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西海岸現神秘 50 英尺浮標,究竟爲何?

一些海洋浮標用於在繁忙的船舶交叉航道中標識航道。

其他浮標漂浮於水面,用於標記蟹籠或牡蠣牀的位置。

但在澳大利亞西部海岸,有一個浮標有着不同的功能——與衛星協同工作。

據科廷大學 11 月 4 日的新聞稿,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邁阿密大學、聖何塞州立大學、科廷大學和澳大利亞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參與的一個合作項目在珀斯海岸投放了這個巨大的浮標。

它看起來不像您之前可能見過的任何浮標。

研究人員稱,這個浮標將近 50 英尺高,在一個形似黑色內胎的物體頂部配備有太陽能電池板、海洋傳感器和通信系統。

科廷大學的大衛·安託萬(David Antoine)在 11 月 4 日發佈在 YouTube 上的一段視頻中說,這個浮標於 9 月在羅特內斯特島附近投放,它分兩部分被投入海洋。

安託萬說,首先,一個大型繫泊裝置被投入海中,充當浮標的錨點,然後浮標被投入並連接到繫泊裝置上,以便在漂浮在海面上時保持固定位置。

據該大學介紹,這個浮標是一個名爲 MarONet(海洋光學網絡)的光學系統,其作用在於驗證環繞地球運行的衛星所收集的有關浮游植物和海藻的數據。

該大學表示,這一過程涉及“實地驗證”,也就是把從浮標收集的數據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 PACE 衛星(浮游生物、氣溶膠、雲、海洋生態系統)收集的數據作比較。

安託萬說:“浮標上的傳感器會捕捉並分析從海洋反射的陽光中的顏色,以此來測量藻類水平。”“......這些數據通過移動網絡被髮送到岸上,進而有助於微調衛星傳感器,以實現更精準的海洋監測。”“通過利用衛星和海基傳感器來測量海洋的顏色,我們能夠研究浮游植物對我們氣候的巨大影響,以及這種微小植物在幫助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力。”

據該大學稱,浮游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微生物,通常使海洋呈現藍綠色。

研究人員表示,浮游植物像陸地植物一樣含有葉綠素,能吸收可從太空測量的藍光。安託萬說,浮游植物不僅是各種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而且“它們共同產生的氧氣超過世界氧氣總量的一半,吸收的二氧化碳幾乎與地球上所有樹木和陸地植物吸收的一樣多”。

該大學指出,由於羅特內斯特島周邊地區全年相對穩定,且大氣清朗,這使其成爲校準衛星的理想之地。

羅特內斯特島位於澳大利亞西南部珀斯海岸約 20 英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