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歐洲會盟 雷大雨小

(圖/美聯社)

G7峰會結束後,7國領袖發表聯合公報,除了針對俄羅斯石油出口訂定價格上限以防克里姆林宮大發戰爭財之外,也首次抨擊中國不透明、扭曲市場機制的貿易作爲,認爲已對世界貿易體系構成重大傷害。

雖然G7其他領袖應拜登請求制裁俄羅斯與譴責中國,但能夠收效多少卻令人懷疑。由於德法義3國已對俄烏戰爭產生倦怠感,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也顯著減少;因此,戰爭還能拖多久頗令人懷疑。連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G7峰會的視訊演說中都表示,希望戰爭能在今年冬天以前停止,就可一葉知秋。

德國總理蕭茲在G7期間表示,中國不應破壞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說出美國因擔心美中第3次峰會破局而不願說出的話,也凸顯歐美之間的矛盾。儘管聯合公報抨擊中國非市場貿易行爲,但卻未提出任何反制構想,就如同公報同意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一樣,不具太大實質意義。

其次,G7峰會聯合公報表示,7國將在未來5年籌措6000億美元的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推動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數位通訊與醫療設施等基礎建設,不啻是公開挑戰中國的「一帶一路」大戰略。根據拜登的說法,美國將獨自承擔2000億美元,其餘將由G7其他成員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共同籌措。

由於具體籌措方案、對象與投資項目都還不明確,因此未來這項全球基建計劃恐怕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更何況,拜登11月期中選後,恐怕就會成爲「跛鴨總統」,屆時將更難在國會透過立法行動支持該項全球基建計劃。

北約這次大幅修正戰略理念,並重新定義北約的假想敵,北約的戰略構想將俄羅斯定位爲「直接與實際的威脅」,而中國更一躍成爲歐洲與北約盟國「系統性的挑戰」。拜登與北約盟國領袖決定把目前只有5萬人不到的快速反應部隊擴充至30萬人以上。原先多國部隊組成的戰鬥羣擴大爲3000至5000人的戰鬥旅。

問題是,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迄今尚未執行過真正戰爭的任務。但在俄烏戰事爆發後,真正的戰爭隨時可能出現,擴充後的北約快速反應部隊能否勝任新的任務,不無疑問。此外,北約目前有30個成員國,未來訓練、戰力提升、情搜、後勤補給在在考驗北約指揮官的應變與處理能力。擴充的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未來兵源、預算,以及責任與義務的分配,恐怕不免成爲爭議不休的議題。

拜登這次歐洲行點子不少且充滿創意,拋出的許多構想也都能讓媒體聚焦,但他卻必須與時間賽跑,而且非常可能時不我予。(作者爲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