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斤3公里僅4分鐘,怒江採收草果用上無人機

眼下,雲南瀘水市各地草果陸續迎來了採收期。11月12日,瀘水市首例無人機搬運深山草果在上江鎮蠻英村大灣子組成功試飛,實現了草果從“搬出山”到“飛出山”的跨越,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插上科技的翅膀,助推鄉村振興向前發展。

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

作爲瀘水市的重要產業,草果已經成爲當地羣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然而,怒江大峽谷山高谷深、地形崎嶇複雜,爲草果的運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走了近2個小時陡峭溼滑的山路,記者跟隨上江鎮蠻英村大灣子組村民胡四林來到他家的草果地裡,山腰溝箐間,連片的草果林鬱鬱蔥蔥,火紅的草果格外顯眼,陣陣草果香瀰漫在空氣中,種植戶們正忙得不亦樂乎,熟練地採收着草果。“今年的雨水充足,草果的品質非常好,這幾天的價錢能賣到4.5元到5元一斤,得趁着價格好趕緊採摘上市。”胡四林邊忙碌着邊告訴記者,不一會兒,一袋草果便裝滿了。

“草果裝好了,可以過來搬運了。”

胡四林用對講機下達起飛指令。

只見胡四林拿出對講機,向無人機“飛手”下達起飛指令,隨着螺旋槳的快速轉動,掛着吊繩的無人機緩緩升空,很快便到達草果地上方,胡四林和家人用吊繩固定好草果後,再次下達起飛指令。

“綁好了,可以起飛!”

無人機逐漸上升原路返回,在“飛手”行雲流水的一番操作下,近50斤重的草果只用了短短4分鐘,便“走”完了近三公里的山路。

“太棒了,試飛成功了!”看着草果穩穩降落,大夥兒激動地歡呼着。

據瞭解,胡四林家種植了近10畝草果,這成爲了他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40多年來,他們一直依靠人背馬馱的形式進行運輸,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安全性也難以得到保障。

每逢採收季節,在享受豐收喜悅的同時,一家人也不得不爲高昂的運輸成本發愁,此次試飛成功無疑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以前,我們採收一季的草果,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草果不能長時間掛果,否則品質就會大打折扣,爲了搶收,還得僱工人,這樣一來,光是人工費就得花上七、八千元。”休息間隙,胡四林與記者聊起了以往的艱辛。

“今天試飛成功,我們可激動了!要是這項技術真的能夠普及應用,那我們這些種植戶就輕鬆多了。”胡四林高興地說,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無人機駕駛員馮錕向記者介紹,怒江的地形較爲複雜,山高谷深,給無人機作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其中最爲棘手的問題便是無人機的續航能力和信號的穩定性。“我們前期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與飛行測試,通過設置信號增強設備以及建立中轉站等方式,有效解決續航不足和信號覆蓋不全的問題,確保了無人機能夠穩定作業。”馮錕說道。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支撐,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2024年,瀘水市草果種植面積達20.64萬畝,掛果面積達14萬畝以上,預計鮮果產量達1.54萬噸以上。

當農業遇上科技,變革正悄然進行。從“搬出山”到“飛出山”的轉變,不僅是運輸方式的改變,更是瀘水草果產業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一步。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