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值估上兆 臺灣可掌握3成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中)29日出席電電公會75週年大會時指出,臺灣已成爲AI發展中心。左爲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右爲ACER創辦人施振榮。(鄧博仁攝)

全球都在關注AI產業發展,電機電子同業公會(電電公會)29日舉辦75週年產業高峰論壇,主題爲「擁抱AI」,產業大佬輪番上陣針對AI需求以及可能面對的問題探討。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認爲,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AI產業估值上看1兆美元,臺灣可以佔有其中30%,但最怕的是臺灣的人才、電力供應不足。

品牌大廠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以「從微/奈處理機到AI」爲題演講指出,臺灣在AI時代的角色,不僅是全球運算力的供應者,也是AI方案的供應者,囊括的領域包括智慧醫療、交通、農業以及城鄉發展。無論美、歐國家怎麼去創新,晶片製造最終還是要靠臺灣才生產得出來。

不過,施振榮指臺灣先天限制是市場太小,好處是供應鏈反應時間快,相當適合作爲AI應用初期發展的實驗室以及示範場域;不過只有人才有智慧,臺灣的AI人才培養非常重要。

鈺創科技創辦人盧超羣也認爲未來50年將會由AI應用引領,但背後還是需要有智慧、才能的人才,最重要的還是電力供給,或許核融合會是未來電力的發展重點,因爲不像核分裂對人類有嚴重傷害。

代工大廠廣達也在擁抱AI的路上,廣達技術長暨資深副總裁張嘉淵指出,廣達在30年前開始投入AI,從淺度學習隨技術發展到深度學習,未來大家都會去追求「Super AI」,每隔10年都會有大的轉變。

李詩欽表示,臺灣的ICT產業AI硬體基礎相當強,提供大量算力給國外大廠時,卻沒有留在臺灣,到2030年AI相關供應產業估值上看1兆美元,臺灣可以佔有其中30%,但最怕臺灣的人才、電力供應不足。自己認爲AI技術會是近年改變世界的最大動力,但隨着實際應用開始,也會衍伸淨零排放、隱私等議題,應該要把AI納入基礎教育才可以去應對,也希望政府能夠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撐,加強電資源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