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亞洲學生日益青睞在本地區留學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道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11月29日刊登題爲《隨着傳統的“英語”國際教育目的地衰落,亞太國家將目光轉向離本國更近的地方》的文章,作者是安傑拉·萊曼。文章編譯如下:
作爲傳統的“英語”目的地,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美國對想要出國留學的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的國際學生形成了相對壟斷。
然而,最近人們對區域內流動的興趣有所增加。大學和排名體系的國際化推動亞太地區許多院校提升表現,這些院校認識到國際學生和夥伴關係對於發展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性。
2023年5月,日本報告國際學生比上一年增加20.8%。這一增長主要出現在大學預科學校和日語語言學校。中國是迄今爲止日本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過去十年,韓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增加了一倍多。
中國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選擇亞太地區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激增。
今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和院校的國際學生大幅增加。目前,中國學生佔馬來西亞國際學生總數的37%。
有多種現象彙集在一起,加速了亞洲內部的國際學生流動。其中一個原因是,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美國對學生髮出的政策信號越來越具有限制性,也越來越混亂。這些傳統目的地國家的公開辯論對國際學生的描繪不那麼友好,他們經常被指責爲導致住房短缺和生活成本危機的原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大流行後揮之不去的種族主義也可能是促成因素。
在中國,從一流大學畢業後獲得一份穩定的高薪工作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事。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投資回報率的話題十分重要,而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在英語國家獲得耗資不菲的學位並不總是能像過去那樣帶來明顯收益。
還有一種可能是,在離本國較近的地方提供和推廣國際教育機會,吸引了以前可能沒有考慮過留學的新一批學生。這個羣體可能希望置身於中國勞動力市場之外,但又想留在該地區。
澳大利亞和其他英語國家目前正在全國辯論中反思其國際教育行業——它發揮的作用,以及伴隨其成功而來的機遇和風險。同時,也有可能是因爲世界其實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化,其國際教育目的地格局中的“殖民主義”程度也越來越低。
澳大利亞關注這種變化的動態是明智之舉,以免我們從目前的政策鬥爭和對英語文化圈經驗的癡迷中醒來時,發現一個沒有我們也運轉良好的截然不同的全球國際教育行業。(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