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愛因斯坦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最關鍵的兩點。從人類誕生開始,就不斷地仰望星空,渴望探尋大自然奧秘,宇宙的本質。

最近幾十年,這種渴望越來越強烈,人們渴望找到能詮釋萬事萬物的“萬有理論”。但直到今天也沒能完成。愛因斯坦的整個後半生都在尋找宇宙至理,但直到去世也沒有如願。網絡上有一種傳言,說“愛因斯坦認爲我們的宇宙早已被設計好了,一切都被安排好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大概率是以訛傳訛。在記載愛因斯坦的人物傳記資料上,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那樣的話。很大的可能是有人誤讀了愛因斯坦的話。因爲愛因斯坦曾說過:上帝不會擲骰子。

“上帝不會擲骰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愛因斯坦想表達什麼觀點呢?如果沒有弄清楚,很容易誤解他的本意。

一切還要從愛因斯坦和波爾之間的爭論說起。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關於量子力學的本質,出現了兩個派別,以愛因斯坦薛定諤等大佬爲首的“決定論”,還有以波爾和海森堡等爲首的“哥本哈根學派”,他們強調量子世界是不確定的,是隨機的,不確定的,只能用概率去描述。

作爲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愛因斯坦其實並不反對量子力學,他反對的只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不確定論。

愛因斯坦認爲,世界是確定的,是可以描述的。之所以會出現“不確定性”,說明量子力學還不完備,很可能存在某種“隱變量”還沒有發現,結果導致了量子世界的詭異現象出現。

但以波爾爲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堅持認爲量子世界的詭異性確實存在,那裡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而任何觀測行爲都會導致“波函數”坍縮,也就是從不確定性變爲確定性。

說白了,只有實施了觀測行爲,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才能“坍縮”爲確定性(本徵態),觀測可以影響量子世界的存在狀態。

舉個宏觀例子。就好像天上月亮的狀態是不確定的,有可能在哪裡,也有可能不在哪裡。如果想要確定是不是在那裡,只有通過觀測。一旦實施了觀測,月亮的狀態就確定了。而沒有實施觀測前,月亮的狀態就是不確定的。

顯然,用我們的宏觀世界去詮釋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確實太詭異了,太沖擊我們的傳統思維了。

這也難怪愛因斯坦會如此質疑波爾:不看月亮時,它就不存在嗎?

而波爾這樣反駁:不看月亮,你怎麼知道月亮就在那裡呢?(好像有點詭辯的味道)

愛因斯坦所謂的“宇宙是設計好的,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其實並不是字面意思,更多的是想表達宇宙萬物的確定性,可描述性。

也就是說,宇宙萬物都應該是可準確描述的,這也是“決定論”。強調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關係,通過物理定律可以預測未來的走向,同時分析過去可能呈現的狀態。

舉個例子,打籃球投籃時,如果我們能夠精確控制投籃時的方向,力度,還有風速,空氣溼度溫度對籃球的影響等等因素,那麼你一定能投中。

而按照哥本哈根學派的不確定性原理,量子世界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我們永遠無法同時確定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只能用概率來描述。也就是說,出現在某個地方的概率是多少,出現在另外一個地方的概率是多少。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存在與否,這個世界的真實與否,取決於你是否在觀察。

再舉個宏觀的例子,就好像你此刻正在看手機,但也有一定概率你沒有看手機,而是在月球上漫步,或在宇宙中其他任何位置,只是這種概率比較小罷了。

終結就是,愛因斯坦所謂的“宇宙是設計好的”,其實更想表達的是世界是可預測的,可描述的,一定有一套大自然法則詮釋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

但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宇宙確實是設計好的,用大自然規律來設計的,但“設計者”到底是誰呢?

這又是一個問題,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