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第一輪反彈行情基本結束了

文 | 付一夫

熟悉的味道回來了。

在經歷了連續的大漲後,A股終於在昨日迎來了暴力調整,其中上證指數下跌1.91%,深證成指下跌2.40%,創業板指下跌2.51%,北證50指數下跌3.30%,整個市場僅有269家紅盤,超過5000只個股飄綠,379只個股跌停,跌幅超過9%的個股接近1400家,堪稱是不折不扣的“準千股跌停”。而萬得全A平均股價跌幅亦是有5.68%,相當於持股者在昨天平均要虧掉近6個百分點,虧錢效應着實炸裂。

此情此景,像極了春節之前連續殺跌的日子。相信不少投資者在感慨之餘,更關心昨日暴跌的原因,以及市場後續的走勢。

關於市場昨天爲什麼會暴跌,答案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獲利盤的兌現罷了。

回顧近期的市場行情,2月6日至2月27日的10個交易日裡,A股開啓了一波極限逼空行情,萬得全A指數10天9陽,大盤一度收回3000點,這一期間的市場完全拒絕調整,幾乎是只要出現綠盤,就立刻有場外的踏空資金迫不及待地去撈。與此同時,市場幾乎每天都是“百股漲停”的盛景,萬得全A平均股價在這一期間的累計漲幅約30%,萬得微盤股指數的累計漲幅甚至超過了50%,很多個股都走出了翻倍不止的大行情。如此爆棚的賺錢效應令無數投資者高呼“牛回速歸”。

然而換個角度看,正是因爲連續多日的賺錢效應累計,讓市場短線獲利盤越來越多,潛在拋壓也在無形之中逐步加大。

要知道,這一輪反彈的核心邏輯無外乎兩個:一是此前的大幅度超跌,讓市場存在強烈的反彈需求;二是證監會換帥後,對於資本市場的頻頻示好,比如大張旗鼓地整頓資本市場亂象,包括春節期間對部分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的違規行爲開出罰單,規範量化交易等等,以及與專家學者、機構、投資者們座談,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等等,對於市場情緒自然是一種有力提振。而一旦市場高漲情緒趨於消退,並且各方對於後續預期出現較大分歧之時,很容易便會發生短線獲利籌碼的噴涌而出,繼而造成市場巨震——昨天,便是這樣的劇情。

市場的分歧點源自哪裡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二:

一方面,臨近月底,2月份PMI數據即將公佈,作爲觀測經濟運行情況最重要的先行指標之一,PMI數據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市場對於經濟基本面修復力度的預期和看法,繼而影響A股走勢,不排除有部分資金爲了規避風險而提前選擇落袋爲安的可能;

另一方面,全國兩會即將召開,而A股歷來有“大會大跌、小會小跌”的傳統,原因在於市場對於各項政策出臺的預期存在不同看法,爲了規避政策的不確定性,免不了會有資金選擇提前賣出並觀望,從而造成A股的下跌。

那麼,這一波反彈行情見頂了嗎?

我們不盲猜,僅從市場給出的反饋來分析,而最直接的考察對象便是成交額。

昨天,滬深兩市成交額高達1.36萬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大幅度增加3600多億元,同時也是過去長達兩年多時間裡單日最大成交額,絕對算得上是“巨量”。通常來說,巨量意味着多空雙方分歧很大,而巨量的中大陰線背後,常常伴隨着場內大資金的出貨,以及當日買入資金的套牢,尤其是經歷了一段時間上漲之後的放量中大陰線,更是如此。

根據歷史經驗,這種走勢多爲市場階段性頂部的標誌,後續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甚至可能還會連續下跌,因此便有了“天量見天價”的說法。雖然從中長期來看,A股3000點附近的價格絕對算不上“天價”,整體估值也處於較低位置,性價比依舊凸顯,但要指出的是,A股畢竟是經歷了此前連續多日的極致逼空行情,其間不少個股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過去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漲幅,獲利盤的兌現壓力的確不小,客觀上具備成爲市場階段性頂部的條件。

此外,從技術層面看,今年年初的暴力殺跌,已經破壞了大盤過去近20年來的長期趨勢,上證指數曾經的強支撐線如今已變爲壓力線,很多技術派投資者會傾向於在壓力附近選擇對象。而昨天的大盤,幾乎剛好就是在反彈到這條壓力線附近之後開始回調,似乎也預示着階段性頂部的到來。

綜上所述,我認爲A股第一輪反彈已基本結束,天天百股漲停的躺贏行情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至於後續的市場走勢,可能還要依託於國內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兩會期間的政策催化、企業基本面/盈利預期變化、美聯儲降息時間等因素的刺激。

不過,我更傾向於認爲,接下來市場是橫盤區間震盪整理之後,再發動新一輪上攻,而非再度單邊下跌。畢竟,在年初快速下跌至2635點的過程中,市場上大多數脆弱的被動拋盤資金壓力都已被充分釋放,籌碼結構相對健康,而且A股制度層面的各方面缺陷也正在得到整改。與此同時,當前國內經濟基本面正逐步改善,政策持續積極發力,海外美聯儲降息只是時間問題,這些都將爲後續市場的中長期上漲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昨天股A股大跌,但素有“聰明資金”之稱的北向資金卻在逆勢買入——要知道,北向資金已是連續5周淨買入了,着實反映出其對於A股後市的看好,這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底氣和信心。

從來都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短期的調整並不是壞事,行情漲多了歇一歇,是爲了後面走得更遠更健康。而作爲投資者,應該抱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心態,把握住市場倒車接人的機會,而不是因爲一兩天的漲跌就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