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會不會迎來所謂的“爆發點”?一加李傑:不會

AI技術與智能手機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當NPU計算單元開始出現在手機的芯片當中,就意味着手機已經進入了AI時代,而且是依靠端側算力或者端側算法來實現的“AI功能”,可以說在AI方面,智能手機無疑走在了所有終端的最前列。

在新一輪的生成式AI技術迎來爆發後,智能手機與AIGC的結合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一方面,它自身的智能屬性非常適合創新技術的落地,另一方面,作爲內部包含了大量用戶私人數據、用戶習慣並貫穿整個智能生活的終端,它也最適合作爲生成式AI的落地平臺。

然而,直到目前爲止,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的時候,依然沒有將“AI手機”和“智能手機”看作兩個品類,願意因爲AI加入而換新的用戶也是寥寥,廠商們大力宣傳的AI功能,很多時候都成了消費爲硬件迭代、流暢度升級、生態擴展而爲新機付費帶來的“附屬品”。

“AI手機”什麼時候會火呢?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告訴鈦媒體APP:“AI對智能手機行業發展的影響,不是在某一個時刻會迎來突變,這種影響是漸進式的而不是爆發式的,就比如說,過了3年以後,你發現3年前的手機你不想用了。‘缺乏AI體驗’就會是其中一個因素,尤其是當AI開始改變用戶使用習慣或者深入嵌套某一個使用場景後。”

所謂的“漸進式”提升和逐步融合,也直接反映在其最新產品一加13中,在上代產品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AI功能。

首先,一鍵AI支持在任何場景和界面下,通過長按電源鍵觸發小布助手進行對話或文字交流,AI修圖功能也在一加13上得到了升級,除了AI消除以外,還能支持AI去反光、AI去模糊以及AI畫質,同時針對辦公學習場景,一加13也推出了AI語音摘要、AI文檔以及AI筆記助手功能。

對於AI對手機革新的速度,李傑認爲可以參考手機蜂窩網絡技術的歷史,2013年是中國4G元年,但4G手機的普及、相關套餐用戶數量的攀升卻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甚至在2019年進入5G時代後乃至今天,身邊依然有在使用4G套餐+5G手機組合的用戶,甚至當前市場中依然有很多新型號的4G手機可供挑選。

除了AI以外,近幾年手機圈討論的另一個熱點便是“硬件過剩”的問題,其中兩個典型代表一個是“性能過剩”一個是“影像能力過剩”,持有這些觀點的用戶認爲,當前手機的硬件堆砌已經超出了其本身所需的範圍,像是手機芯片主流網遊都能做到120幀遊玩;影像模組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已經讓手機脫離了日常拍攝的需求等等。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去看待,一加13也可以說是一款“過剩”的產品,性能層面搭載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並提供了最大24GB內存的可選項,安兔兔跑分也是達到了目前安卓最高的318萬分。

影像方面也是如此,主攝採用5000萬像素索尼光喻LYT-808,1/1.4英寸感光面積,支持全像素全向對焦、極速抓拍功能和OIS光學防抖,同時搭配5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和5000萬像素3倍潛望長焦鏡頭,同時還加入了13通道多光譜傳感器。

在李傑看來,硬件上的所謂“堆料”並不是刻意爲之,因爲當前智能手機的競爭已經從拼參數、拼設計、拼功能向拼細節體驗的方向發展了。像是對性能的追求已經不侷限於跑分,而是能夠對手機端高負載的大型遊戲做到持續高幀率、高分辨率的渲染能力,同時還要有效地把控功耗,現在說“性能過剩”還爲時尚早。

也許很多人都發現了,今年國內手機廠商新品“漲價”似乎成爲了各家間達成的一種“默契”,以一加13爲例,相比上代4299元的起售價,提升至4499元,而它的漲價幅度在一衆新品裡還算是小的,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號稱“投入100億元,硬件綜合淨利潤率可以爲0”的一加,是不是也要“割韭菜”了?

對此,李傑也做出瞭解釋“今年新機漲價,主要還是上游供應鏈價格變化導致的,像是手機中大量應用的閃存芯片,已經進入新一輪的漲價週期,因此同等內存、存儲容量會消耗更多成本,加上高頻內存和新技術的應用,都會帶來成本提升。”

此外,一加13中採用的高通驍龍8至尊版芯片也是漲價的原因之一,據媒體報道,單顆芯片採購價已經達到了180~190美元,相比上代增長了近20%,這也直接促成了今年新機漲價的局面。(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 鄧劍雲 編輯|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