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度動用提撥權軍援臺灣 學者:反映美國國會對外交決策的影響力
拜登首次動用提撥權軍援臺灣 ,金額約108億新臺幣。數額不算高,但政治宣示的目的很強。(圖/美聯社)
上週五,美國拜登總統首度動用提撥授權,軍援臺灣3.45億美元(約108億新臺幣),先不論用意爲何,就軍事上來說,只要我們獲得的軍備援助能夠派得上用場,都應該給予正面評價。只是我們也要了解更細部的動機與後續影響。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博士表示,首先就其宣佈時機點來說,華盛頓時間爲週五下午下班前,白宮選在此時宣佈,此乃美國政治標準「週五傾倒新聞」(Friday News Dump)手法,有意讓這個新聞渡過週末,以降低該政策的輿論熱度與後續衝擊力。
其次,本案從今年就開始傳聞已經啓動,但歷經多番波折最終才能定案,並且額度還低於多次傳聞五億美元,中間必然涉及多項會計精算價格額度程序,由此觀之,這筆軍援並非應付當前海峽軍事情勢的緊急需求,而是在於表達政治立場與姿態。
另外,從美國財政年度期限評估,美國總統其實有十億美元額度,然而首批作業就需時如此之久,那麼在2023年財政年度時程內,能否繼續運用剩餘額度?其中變數甚多,難以樂觀期待,或許就到此爲止了。
此外,先前有傳聞指出,美國希望透過援助軍備品項,來改變我方軍事戰略與作戰構想,但是3.45億美元這個數額與我方軍事採購動輒千億美元對比,這不過是杯水車薪,也就不可能有什麼戰略影響力。
當然,此舉最大的衝擊必然是美國與北京的關係,北京對於我方與美國任何軍事合作關係,勢必都會循例抗議,而本案又是以拜登總統以「總統提撥權」而促成,整個責任都會聚焦在拜登本身,是否會因此衝擊到美方所希望推動與北京方面之高峰會,值得繼續觀察。
另一方面,本案源起於美國國會,透過法案授予總統撥款額度,是美國國會的意見,因此拜登必須對此買帳,並採取實際行動。由此觀之,這是美國國會集體政治意志,對於美國行政部門的外交決策上產生的影響力,這是個值得觀察的要點。
最後必須指出,軍備移轉與採購皆有其軍事意涵,但軍備援助基本上是展現政治姿態,就軍事上來說,獲得軍備援助只要派得上用場,都應正面評價;但其中所產生之政治效應,那就是後續所要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