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王小川,再造一個“搜狗”
如王小川所述,中國誰做了最好的大模型,還沒有結論,大家都在爭取機會,而且不一定落在大廠裡。
中國這波大模型創業浪潮的序幕,要從今年2月份的一個飯局開始。
當時的飯局有4個人,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和真格基金合夥人劉元、真格基金合夥人戴雨森以及出門問問CEO李志飛。
而王慧文當時還是滿腔熱情,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的嚴重性,其大模型創業的“英雄帖”正是從這場飯局發起。
緊接着,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前京東技術掌門人周伯文、阿里副總裁賈揚清等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大牛先後發聲,有意投身打造中國版OpenAI或ChatGPT。
投資大佬李開復也不願意錯過這次機會,他在3月份發佈朋友圈宣佈,親自籌組Project Al 2.0,計劃打造一個Al 2.0全新平臺和以Al爲首要應用的全球化公司。
除了ChatGPT本身的熱度和入局者的影響力,創業者們豐富的經驗和資金實力也使得這波ChatGPT浪潮顯得並非僅僅是一場玩笑。
恍惚間,十年前那個火熱的互聯網黃金創業潮似乎又閃現了,這羣創業老兵點燃了國內“百模大戰”的硝煙。
作爲科技創業圈最資深的自然語言科學家之一,李志飛今年過年第二天就再次跑到美國去考察。儘管技術大牛都還不清楚 ChatGPT 如何擁有這種超能力的,但所有人都認可,這是 AI 大模型時代的開啓,就像 2010 年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
不到硅谷,切身感受不到 AIGC 的火熱,也不會下定此刻是“AI 大模型時代”這一結論。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在試用過之後也感慨,“GPT-4非常非常恐怖,是整個世界生產力的變革,一個技術浪潮的來臨,先擁抱它!”。
可以說,以ChatGPT 爲代表的大模型技術突破,重要性不亞於2016年AlphaGo圍棋大賽打敗人類的勝役,是人類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道路上邁出的又一步。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不過纔過去一個季度,王慧文在5月份被確診爲抑鬱症,暫時離崗入院就醫。最終,好兄弟王興出面救場,美團在6月底宣佈完成對光年之外100%股權的收購,收購價約爲20.65億元。
眼下,國內這波大模型創業者,最數王小川曝光率最高。因爲大模型,王小川將昔日搜狗的老將又重新聚齊了。
久負盛名的創業老兵們,踏上了新徵途。
01大模型最佳代言人
今年4月10日,淡出公衆視線近兩年的王小川,與前搜狗COO茹立雲聯合成立大語言模型公司百川智能,拿到5000萬美元啓動資金,正式宣佈進入AI模型創業賽道。
前搜狗CMO洪濤已確認將於這個月加入百川智能,負責商業化方面的業務。他已經開始了招聘工作,並表示急需各類商業人才。他於2005年加入搜狗,在搜狗期間成功打造了搜狗輸入法、瀏覽器、搜索的推廣體系,與前搜狗CEO王小川、前搜狗COO茹立雲、前搜狗CTO楊洪濤一起並稱爲搜狗4大天王。
這意味着前搜狗三大高管再聯盟,齊力推進AI大模型研究。同時,招攬了大量搜狗的舊部,他們更懂搜索和NLP,與大模型算是近水樓臺,還更認同王小川的價值觀,更有目標感。
成立不到四個月,王小川的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又有了新動作,在 8 月 8 日發佈了 530 億參數的大模型 baichuan-53B。此前6 月和 7 月,先後發佈了 70 億參數的 baichuan-7B 和 130 億參數的 baichuan-13B 後,
新發布的 baichuan-53B,王小川描述其最大的優勢有兩點:寫作能力好,文科方面博學。能做到這一點,重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模型在底層應用了搜索的能力。
OpenAI 跟微軟是兩個獨立的實體,把搜索當做一個黑盒去使用;而百川的搜索跟模型的結合是從非常底層的地方就開始融合了。
與前兩代大模型不同,baichuan-53B 沒有開源。王小川說這是因爲參數量大(530 億)使用成本較高,所以採取了閉源的方式。但與之前一樣,百川依然把大模型產品的服務對象定在 B 端,稱目前已有超過 150 家企業申請試用。
王小川還透露,除了企業端以外,今年底之前,百川智能團隊將部署有消費級(To C)端的超級應用。“未來不只有一款的超級應用,正在研發的路上。”
02投資人潑冷水
自問世以來,ChatGPT的大模型風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這個領域。
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以及其他大廠和創業公司的通用大模型、專屬大模型都在秀功能,無不將大模型作爲自身最大的亮點,並竭力追逐這一行業熱點。
不過,投資人卻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持謹慎態度。
真格基金合夥人劉元上個月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王慧文有兩句話讓他印象深刻,第一句是一個VC在中國不敢“開槍”將會是恥辱的,第二句是大廠做不好大模型。
