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自主乘用車份額創下新紀錄

在行業大勢艱難,市場大盤腰斬,車企銷量紛紛向下的大背景下,能守住增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所以,不管是某家車企銷量實現增長,還是某個細分市場、份額實現增長,都是值得稱讚的。

比如已經受到無數表揚、主流車企中唯一增長的比亞迪(134%),首次奪下合資品牌冠軍、拿下行業第三的廣汽豐田,還有守住增長的廣汽埃安(23%)、東風風神(25.2%)、零跑汽車(228.1%)、哪吒汽車(119.5%)、神龍汽車(7.4%)等,均是下行市場的逆行者。

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中國品牌的銷量和勢頭,4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的銷量達到53.2萬輛,這在當月整個未破百萬輛的市場裡,拿下了56.1%的市場份額,繼2022年2月份自主份額突破50%之後,再次創下自主品牌份額新紀錄,同時也推動着自主品牌1-4月的份額達到了46.4%。

這得益於自主品牌在前十強中拿下了6個席位,特別是前7強中,自主車企挺進5家。雖然合資車企龍頭一汽、上汽深入疫情漩渦中央,給這些車企留下了進攻空間,但同樣的也給市場帶去了新的認知:自主車企的抗風險能力和靈活性,爲困難時刻的趕超提供了機會,這何嘗不是自主車企們的優勢?

不過自主單月份額達到56%僅僅時暫時的,而合資的進攻和後手依然不可忽視,這也要求自主品牌們仍然要提高警惕,洞察好客戶的需求,做好產品品質。

不久前,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到明年自主車企的份額保持在50%以上應該沒問題。4月、5月應該就是最好的論證,自主車企市場份額穩佔半壁江山將成爲新常態。

被洗牌的排名

4月的車企銷量排名,似乎不能用常規的思維去看待,畢竟疫情這個不確定性因素,對市場的衝擊非常大。放眼整個TOP 30,能夠增長的企業屈指可數,甚至有部分還是在去年同期低基數的情況下取得的。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這份不太尋常的榜單中,找到一些規律和亮點,甚至是趨勢。

首先自主三強已經發生了洗牌,4月份的自主三強是比亞迪、吉利、長安,如果算上原本自主三強之一的長城,那麼現在將是自主四強進行PK。相比去年自主三強吉利、長安、長城的局面,今年自主龍頭的鬥爭會異常激烈。

其實從1-4月的累計銷量就可以看到,目前自主四強的格局已經變成了長安、吉利、比亞迪、長城,而且吉利和比亞迪的銷量非常接近,僅有不到3000輛的差。照這個趨勢,今年比亞迪一定會超過吉利,並且有望超過長安,進入到自主第一的地位,雖然目前比亞迪和長安還有約3萬輛的差距。

可曾想,去年比亞迪還是自主第七。芯片、電池、電驅的自主供給,讓比亞迪在去年免受芯片衝擊,今年被疫情切斷的供應鏈,也讓比亞迪的“內循環”發揮着巨大作用,這是否也意味着,在未來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車企掌握着技術和供給的關鍵,對發展更爲有利?

雖然遭遇了3月份的疫情,車企冠軍一汽-大衆4月份拿到了第5名的成績,但是1-4月依然穩佔第一,不過30%的同比跌幅,或許在預示着連續兩年奪冠的一汽-大衆,從今年到明年,將遭受“高處不勝寒”的壓力。

同時今年1-4月,長安、吉利、比亞迪構建的自主新三強已經殺入南北大衆的包圍圈,並超越上汽大衆,正在向一汽-大衆發起進攻。

上汽大衆和上汽通用的情況比一汽-大衆更爲糟糕,本來這兩年來這兩家車企在走下坡路,疫情的到來更讓他們的處境更加危險。1-4月上汽大衆累計銷量僅有36萬輛,上汽通用僅有29.8萬輛,後者已經跌至車企排名第8的位置。

