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茶坊丨施立鬆:一朝結緣《百島》情牽
本期嘉賓
施立鬆
主持人
劉芬芳
一朝結緣《百島》情牽
在洞頭,有一扇展示海洋題材優秀文學作品及洞頭作家創作實力的文學之窗——《百島》雜誌。
《百島》創刊於1992年秋季,洞頭區文聯主辦,著名作家、原中國作協副主席蔣子龍先生題寫刊名。由“本刊特稿”“散文廣場”“小說看臺”“詩歌牧場”“吟壇流韻”“民間文學”“文壇新蕾”等欄目構成,是浙江省文學內刊聯盟成員。
白駒過隙,歲月不居。今年9月,《百島》雜誌迎來了100期生日。在創刊100期之際,本期節目邀請了《百島》的執行主編,區作協主席施立鬆,一起來聽聽她與《百島》之間的故事。
嘉賓簡介
施立鬆,中國作協會員,浙江省音樂協會會員,洞頭區作協主席,首批浙江省新荷青年作家人才,溫州市文化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溫州市洞頭區拔尖人才。獲溫州市“五個一工程”獎及全國徵文獎三十餘次。
在《散文》《人民日報》《讀者》《青年文摘》等近百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兩百餘萬字,數十篇文章入選中高考試題和年度選本,著有《一個人的抗戰》《山水間》《不如與花纏綿》以及民國系列等十一種書籍,其中《不如與花纏綿》入選“中考悅讀美文叢書”。
Q1
介紹洞頭文學刊物《百島》發展歷程
1957年4月開始編印文學刊物《初潮》,1984年3月改名爲《百島潮》,1992年秋季再次改名爲《百島》。35年間,時停時續,三易其名。
1992年到2005年,邱國鷹老師擔任文聯主席,兼《百島》主編,爲刊物的編輯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他希望刊物的創辦,能使百島的文學人才不斷涌現,文學創作能如東海浪潮奔騰不息,爲洞頭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盡綿薄之力。
Q2
談與《百島》結緣的故事
我與文學結緣,“媒人”是邱國鷹老師和當時由他主編的《百島》。
2003年,我被抽調到縣“三個代表” 辦公室工作,辦公室隔壁是縣文聯。對於縣文聯的文學刊物《百島》,雖有耳聞,卻沒有讀到過。有一天,工作之餘,在宣傳部的閱讀欄裡找書看,第一次看到《百島》。對書中那些洞頭名家的文章傾慕之餘,竟感覺類似的經歷我也有,好像也可以寫一寫,但也沒想到要投稿。
一日,寫了一篇小文,順手打印一份,悄悄地從文聯辦公室的門縫裡塞進去。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這種投稿方式不敢說絕無僅有,但也足夠獨特。過了一段時間,我差不多忘記這事了,居然收到一本嶄新的飄着油墨香的《百島》,上面有我那篇小文。
Q3
談《百島》的成長故事
2006年,張志強擔任文聯副主席,負責《百島》編輯工作。張志強副主席在廣泛調研、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後,決定採用16開版式,保留中心彩頁,刊發書法、美術和攝影等藝術作品。《百島》在編輯中以文學作品爲主,兼顧其它藝術門類。
博客興起的那幾年,文聯結集了十二位作者,號稱“東博十二妖”,在溫州都很出名,那些博文給《百島》添了不少姿彩。
爲保證《百島》雜誌正常編輯出版,文聯一方面重點做好文藝骨幹的培養穩定,另一方面注重文藝新人的培養髮展,通過各種渠道發現和挖掘文藝新人。
正是因爲經過洞頭幾代文藝人共同澆灌培育,《百島》這朵鮮花才能夠持續綻蓿吐絮,搖曳芬芳。
Q4
談“洞頭海霞女子散文社”
2015年,“洞頭海霞女子散文社”成立。從此後,一羣愛好文學的女子,堅持每月雅集,聚在一起聊聊近期創作的文章,相互切磋,激發創作熱情。組織採風,積累創作素材。從交流文字到日常生活就像親姐妹一般,漸漸地提高創作水平。
“洞頭海霞女子散文社”成員們先後加入國家省市級會員,作品在《溫州文學》集體亮相,會員作品也陸續在《百島》《浙江作家》《浙江散文》《聯誼報》《山海經》《散文》《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發。這羣熱愛文學、愛好寫作的女子,成了洞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相繼參與創作出版了《德行洞頭》《彩虹飛跨 狀元島——元覺走筆》《洞頭旅遊發展三十年》《向春天》《甲子芳華霞滿天》等書籍。2023年,散文社獲得“溫州市身邊的閱讀榜樣”榮譽,活動照片在省文聯的70週年紀念增刊上亮相,採風合影張貼在先鋒女子連紀念館(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牆上。