6月底,獵豹移動 CEO 傅盛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名爲《朱嘯虎:ChatGPT對創業公司很不友好》的微信文章,並評論“硅谷一半的創業企業都圍繞 ChatGPT 開始了,我們的投資人還能這麼無知者無畏”。
這一評論很快引起了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的反擊,他稱“99%的價值都是GPT創造的,這樣的創業公司有什麼價值?”“絕大多數創業公司在ChatGPT面前都毫無價值”。
他進一步舉例說明,在細分賽道中,受ChatGPT衝擊最大的兩家創業公司是Grammarly和Jasper,它們分別提供自動語法糾錯和利用ChatGPT實現自動營銷文案生成的服務。
這場辯論最終在兩人達成共識,即創業公司很難(藉助大模型)獲得再造BAT的機會而結束。
嘉御資本董事長兼創始合夥人衛哲發表了與朱嘯虎類似觀點的言論:在這輪“百模大戰”中,國內AI大模型最終能夠勝出的不超過2個。這意味着,剩下的98%的國內大模型將會“死掉”,在競爭中消失。
不止投資人,作爲一直在人工智能賽道躬身的資深人士,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表現得也異常冷靜,他對外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至少有70個大模型問世,但都是同質化的,也沒法實現差異化。
“因爲大家的訓練數據都差不多,訓練方法用的是OpenAI發表的論文中的方法,而且都是直接拿GPT去訓練,把GPT作爲老師。老師、訓練數據、訓練方法都是一樣的,怎麼拉開差距?各個大廠都來做大模型,其出發點不在於抓住風口和機會,而是防禦。沒有自己的大模型,就會被競爭對手壓制,反之就有機會壓制別人。”
03試水商業化
自去年11月底以來,ChatGPT引領了一場全球AI熱潮。資本市場對ChatGPT和AI大模型概念股的熱情高漲,極大地推動了寒武紀、海天瑞聲等多家AI公司的股價不斷攀升。截至今年年初,寒武紀的股價上漲了245.70%,海天瑞聲上漲了94.57%,科大訊飛上漲了98.28%。
這一熱潮不僅讓已上市的AI和雲計算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讓許多未上市的同類公司看到了最佳的上市審批窗口和未來的曙光。超過38家公司紛紛申請在港交所上市,期待能在AI和雲計算行業的大發展中分得一杯羹。
據鈦媒體App整理,2023年上半年,在港交所排隊的 AI 或數字化和智能化相關公司超過38家,佔整個港交所累計正在處理中的96家IPO公司的40%左右。
過去一段時間,智能駕駛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AI 語音公司“雲知聲”、生成式 AI(AIGC)公司出門問問等多家 AI 公司密集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排隊等待審批上市。
對於當下如火如荼的“百模大戰”,王小川在8 月 8 日評價稱,“每個有技術理想的企業都想下場試一下”。
被問及王慧文現狀、大模型創業壓力大不大時,以王小川對王慧文的瞭解,他覺得後者是國內幾個主流做大模型裡唯一一個沒有強勢的技術背景的,挑戰比其他家要大。工作中要做大量的技術決策、招什麼人、走什麼技術路線圖、需要多少計算資源,一定會面臨非常多的決策壓力。
“不是做大模型壓力大,是沒有技術背景做決策壓力會大很多,但是技術足夠的話,其實挺愉悅的,我們的進度是在一個快樂的狀態。”他說。
當前,國內大模型開始競逐AI大模型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按照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的經驗來看,沒有誰能夠在技術上實現壟斷,所以只能靠節約成本來獲得利潤空間。
“即使跟隨所謂的摩爾定律,把價格打下來了,競爭對手也會迅速把利潤空間給補上。最後就會出現打價格戰的情況,然後大家就開始免費。這看起來是好事,但其實是限制整個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他說。
就在上個月,國內 AIGC 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破圈的現象級產品誕生——“妙鴨”,憑藉着“只需“9.9 元,就能生成20 張藝術寫真級的個人美照”這個噱頭,刷爆朋友圈。
令人意外的是,妙鴨是阿里大文娛孵化的內部項目。妙鴨團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AIGC 和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邏輯根本不同,算力成本昂貴,AIGC 產品應該在誕生的第一天就開始向用戶收費。在 AIGC 時代,如果不能在第一天就向用戶收費,那麼永遠都不可能收到用戶的錢。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和微軟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在C端方面,ChatGPT採用“每月20美元”的Plus會員服務,並對外提供GPT-4 API付費服務,預計年收入將達到數十億元;而在B端方面,微軟365 Copilot的定價提升爲每人每月30美元。
王小川的大模型也已經在試水商業化,找到了醫療和教育的大模型應用場景。
04GPT經濟比app經濟更重要?
