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猴子能預測美國大選結果嗎?

9月25日(星期三)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人造心臟組織在太空中呆一個月後顯示出衰老跡象

僅在太空中停留一個月,人造心臟組織的“跳動”模式就變得不規律,且其分子和基因表現出類似衰老的變化。該研究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團隊完成,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心臟病專家指出,這項研究爲了解太空飛行對人類心臟的有害影響提供了新的線索。

微重力環境對人體不利,宇航員在微重力下可能出現心血管系統的變化,如心律失常。然而,長期太空飛行如何影響心臟以及支撐這些變化的分子機制,仍然是一個難以破解的問題,因爲在宇航員身上進行相關研究具有很大難度。

爲克服這一挑戰,研究人員將人類工程化心臟組織送上國際空間站(ISS)並進行爲期30天的實驗。他們使用傳感器實時監測這些組織的收縮強度和跳動模式,並將其與在地球上保存的對照組樣本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在太空停留12天后,太空中的心臟組織收縮強度下降了近一半,而地面上的組織幾乎保持不變。即使這些樣本返回地球9天后,減弱現象仍然明顯。此外,太空環境下組織的跳動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不規則,在第19天,每次跳動的間隔時間增加了5倍多。而一旦回到地球,這種不規則性消失了。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猴子能預測美國大選結果嗎?

三隻猴子盯着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照片,能預測誰將贏得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嗎?不要急於否定這個想法。根據本月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一篇未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猴子會盯着最終落選的候選人的臉看得更久。

一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社會科學家表示,這些發現“具有挑釁性,但並不愚蠢”。但一些著名的選舉預測家對猴子的預測能力持懷疑態度。

開展這項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猴子的面部偏好,此前,該團隊進行了所謂的“猴子Tinder”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向猴子展示了它們從未見過的猴子的面孔。研究人員發現,猴子只會偷偷瞥一眼地位高的雄性——大概是因爲凝視被視爲侵略。但如果看到地位低下的公猴或母猴,它們的目光會停留。

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動物是否會對人臉表現出類似的行爲。因此,他們成對地向猴子展示美國參議院、州長和總統選舉中的候選人照片,同時追蹤猴子的眼睛。

猴子通常會在每對候選人中注視其中一個人。在1995年至2008年進行的273場參議員和州長競選中,猴子注視失敗候選人的頻率更高,注視時間更長,佔比達到54.4%。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概率比單憑運氣要好。當被問及在“搖擺州”的競選時,動物們的預測更加準確,58.1%的時候選擇了獲勝者。然而,在2000年至2020年的總統選舉中,“凝視偏見”並不比拋硬幣好:在6次選舉中,它只指出了50.4%的輸家。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表明,“它們所關注的信息就在臉上,這在某種程度上與人們在投票站的行爲有關”。其中一些信息可能來自候選人下巴的大小和形狀,這是社會支配地位的一個指標,研究小組發現:獲勝的候選人,平均有2%的“突出”下巴。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疫情後,美國新的癌症診斷未如預期反彈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研究人員的發現,2021年癌症發病率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恢復到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然而,幾乎沒有證據表明2021年的癌症發病率出現反彈,無法彌補2020年因篩查和醫療服務中斷導致的診斷率下降。唯一的例外是乳腺癌,研究人員發現2021年晚期乳腺癌的診斷數量有所增加。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早前的研究表明,2020年初美國新的癌症診斷數量急劇下降,病理報告數量也大幅減少,暗示許多癌症病例未能及時診斷。爲評估這些漏診是否在2021年被發現,研究人員使用流行病學監測與預後項目(SEER)數據庫,將2021年實際觀察到的癌症發病率與疫情前預期的發病率進行了比較。

2021年癌症發病率的完全恢復,應表現爲比疫情前的水平有所增加,以解釋疫情期間的漏診。研究人員研究了癌症的整體情況,以及五種主要的癌症類型,它們的檢測方式各不相同。

結果顯示,2021年美國總體癌症發病率和大多數主要癌症類型的發病率接近疫情前水平,沒有出現明顯的反彈,無法彌補2020年診斷數的下降。然而,除了乳腺癌,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晚期胰腺癌診斷數量增加的跡象。此外,2021年甲狀腺癌的新診斷數量仍低於疫情前水平。

研究人員總結道,2021年依然是疫情過渡期,受新冠變異毒株和新增病例的持續影響,這些因素繼續影響醫療服務。他們強調,有必要繼續監測,瞭解疫情對癌症診斷及其長期影響。

2、生物學家在主要作物中增加蛋白質,助力全球蛋白質短缺問題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李靈發表了一項開創性研究,提出了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蛋白質短缺問題。該研究於本週發表在《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上。

李靈的研究爲全球蛋白質缺乏症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途徑。蛋白質缺乏症影響着數百萬人,特別是兒童,會導致認知障礙、發育遲緩以及嚴重的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

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李靈從非編碼DNA序列中移除了抑制因子,從而釋放出作物更高的蛋白質生產潛力。這一策略不僅提高了作物的營養價值,還減少了對動物蛋白的依賴,促進了可持續農業的發展。

這一研究爲通過精準基因編輯技術提高作物生產力和營養質量提供了新思路,可能對全球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產生深遠影響。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通過動態環境控制,垂直農業將更有效提高作物產量

在全球人口日益增長的背景下,確保所有人獲得充足的食物需要創新的農業方法。垂直農業作爲一種可行的選擇,其主要障礙在於如何減少植物生長所需照明的高成本與能耗。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調整照明以適應不同作物的需求,不僅能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還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Science)。研究指出,許多垂直農業系統維持恆定環境條件需要大量電力,但這種做法並非必要。通過動態環境控制,可以實現更經濟的垂直農業,同時培育出更強壯的植物。

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智能照明模型,既能保持植物穩定的光合作用能力,又能降低電力成本。他們發現,通過優化算法調整光照強度,可在不影響植物碳固定的前提下,將電力成本降低12%。

研究還測試了不規則光照強度對菠菜等葉類作物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光照變化對作物生長並無負面影響,甚至在光強度不規則波動時,結論依然成立。

2、革命性抗衰老療法或將壽命延長25%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白細胞介素-11(IL11)在衰老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水平與脂肪積累和肌肉流失密切相關,而這兩者都是衰老的關鍵標誌。抑制IL11的作用可能成爲延長健康壽命的關鍵。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研究表明,IL11在促進衰老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抗IL11療法不僅可以抵消衰老的負面影響,還能延長壽命。研究人員認爲,該發現有望爲各國延長其人口的健康壽命提供新路徑。

研究團隊在臨牀前模型中觀察到,隨着年齡增長,器官中IL11蛋白水平增加,導致肝臟和腹部脂肪堆積,同時肌肉質量和力量下降,這是衰老的重要特徵。實驗顯示,抑制IL11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況,實驗對象壽命延長了25%。(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