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院老母重聽…視訊打招呼匆匆結束 疫情「受害者」的半夜遺憾噩耗

安養院。(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中央記者陳偉婷臺北9日電

小吳爲配合防疫,好幾個月無法看到住安養院的媽媽;媽媽又因感染髮燒送醫治療,受限加護病房探視規定母子時間相處,甚至無緣見媽媽最後一面,成防疫政策受害者的遺憾。

臺灣在3月底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各縣政府紛紛下令禁止長照機構、養護中心探視;疫情指揮中心也在4月初發出禁令,除緊急和必須狀況,禁止醫院探病。

嚴管之下有令人心酸的遺憾。小吳的媽媽高齡94歲,因年長、行動不便入住安養中心,但家人感情緊密,子女每天都去探視,假日也會帶媽媽到戶外郊遊。今年農曆過年,她還能回家吃年夜飯、發紅包給孫子曾孫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也能自理

▲疫情期間,多家老人安養護機構,暫停家屬及訪客探視。(圖非本文當事人/記者林悅翻攝)

小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疫情緊張,臺灣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染疫後,他們不能再去安養中心探視;雖然可以視訊,但因媽媽耳朵不好,常常聽不清楚視訊內容,多是匆匆打個招呼就結束。

小吳說,不能探視的時候心中非常不安,不清楚媽媽的身體狀況,一直很怕接到通知噩耗電話。有一天半夜,電話果然來了,說媽媽發高燒,必須緊急送醫。

他們開車直衝醫院,媽媽一入院就進到加護病房,檢查發現呼吸窘迫,有肺炎因應疫情,醫院都必須通報採檢,在等待二採結果出爐的4天裡,家人又再度被拒於探訪門外

小吳說,等到二採陰結果出爐,終於能進到病房探視媽媽,但媽媽狀況已類似半昏迷。加護病房的探病規定也很嚴格,每天只有半小時,且每次只能2個人。媽媽看到家人,不太能說話,甚至只能發出聲音,叫沒在場子女的名字

因媽媽病況不穩,小吳一家都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在住院後的第7天,媽媽就往生了。接到醫院電話時是凌晨,一家人趕到醫院,卻連媽媽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

小吳說,想到媽媽最後階段是一個人離開,沒有家人陪伴在側,心中很不捨,相信媽媽一定很遺憾。他本來期待還可以陪伴媽媽久一點,因爲疫情受到很多限制,也認爲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可能與他們無法到安養機構探視有關,「我們都是疫情下的受害者」。

沒有見到媽媽最後一面,是小吳心中難言的痛。他說,從媽媽二採陰到往生,只隔了短短3天。每天只能有2個家人去探視,大家只能輪流去。有一次他沒能進去,媽媽還叫了他的名字,好像在問「兒子在哪裡?」這段過程被錄了下來,成了小吳最後的慰藉。

小吳表示,有一名在安養機構認識的家屬也說,因爲無法探視媽媽,心中很焦慮;最近好不容易開放長照機構探視,結果那名媽媽邊打邊罵說:「你是不是要把我丟在安養院,不要我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再對探病限令鬆綁,加護病房和安寧病房可在每日固定時段、開放一牀最多2人探視。

小吳說,疫情期間,大家都會配合政府防疫,但未來如果疫情再擴大,又要緊縮民衆權益,應在合理、有效的手段之下,兼顧人性需求,不要讓遺憾再發生。

►「溼敷神水」超狂價350元有找!快囤貨灌飽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