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等企業:AI 落地應用距離大揭秘
【12 月 11 日至 12 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明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話》年終重磅策劃系列節目“以科創見未來”,聚焦科技創新新樣本,探尋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創新高地,探討科技創新新力量。從 ChatGPT 火熱出圈以來,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不停,國內大模型市場已從拼參數到拼落地、拼應用。很多行業和產業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本期《對話》走進 2024 科創大會,與人工智能企業界代表和專家學者探尋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新場景和新變化。院士何積豐指出,“+AI”像做菜最後放味精,“AI+”主體是 AI,與行業主業務密切相關,是顛覆性技術。開源鴻蒙項目羣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海波表示,“+AI”是把 AI 能力嵌入已有設備和場景,“AI+”是從 AI 原生視角重新設計、定義產品和場景,兩者相向而行。雲副總裁、混元大模型負責人劉煜宏稱,現在是“AI+”,後面可能過渡到“+AI”。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甜認爲,真實場景中要先發現和提煉問題。稀宇科技創始人、閆俊傑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是技術變革標誌,堅持做好技術,與用戶共創智能,需求會涌現。關於大模型落地應用距離,稀宇科技創始人、閆俊傑覺得是 0 公里,劉煜宏認爲,能容忍錯誤和幻覺就是 1 公里,有些嚴肅場景還需很多工作。百度集團副總裁吳甜指出,技術到應用落地的難度和複雜度取決於行業數字化基礎和業務抽象程度。開源鴻蒙項目羣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陳海波稱,不同場景落地程度和滲透行業程度不同,智能化操作系統承上啓下,業界剛起步,都大有可爲。院士何積豐表示,我國數字化轉型基礎是信息化,AI 基礎研究有積累,缺橋樑讓雙方專家知曉彼此能力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