結構鎏金銅殿,重檐廡殿頂。但從規格上來看(即等級),此結構殿頂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屬最高級別,這也是武當山古建築羣中唯一有此規格的殿頂。

廡殿頂又叫四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明清時期(《工程做法則例》)稱其“廡殿頂”,宋式叫法爲“四阿頂”。現存的古建築中,擁有此級別殿頂的並不多,但武當山金頂就屬其一。

因此,絕大多數第一次登武當山者,一定是去金頂瞻仰瞻仰的。

據《明史》及《武當山志》記載,武當山金殿全部構件在北京鑄成後,由運河經南京溯長江水運至武當山,拼裝榫鉚而成。金殿作爲朱棣崇真武、興武當的浩大工程中登峰造極的一項,倍受重視,還對運送船隻還專門發佈了一道聖旨:“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晴朗、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潔,不許做飯。”

據傳,當時爲了建造此金殿,足足用了20噸精銅和300公斤黃金,堪稱是一座純金打造的宮殿。金殿坐西朝東,傳聞是當年朱棣下的命令,要求清晨第一縷陽光必須要照到金殿內的神像——真武師祖像。

朱棣如此重視金頂,大修武當,其目的究竟是什麼?有人說,爲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其實,絕大多數時候還是爲自己奪權行動正名以及鞏固統治。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以靖難的藉口發動政變奪了侄兒朱允炆的天下,爲了使其皇位坐的心安理得,爲了天下人信服他,真武大帝便是一個非常好的媒介。朱棣說自己在靖難中曾有三次落於危機之中,蒙真武大帝相救才脫離了危險。這樣一來奪權的他就成了天選之子。

爲了鞏固此說法,就必須修建廟宇供奉真武大帝,把君權神授這個局做到完整完美。於是大修武當,並與北京故宮媲美。

據說,武當山金頂建成之後,曾出現過三大奇觀,並流傳至今。

其一“祖師出汗”:每當大雨來臨前,殿內神像上就會出現水珠淋漓的景象;

其二“海馬吐霧”:金殿屋脊上立着許多金獸金禽,其中有一頭海馬頗爲神奇。每到夏季,當海馬口中“吐出”串串白霧,並“喂喂”有聲時,金頂必會迎來一場大暴雨。

其三“雷火煉殿”,這也是最神奇的。

據說當大雷雨來臨時,金殿四周會出現一個個盆大的火球並在其旁來回滾動,遇物碰撞即發生天崩地裂的巨響。這個時候的金頂頓時金光萬道,直射九霄,數十里外可見此處紅光沖天。

雖然人們未曾目睹過這三大奇觀,但大多數人都相信它們都存在。包括金殿之內還藏有一顆“避風仙珠”,這顆仙珠據傳能鎮住山風。不少遊客猜測,正是這顆珠子的存在,才使得武當山金頂屹立天柱峰頂端600年不倒不塌,殿內的長明燈600年不熄不滅。

金殿之上還藏有一塊明朝永樂年間的金磚(西南角第四根柱子裡),此金磚爲何會安置此處?是當時工匠們的遺忘?還是有意爲之?民間也是衆說紛紜。大家圍繞着金頂或瞻仰,或“考古”,或舉目四望,我站在一角,彷彿看到了一幅“問天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