倒是廣汽豐田,4月份憑藉強大的產品能力、體系能力,躍升合資車企第一,車企總榜的第三。1-4月,其還以36萬輛的成績超越東風日產,開始望南北大衆的項。

同一屋檐下,爲何對有的車企影響大,而對有的車企影響小。或許這個時候產品力好並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更多的要體現在產品力背後,這一切都可以歸結於企業的能力,無論是提前佈局的能力、快速響應的能力、多方協調的能力,供應、物流與生產、銷售等各環節有機銜接的能力。不過話又說回來,具備這些強大綜合能力的車企,不可能造不出有品質、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的。

自主迎來新時代

份額之爭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從德系車大衆撬開中國市場大門,到美系車特斯拉帶領車市進入新賽道,再到自主車企找到感覺,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份額的變化和趨勢,都是車市競爭的一道風景線。

由於4月份車企表現情況變化劇烈,因此各系別的份額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比如德系車,南北大衆都處在疫情漩渦之中,而且作爲巨頭,相對而言損失的銷量給份額的降低帶去了最直接的衝擊。

數據顯示,4月份德系車的總銷量僅有15.6萬輛,同比下跌60%,遠遠超過市場大盤的42.9%,份額跌落至16.5%。其中一汽-大衆銷量同比下跌62%,上汽大衆銷量同比下跌72.3%,這推動德系車在前4個月的份額跌破20%,達到19.8%。

實際上,不僅是疫情因素給德系車的份額帶去了衝擊,包括這一兩年大衆品牌轎車份額的丟失,大衆SUV又遭受日系和自主車的夾擊,ID.系列在新能源領域的進攻態勢稍顯緩慢。同時奔馳和寶馬雖然在豪華車消費領域具備強大的品牌力,不過一衆品牌競相向中高端新能源發起進攻,德系豪華車的電氣化進展並不順利,相對吃虧的態勢愈發明顯。

日系的表現相對德系來說有後來居上的優勢,特別是“雙車戰略”的推進,使得日系“兩田”還留有許多後手,特別是在SUV領域,豐田本田的攻勢相當兇猛,一時間都把各個細分市場的SUV產品佈局到位,讓原本具有SUV市場優勢的大衆遭受圍攻。

所以即便4月份日系品牌總銷量僅有18.6萬輛,但總體表現也是優於德系車的。同時前4個月,日系車的降幅僅有9.9%,德系車的降幅卻達到了19.5%,份額方面日系車保持在了21.5%,考慮到豐田本田四家合資公司都要衝擊百萬輛的勢頭,德系大衆在接下來傳統車承壓,新能源競爭對手衆多的情況下,銷量和份額還將進一步下探。

在福特和通用遭遇困境之後,一直以來美系車則以特斯拉爲驅動力量,且好不容易拿下了10%的市場份額。但是4月份,沒有庫存的特斯拉在疫情之中遇到了晴天霹靂,當月銷量僅爲1512輛。加之上汽通用3月份瀋陽工廠受到東北疫情影響,4月份受到上海疫情影響,製造和零部件份額告急,4月份銷量同比跌幅也超過70%。

所以4月份整個美系車的總銷量僅有3.7萬輛,同比跌幅達到70%,市場份額跌至4%,推動前4個月的市場份額降至8.7%。

主流外資系別都在下跌,自主品牌卻迎來大漲,4月份在合資無一車企同比增長的情況下,自主品牌銷量增長的企業達到十餘家,總體銷量的降幅僅有20%,在市場普跌的情況下,自主份額一度衝上了56.1%,達到史上最高水平。

其實這一兩年來,自主品牌的發展勢頭相當迅猛,除了在架構、平臺方面對合資品牌實現了追趕外,在發動機、變速箱領域,自主品牌也補齊了短板,而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車賽道上,自主品牌則搶得了先機。

當前自主品牌走上了多線並舉的發展道路,純電動自主比合資早,對市場的理解、在零部件方面的積累優勢明顯;在混動領域,自主品牌不僅開創了插混新賽道,以強大的節油性和性價比,全面競爭日系混動和德系燃油車;在智能化賽道,由於國內強大的互聯網基礎和底蘊,自主品牌的智能座艙水平往往高於合資品牌,這些細分領域的集合力量,推動着自主品牌正在實現對合資的全面超越。

守得月開見月明,自主時代,真的來了!但同時也註定這條道路,並不會一帆風順,後續的挑戰或將更加嚴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