明年是散文社成立十週年了。十年裡,姐妹們一起出書《向春天》,一起在“藍土地”上奔跑,一起在海島採風寫作,還經常一起組團在《百島》上撒野歡騰……一不小心,我們成了“寫作老少年”。
Q5
談如何保證《百島》雜誌編輯出版
2012年,我調到區文聯工作,編輯《百島》是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向《百島》投了十年稿後,我成了編輯,從普通投稿者到編輯,我懂投稿者的心思,也深知發表對於基層作者的意義。
《百島》的用稿宗旨是“洞頭寫”和“寫洞頭”,爲洞頭廣大文藝作者提供發表展示的舞臺。
因爲堅持“洞頭寫”,致使組稿一直是《百島》的難題。洞頭人口少,作者相對也少,主動投稿的不多,每期組稿,都要在交流羣裡發組稿通知,再看區裡近期有沒有相關活動,活動中有沒有可挖掘的新人新作。還要給幾位重點作者單獨聯繫催稿,久而久之,就有人笑稱我爲“施扒皮”。詩歌散文詩詞稿件相對容易組稿,因爲詩歌有區詩歌協會定期舉辦的“詩歌沙龍”託底,散文有“海霞女子散文社”雅集供稿,詩詞也由區詩詞協會組稿,他們每次都很認真負責地把稿件收集並修改好,直至能夠直接上刊。組稿難點在小說。洞頭的小說作者很少,當時也考慮用些外地作者的優秀作品,但最終還是認爲給洞頭本地作者提供發表平臺更爲重要。
爲組“寫洞頭”的稿件,區文聯開展了“全國散文名家寫洞頭”“望海樓杯全國海洋詩歌大賽”“小衆杯散文詩歌大賽”“中國詩歌之島”“每月一主題美圖美文大賽”等活動,使“寫洞頭”這個版塊“貨源”豐富起來,質量也有保證,同時也爲宣傳洞頭,增強洞頭的美譽度起到積極作用。
Q6
談培育文藝工作者的措施
文聯在辦好刊物的同時,爭取到激勵創作、培養新人的兩項措施,一是設立“文藝創作獎” ,二是出版《藍土地文庫》。
“文藝創作獎”從2002年開始, 年年兌現。《藍土地文庫》到今年已出到了第9輯57本作品。不僅這兩項措施堅持了下來,還相繼推出了“與名家結對”、建設“中國詩歌島”等有效舉措,爲洞頭文學作者打開了更廣闊的文學天地。
多年來,區文聯積極組織文藝採風活動,組織洞頭的文藝工作者走出洞頭,深入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與當地文藝工作者交流文藝創作經驗,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創作熱情,進一步豐富文藝作品創作。
在文藝工作者培訓方面,利用溫州市文聯舉辦文學周的機會,選派文學骨幹參加文學周活動,加強與外地作家和文學大咖的聯繫;開展文藝走親活動,先後與溫州鹿城、泰順、樂清、金華、東陽等地文聯進行文藝作品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聘請外地作家來洞頭舉辦講座,對洞頭文藝工作者進行文藝創作培訓,提高文藝創作水平。
Q7
談與《百島》的情緣
我從2003年與《百島》結緣,整整21年。我看《百島》發展壯大,她也看盡我青春飛揚、盛年芳菲、慢慢老去。人世間,有多少人、事、物會20餘年不離不棄,我和它筆墨相依這麼多年,早已是“自己人”了。
Q8
談對《百島》的展望
全國大約14億人,國家級作協會員大約有2萬人,平均7萬人中產生1位;2023年,洞頭區常住人口爲15.78萬,卻有中國作協會員6人,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數。溫州市12個縣(市、區)省作協會員人數,樂清居首,有36人,洞頭與瑞安並列第二,有27人。考慮到洞頭的開發歷史和人口規模,全國作協和省作協會員人數能有這麼多,令人振奮!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百島》發表過作品,甚至是在《百島》發表處女作,是從《百島》起步的。說《百島》是文學新人的練兵場、本土作家的登高梯,一點也不爲過。
從這一點說,《百島》百期的意義,往大處看就遠遠超出了《百島》刊物本身,不是這麼一個簡單數字所能涵蓋得了的。
我希望讓《百島》更好更深地走進人們的生活,讓《百島》之花在心中永遠綻放。
施立鬆老師是《百島》雜誌發展的見證人,她與《百島》有緣、有情,在退休賦閒之年,仍在繼續編輯《百島》,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刊三十二年,出版逾百期的《百島》,留下了多少洞頭文藝愛好者逐夢的身影,而施老師也因爲《百島》結識了一羣志同道合的文學摯友。他們在文學交流中獲得工作靈感,展現自我風采……
希望更多洞頭文學愛好者,傾情百島,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能夠更加關愛《百島》、關愛洞頭文藝發展。祝福洞頭本土文學刊物《百島》,能夠辦得更好、走得更遠!
編導:莊海文
編輯:邵康妍
審覈:陳亦奕監製:鄭巨峰
總監製:南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