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位湖北“農創客”喜獲項目資助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萌葉

11月9日,2024年湖北省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上,48位脫穎而出的“農創客”帶着48項成果精彩競演。經過激烈角逐,決賽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30名,他們分別獲得10萬元、7萬元和4萬元的項目資助。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賽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回訪幾位“農創客”,深入瞭解他們用智慧和創新書寫的創業故事,以及用堅持和努力展現的鄉村無限可能。

稻再鴨菇 一田五收

“菌渣還田,是來年水稻最好的肥料。我們的‘稻再鴨菇’模式就形成生態閉環了。”11月17日,仙桃市自然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衛斌說。

此次大賽,王衛斌的《稻再鴨菇生態低碳高效種養模式》以92.45的高分,榮獲決賽二等獎和7萬元項目資助。目前,該生態種養模式發展規模達2萬畝。

水稻、再生稻、鴨子、鴨蛋、赤松茸,不僅一年五收,還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超高效的種養模式是怎樣實現的?

“鴨子能吃到水田裡的雜草、昆蟲,但對稻穀永遠只能仰望。”王衛斌笑着介紹,每年4月水稻苗栽下去,鴨苗也跟着進田,鴨苗長大稻苗也長高,而鴨糞氨化後可持續肥田。

從4月到11月,伴隨首次稻穀和再生稻相繼成熟收割,鴨子度過了180余天的漫長生長週期。遊過春夏秋,吃過魚蟲草,冬季上市的鴨子肉質鮮嫩、綠色健康,是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生態鴨。

“最後一種作物就是大球蓋菇了,俗稱赤松茸。”王衛斌介紹,再生稻秸稈還田後就撒下菌種。十畝田的再生稻秸稈聚在一塊可種一畝大球蓋菇,每畝菌子收成在1500公斤以上。收完菌菇,菌渣再次還田,來年水稻的底肥又有了。

紅粉黑白 “莓”好前景

2017年,鄒小霞和丈夫從浙江回到老家孝感,在當地發展草莓產業,創辦麥草湖草莓園。當時,她給自己起了一個網名:草莓姐姐。

如何讓沿海的草莓種苗逐漸適應孝感的氣候變化,成爲鄒小霞夫婦創業的突破口。

“2022年,在孝感市科技局的牽線下,我們對接上湖北省農科院韓永超博士團隊。”11月17日,鄒小霞接受採訪時說。

韓永超博士團隊研究草莓育種多年後,他們研發的利用莖尖脫毒技術,已培育出穩定的脫毒草莓種苗。

鄒小霞介紹,和韓博士團隊合作後,他們將陸地育苗改進爲穴盤育苗,培育脫毒抗病新品種,並在種植基地擴繁。其中“紅顏”這一主打品種產量提高25%,果型呈錐狀,口感細膩,甜度達到了9甜1酸,很受市場歡迎。前年“紅顏”剛上市,賣到近60元一斤。

隨後,鄒小霞的草莓園裡還引進了多品種草莓,紅色的紅顏、粉色的淡雪、白色的天使八號、黑色的黑珍珠……麥草湖草莓園裡,色彩斑斕,一片“莓”好景象。

“農業有奔頭!”鄒小霞坦言,下一步麥草湖草莓園將開展草莓良種育苗和草莓酒研發。

蘋果餵豬 再薰臘肉

“臘肉是恩施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所以我想到用次果來餵豬,再加工成臘肉。”11月20日,陳德鳳談起“蘋果豬臘肉”背後的故事。

2014年,陳德鳳回到家鄉巴東,從山東引進富士蘋果,發展合作社種植農業。

“最開始只在自家責任田裡種了10畝,三年後掛果,發現品質很好。2017年開始擴種,第二年就有人來園裡採摘了。”陳德鳳說。

採摘園遊客不少。但陳德鳳很快發現,採摘時總有人不小心,把蘋果碰掉一塊皮,或者掉地上摔傷,“蘋果的賣相略微受損,就沒法售賣了。”

有人建議她將殘次果加工成果飲、果醋,但她覺得不妥。“現在市面上蘋果汁、蘋果醋商品衆多,我們產量小,單位成本高,銷售會很被動。”她說。

恩施臘肉是土家人的傳統美食,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前提前醃製。陳德鳳決定用蘋果餵豬,再加工成爲“蘋果豬臘肉”,作爲驕頂寨民宿的特色菜。

“最開始我們還怕豬不吃蘋果,餵了以後發現它們很愛吃。很多人因我們蘋果豬臘肉專程過來玩。”陳德鳳笑着說。

今年,驕頂寨農場餵養了120餘頭“蘋果豬”,蘋果豬臘肉和鮮果的總營業額突破800萬元。

如今,陳德鳳又嘗試發展“蘋果土雞”,“先養200只試試,希望進一步豐富農場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