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派出所修復進入尾聲 發現罕見「編竹夾泥牆」

臺中市太平地區僅存的百年曆史建築「頭汴坑警察官吏派出所」,見證了臺灣警察制度的變遷與頭汴坑聚落的發展。(資料照片)

1981年太平分局頭汴派出所新建廳舍啓用後「頭汴坑警察官吏派出所」荒廢,市府與文化部共同投入3382萬元進行修復,預計2025年8月完工。(馮惠宜攝)

臺中市太平地區僅存的百年曆史建築「頭汴坑警察官吏派出所」,見證了臺灣警察制度的變遷與頭汴坑聚落的發展。由於建物年久失修,在地方長年奔走爭取下,市府斥資修復,目前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修復過程驚喜發現罕見編竹夾泥牆,地方也期許修復完工後成爲地方觀光新亮點。

頭汴坑警察官吏派出所自日治大正3年(1914年)創設至今已有110年曆史,爲傳統日式木磚造建築,由事務室及宿舍組成,建築平面呈現「一」字型,空間格局具有中軸對稱性,中央棟爲磚造辦公廳舍,左右兩側則各有1棟木造宿舍,唯1981年太平分局頭汴派出所新建廳舍啓用後舊派出所荒廢,經地方積極爭取2020年登錄爲歷史建築,市府與文化部共同投入3382萬元進行修復,才讓百年派出所得以重建天日。

太平區公所指出,第一階段將進行主體修復,預計今年8月完工;後續再進行第二階段內部裝修,內部空間將規畫爲警察文物展示館及地方特色生活館,並與興建中的「頭汴聖和裡市民活動中心」相結合,提供鄰里集會、及文化交流的平臺,也成爲遊客深入探索頭汴歷史的重要據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復過程中,團隊意外發現了早期平埔族人傳統建築中的編竹夾泥牆,以竹梗爲編織骨架,以米糠土與白灰覆土,爲完整復原,也變更設計修復,讓這座歷史建築不僅保留外觀,也能呈現當時的建築智慧。

頭汴里長江思涵表示,「這座派出所見證了太平的發展,如今修復完成後,不只是懷舊,更希望它能成爲大家都願意來走走的地方,讓歷史建築真正融入社區生活。」未來頭汴社區發展協會也培訓小小解說員,讓在地學童瞭解在地的歷史與故事,親自帶領遊客導覽,讓這段歷史在新世代的口中傳承下去。

江思涵說,地方人士期盼,未來能成功將這座歷史建築與鄰近觀光景點串聯成完整的文化旅遊路線,吸引更多遊客走進太平,居民也樂見這座派出所轉型爲社區休憩場域,爲地方帶來更多人潮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