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對話丨從政策到實踐: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文華談如何更好推動“雙碳”目標落地生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巴庫報道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中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重要力量。
11月15日,“節能降碳 中國行動”主題邊會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中國角舉辦。在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文華。
文華表示,中國已構建起全球最系統完備的“雙碳”政策體系,從產業到能源,再到交通、建築,我們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中國風電、光伏裝機提前6年多完成承諾目標,新能源汽車產量創新高,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走出了一條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水平保護雙贏的道路。
文華指出,中國已經構建了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不僅在國家層面出臺了《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頂層設計文件。相關部門也制定了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方案,各省(區、市)都出臺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政策體系的完備,爲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策的顯著效果之一,就是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在傳統產業方面,文華指出,中國存量與增量並重,對於存量項目,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工藝技術改造,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對新建項目提出更加嚴格的能效、排放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實施的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也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起到了諸多積極作用。
在文華看來,“兩新”政策既是一項經濟政策,也是一項氣候政策,既有力促進了投資消費,也推動了先進節能高效產品設備更大範圍推廣應用。預計今年僅大規模設備更新就可帶動更新設備超過200萬臺(套),節約能源約2500萬噸標準煤。
此外,中國新能源產業也在持續地發展壯大。
文華指出,中國目前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完備、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新能源全產業鏈體系,爲全球提供了80%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裝備,風電、光伏發電成本10年分別下降60%和80%。
“目前我國風電、光伏產品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也爲能源轉型和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2023年,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出口助力其他國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1億噸。”他說。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實現突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更是在今年7月底超過12億千瓦,提前6年多實現 “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目標。
“目前,我們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世界最大,發展速度全球最快。”文華介紹,2013年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年均佔全世界新增裝機40%以上,去年這個比例提升到了50%。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到6760億美元,居世界首位。接下來將堅持先立後破,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與此同時,在建築和交通綠色轉型方面。2023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築面積約20.7億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築面積的94%。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佔全球一半以上,是2020年底的近5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連續3個月超過50%。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1月1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里程碑,成爲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
此外,中國的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2023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比2012年分別下降超過26%、46%、3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約60%。生態碳匯能力也在持續加強。目前,中國森林蓄積量約195億立方米。林草年碳匯量超過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居世界首位。
文華提醒,中國目前仍是發展中國家,仍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全面綠色轉型的任務依然艱鉅。中國將信守“雙碳”承諾,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