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讓員工更疲憊 外媒:歷史上科技革命都如出一轍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除了全世界掌控權力的那些少數億萬富翁,可能沒人喜歡人工智慧,AI 不只搶走白領工作,最新調查顯示,雖然企業高層都期望 AI 提高生產力,但 AI 只是增加員工工作量,甚至降低生產力並導致員工倦怠。

麻省理工學院勞動力市場和數位技術研究員稱,中等技能勞工最有可能被 AI 取代,他預估隨着經濟轉型 AI 主導就業市場,中等技能勞工失業率會上升,市場走向兩極化,有更多高技能、更多低技能工作,中間工作下降。

大部分人都是中等技能者。面對各種 AI 威脅,人們必須提升工作能力,讓自己在僱主眼中更具競爭力,因此只要與生成式 AI 有關的進修課程都場場爆滿,反應學生與員工焦慮。企業也開始要求部分員工參加強制性 AI 技能課程,專家指出,人們需要三五年適應新環境。

而過渡期員工就感到無比疲憊。自由職業平臺 Upwork 研究訪問 2,500 名全球高階主管、全職員工和自由工作者。結果發現,雖然 96% 高階主管期望 AI 提高生產力,但 77% 有用 AI 的員工表示,AI 增加工作量,生產力也沒有提升。

近一半用過 AI 的員工表示,不知道如何實現僱主期望的生產力提升,40% 認爲公司 AI 要求過高,65% 員工表示難滿足僱主要求,71% 全職員工精疲力盡。三分之一全職員工表示,可能六個月內因工作過度和精疲力盡辭職。

研究員提醒僱主不能強硬印入新技術至傳統工作模式和系統,要讓 AI 同時提高生產力和改善員工福祉,需根本上改變組織人才和工作方式。報告也提出一系列建議,但回溯歷史,AI 引發革命對人類勞工可能不是福音。

科技增加勞動強度

從歷史看,AI 不會讓人類工作量變少,只會更糟。《華盛頓郵報》舉例上世紀科技變革,每種新技術誕生後,人類仍然要勞動,且工作條件日益惡化。

最明顯就是自動化。當時克萊斯勒生產線工人說「自動化並沒有減少苦差事,無論自動化對管理層、勞工官僚或工程師有多大意義,對工人來說,只是回到血汗工廠,提高速度,讓人適應機器,而不是機器適應人。」

辦公室「自動化」結果並沒有減少文職人員數,反而讓報酬更少。美國企業 1970 年代末引入文字處理器時,管理階層和勞工都明白這些機器將加速並強化最低層文員的勞動度。見證電腦時代前後轉變的辦公室職員回憶,「現在工作一切都在加速。」

比爾蓋茲曾說,有了 AI,人類不用再過度工作,一週可能工作三天就夠。然而從 19 世紀機械化、工廠自動化到辦公室數位化可能是歷史預言,AI 和 ChatGPT 這類技術,似乎準備繼續貶低白領,但工作卻不會消失。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