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巨頭爆發羣聚性感染,被迫停工!缺芯潮、漲價潮撲面而至
昨日,半導體封測巨頭京元電子突然發佈公告,因新冠疫情,自當日19:20開始,公司產線全面停工48小時。在此之前,京元電子的竹南廠區發生羣聚性傳染事件,近3日多達45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京元電子是最大的專業測試企業,令人擔心的是,突然停工會否讓全球“缺芯潮”雪上加霜。
而另一個半導體重鎮—馬來西亞已於6月1日起“封國”,半導體企業進入停工、停產狀態,行業新一輪漲價、搶貨情緒日漸濃重。
臺灣半導體巨頭被迫停工
全球芯片產業鏈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據報道,半導體封測巨頭——京元電子的竹南廠區發生羣聚性傳染事件,近3日多達45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當日臺灣苗栗縣新增51例確診病例,其中京元電子佔32例,累計確診人數達77人,成爲苗栗縣最大規模的羣聚傳染事件。
京元電子表示,5月30日晚間,接到中介公司通知,有2名外籍員工檢測爲陽性後,隨即連夜清查可能的接觸人員,本土籍員工40餘人及外籍員工宿舍員工共200多人;外籍宿舍員工立即遷至其他宿舍進行1人1室隔離,本土員工31日起不進廠區,居家自主隔離,宿舍及廠房等有關工作生活區連夜消毒。
京元電子並未第一時間停工,而是照常作業,隨後在全體員工篩查中,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直至昨日,京元電子公告,因新冠疫情,自當日19:20開始,公司產線全面停工48小時,機臺停機不關電,廠區進行全面消毒,下週起將執行分流上班,分在家上班與公司上班。
京元電子成爲了臺灣地區這一輪疫情中首個停工的芯片大廠,不由令人擔心,會否使得全球“缺芯潮”雪上加霜?
據悉,京元電子總部位於中國臺灣新竹,成立於1987年,主要從事半導體產品的封裝測試業務,目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已成爲最大的專業測試公司,生產基地位於苗栗縣竹南鎮,下游客戶包括聯發科、聯詠、NVIDIA、奇景光電、意法半導體、ADI、OmniVison等半導體巨頭,截至昨日收盤,京元電子的總市值爲51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17.4億元)。
據悉,京元電子的晶圓針測量每月產能40萬片,IC成品測試量每月產能可達4億顆。其在公告中表示,全部或部分項目停工的情況下,預計6月產量將減少4-6%。
衆所周知,一枚芯片從設計到出廠的產業鏈,大致包括:芯片設計、晶圓代工、芯片封測。其中,中國臺灣對全世界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最大的環節是晶圓代工,其次是封測。
臺灣半導體產業鏈扛得住嗎?
全球深度一體化之下,一個地區的疫情都將對全球產業鏈產生影響。更何況,臺灣地區處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最核心的位置。
京元電子突發聚集性傳染事件,僅僅是臺灣地區疫情的一個縮影。據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通報,6月3日,當地新增472例本土確診病例,包括339例新增、133例“校正迴歸”個案,新增2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整體看,臺灣疫情似乎又來到一個新的高峰,且年輕人確診比例增加,是比較不好的跡象。
除了京元電子,此前臺灣半導體大廠也陸續傳出了確診病例,包括臺積電、內存廠商宇瞻、南亞科及臺積電旗下的代工廠世界先進,這四家大廠均一致口徑強調,確診病例沒有擴散,工廠正常生產,不會影響營運。
然而,京元電子的聚集性傳染事件,加深了業內的擔憂,一旦疫情蔓延至其他半導體廠商,大量工廠勢必受影響關閉,影響產能,全球“缺芯潮”的局面將更加嚴峻。
據中國臺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2020年臺灣半導體業總產值達新臺幣3.22兆元(約合1145.6億美元),年增20.9%。另外,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總額達到4400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了6.8%。以此計算,中國臺灣半導體產能約佔全球半導體市場的26%左右。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報告稱,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地位愈來愈吃重,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產值全球第一,IC設計全球第二。2020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已經超越韓國,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除了疫情,臺灣芯片產業鏈還面臨着缺水的考驗,臺灣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在最近幾周加劇,爲臺灣中部城市供水的2個大型水庫的水位,已降到正常容量的1%到2%之間,缺水形勢已非常嚴峻。臺灣新竹、寶山、竹東一帶的居民接到通知稱,從6月3日開始,民生用水供五停二,每週四、週五將停止供水2天。
而新竹、寶山、竹東一帶一直是臺灣地區半導體制造廠的羣聚重鎮,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廠商都在當地設有工廠。
另一全球半導體重地停擺
京元電子的突然停產,對於全球半導體封測產能影響或許比想象中的更嚴重,因爲全球半導體封測的另一箇中心已經停擺。
因疫情持續肆虐,馬來西亞已於6月1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面封鎖”,暫停經濟和社會活動,僅開放必要經濟和服務領域,第一階段爲期2周,第2階段將維持4周之久。目前,馬來西亞的疫情仍高居不下,6月3日確診病例數達到8209例,現有確診83331例。
