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檔境內外基金 奪ESG認證
被晨星基金列入ESG基金近月績效前15名
各企業對外宣傳必稱「ESG」,資產管理機構甚至特別將「ESG」加在基金名稱中,主管機關之前爲防止基金「漂綠」,對於可以稱「ESG基金」有特定認定標準,目前在二千多檔境內外基金中,境外基金有43檔、境內基金有37檔已經被主管機關認可。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截至10月底爲止,在境內基金中共有1,008檔,資產規模達4兆5,560億元,另外,境外基金有998檔基金,資產規模爲3兆4,263億元,因此,在2,000檔內外基金中,只有80檔基金是「公認」的ESG基金。
在國內投信發行的共同基金中,只有37檔共同基金被主管機關認爲是ESG基金,幾乎大部分投信都取得1~3檔基金取得主管機關「綠色」標章;在境外基金有43檔ESG基金,其中富達旗下有11檔基金、法巴有10檔,景順有7檔境外基金得到ESG認證。
晨星基金調查,雖然ESG投資在歐洲最流行,並逐漸引起澳洲、英國及北美投資者的興趣,但ESG尚不是亞洲投資者建構投資組合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不過,在美國,ESG爲投資者選擇投資時的輔助考慮因素,尤其年輕投資者特別重視ESG投資。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也表示,ESG投資成長的腳步持續加速,這是由於愈來愈多新一代的投資人非常在意ESG與氣候考量,並且有愈來愈多ESG相關法規與揭露標準產生,投資人也認爲ESG數據和評級會有助加強投資組合,這會加速科技與ESG數據的發展。
由於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與歐盟分類法中的綠色分類標準(Green Taxonomy)都將於2023年全面實施。王曉書表示,歐盟分類法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包括通過要求一些公司和投資者披露其在分類法相關活動中的比重來提高透明度,或促進比較公司和投資組合,進而指導市場參與者的投資決策。同時,歐盟分類法可能激發了全球對定義綠色的興趣,例如新加坡和大陸政府也開始創建自己版本的綠色分類法。
法人認爲,即使臺灣投資人目前比較在乎基金績效勝於是否是ESG基金,但ESG投資和長期績效具有正相關,ESG投資絕對是長遠的投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