ChatGPT熱潮帶來的AI競爭,最直接的受益者正是雲計算平臺。一方面,生成式AI應用背後的大模型需要更強的算力;另一方面,區別於傳統雲計算平臺提供的算力、存儲等資源,擁有大模型的雲廠商未來可以提供基於大模型開發應用。
目前,在大型模型領域中,以OpenAI GPT-4爲代表的閉源大模型和以Meta Llma2爲代表的開源大模型正在共同發展。開源大模型憑藉其開放性和靈活性,正在迅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用戶。這種開源模式不僅可以加速技術的普及和推廣,還可以爲商業化做好準備。
如果說ChatGPT的成功預示着AI“iPhone時刻”的到來,那麼代碼全部開源的Llama 2的推出則預示着AI大模型“安卓時刻”的到來。7月19日,Meta發佈了最新AI 大語言模型Llama 2系列。
當談到開源與閉源之爭時,王小川認爲,開源確實可以建立良好的聲譽和信任,讓更多人瞭解和評估模型。此外,開源也是爲商業化做好準備,如果大家對開源模型感到滿意,當需要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參數時,可以探索進一步的商業化路徑。
然而,他認爲,開源和閉源並不是像手機中的iOS或安卓操作系統那樣只能二選一。從tob角度,開源和閉源都是必要的。他預計未來80%的企業將使用開源的大模型,因爲閉源無法對產品進行更好的適配,或者成本過高。閉源可以爲剩下的20%提供服務。因此,開源和閉源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在不同產品中互補的關係。
國發院的戰略學助理教授侯宏,作爲曾經的高科技行業從業者,也高度關注AI產業的進展。
“我不看好所謂的ChatGPT的App Store,但相信GPT經濟比app經濟更爲重要,因爲GPT應用影響的主要是生產側活動而app經濟主要依賴消費側購買力。GPT經濟以基礎設施模式爲主,潛藏在應用背後甚至用戶都不一定感知其存在,這是厚德載物、潤物無聲模式。app經濟以平臺模式爲主,每個用戶必須選擇平臺後而下載應用,這是跑馬圈地、小院高牆模式。”
當下的數字經濟研究過於關注平臺經濟而忽視了API經濟。API是去中心化的,平臺經濟是中心化的。一個技術平臺通過開放API成爲基礎設施,但並不一定使用平臺商業模式。反之,使用平臺商業模式的企業通常對某方或者某幾方用戶開放API,但該API的使用被牢牢限制在平臺的小院高牆內。
可見,平臺商業模式的本質是提供場所,而基礎設施的本質是提供原料。只不過,如果國內無法解決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一切都只能停留在憧憬中了。這纔是GPT經濟最爲迫切和戰略性的問題。
05尾聲
不少人認爲,大模型是典型贏家通吃領域,因爲需要更多的錢,需要更多的算力,以及更優秀人才,而巨頭擁有這些優勢會保持先發優勢。
不過,王小川是個例外。此前,他在過去巨頭林立的互聯網巨頭中,晚於百度四年進入搜索市場,但仍然帶着搜狗殺出一條血路,成爲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顯然,過往和巨頭競爭的經驗,派上了用場,讓他依然擁有當年的勇氣,不惜隔空喊話李彥宏:“只落後ChatGPT兩個月”的李彥宏只存在於平行世界。
不等歷史給出結論,王小川一直在嘗試書寫自己的答案。借用泰合資本CEO宋良靜評價貝佐斯的一句話,同樣適合王小川,即“要做科技的傳教士,而不是商業的僱傭兵”。傳教士有正義的終極目標,並試圖讓世界變得美好;而僱傭兵唯利是圖,爲了金錢和權利就可以掃除所有攔路之人。
考慮到大型互聯網企業的組織架構相對僵化,以及可能受到自身業務的限制,創業公司的戰鬥力實屬令人期待。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相較於商業模式,打造類似於ChatGPT的數據與算力門檻更需要堅持技術理想主義的定力,這纔是這場競爭的關鍵所在。
在ChatGPT問世時,王小川曾發佈一條朋友圈說:OpenAI的勝利,是技術理想主義的勝利。
OpenAI在創立公司到推出ChatGPT的八年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但是,正是這種對技術的堅定信仰,才讓他們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這種信仰使他們能夠忍受長時間的投入和堅持不懈地探索未知領域,從而實現了技術的突破。
如王小川所述,“中國誰做了最好的大模型,還沒有結論,大家都在爭取機會,而且不一定落在大廠裡。”
OpenAI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成功,更是一次技術的勝利。他們的成果證明了技術理想主義的力量,證明了只要有堅定的信仰和不斷的努力,就能夠實現看似不可能的目標。這一成就將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且將會激發更多的科技人員和企業家追求技術理想主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