馬來西亞有着“半導體封測重鎮”之稱,是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的主要中心之一,當地有超過50家大型半導體公司,其中大多數是跨國公司,包括AMD、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英特爾、德州儀器和日月光等,相對其他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在全球半導體封測市場上一直就有其獨特的地位。
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封測收入呈現出持續快速的增長,2019年已經達到了287.6億美元,在全球封裝測試市場的佔有率達到13%。
據報道,目前馬來西亞政府要求工廠生產線只能維持10-20%的低度人力運作。業內人士表示,這等於只是維護產線不關機的狀態,幾乎不能生產,半導體封測產能幾乎爲零。
馬來西亞的封國,不僅使得部分半導體企業進入停工、停產狀態,產品貨運的出口也受到了阻礙。因此臺灣地區的京元電子停產,令全球半導體封測產能進一步緊張,鑑於目前半導體行業已經極爲脆弱,行業新一輪漲價、缺貨潮的情緒也日漸濃重。
6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特別是芯片的供應。由於擔心芯片供不應求,每家公司都在超額訂購,就像2020年衛生紙短缺時瘋狂搶購、囤積廁紙一樣,但芯片的規模要大得多。
分析機構AlixPartners預計,芯片短缺或導致全球汽車產業損失1100億美元,這較其今年1月預測的610億美元損失金額上漲81.5%。公司同時預測稱,受芯片短缺影響,今年全球汽車產量將下降390萬輛,這較其今年1月預測的220萬輛上漲77%。
漲價潮來臨
“預計今年全年,PC行業都會是漲價的趨勢。”近日,在聯想集團財報說明會上,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表示。
這句話的背景,是全球芯片短缺帶來的漲價潮。“從現在的趨勢看,(供應)短缺必然帶來零部件的價格上升。我們會消化將其中一部分,除此之外的部分則通過調整價格來實現,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向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指出。
儘管楊元慶同步表示,聯想“不會率先提價”,並指出聯想會“憑藉着自身強大的管理能力,將在保持盈利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的基礎上穩定價格。”不過,PC行業的價格上漲已成爲定局。
根據IDC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出貨均價環比上漲6.1%,筆記本電腦掀起漲價潮。此外,包括家電、智能手機等多個品類均表達了漲價預期,部分廠商已開始調高價格。
一場由芯片短缺引發的漲價潮正撲面而至。
今年1月,華爲正式對外推出MateBook 13/14 2021款,如今不到半年,官方價格已經出現上調。其中,華爲MateBook 14 2021款英特爾酷睿11代i7 mx450獨顯版首發價爲7399元,如今官方售價提升至7999元,上漲達到600元;MateBook 13 2021款英特爾酷睿11代i7 mx450獨顯版首發價爲6999元,如今售價提升至7499元,上漲500元。
據梳理,華爲筆記本此次漲價的型號分別涉及MateBook 13/14 2021 Intel版、MateBook 13/14 2020 AMD版、MateBook D 14/15.6 2021 Intel版,漲價區間在300元至600元不等。
其它品牌的筆記本電腦也呈現漲價趨勢。例如,今年3月發售的宏碁非凡 S3輕薄本11代酷睿i5+16GB內存+512GB PCIe 4.0 SSD,開售價爲4299元,目前在京東自營的官方旗艦店上漲至4599元;華碩a豆adolbook13 2021款首發價4999元,目前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價格爲5299元。聯想小新Pro 14官網首發價爲4999元,然而目前京東自營旗艦店售價爲5599元。
除了筆記本之外,其它消費電子產品也開始呈現漲價苗頭。近日realme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徐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由於高端芯片嚴重缺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市場的供應,“(手機市場)下半年漲價趨勢是必然的,存儲在漲,芯片在漲,充電裡面的元器件也在漲,漲價幅度大概在10%左右。”
而就在今年4月,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同樣預判消費電子產品價格可能會上漲。在2021年分析師大會表示,徐直軍指出,全球將至少需要增加1萬億美元投資,將半導體價格整體上漲35%,才能支撐起去全球化產業鏈的代價,這將導致消費電子產品價格上漲。
“我們可以看到,像通訊電腦行業的全球上游供應鏈面臨着芯片短缺,會導致整個行業產能的瓶頸或者是部分零部件的漲價的挑戰。”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在近日的財報電話會上同樣透露。不過他指出,憑藉與供應商保持良好關係及自身供應鏈管理能力,京東在市場上受到的影響較低。
芯片供應短缺持續發酵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2021年二季度以來,已有超30家半導體公司發佈“調價函”,漲價幅度在10%-30%之間。
半導體漲價首先傳導至消費電子部件。近日,東芝方面提高了機械硬盤(HDD)的價格,面向主力客戶數據中心的機械硬盤價格相較2020年末平均上漲5%左右。東芝方面指出,漲價的原因是全球半導體短缺導致的成本增長等,且研判2020年內半導體會持續短缺,還會考慮進一步漲價。
此外,包括主板、顯卡等在內的組件,過去一年來也都呈現漲價趨勢。今年年初,華碩正式宣佈2021年起將陸續調整顯卡和主板定價,包括美國官方商城與零售商都已調整爲新價格,漲價幅度達20%。
IDC方面指出,從2020年底開始蔓延的半導體“缺貨潮”,已經成爲2021年消費電子行業,乃至整個半導體行業不得不關注的重點問題。短期內的“缺貨潮”始於手機爲代表消費電子端由競爭所驅動的對上游產能的爭奪,盛於新興行業需求帶動,並且被不可控外因加劇爆發,導致了目前半導體供應鏈的平衡被打破。
根據IDC數據,202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規模超過440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全球半導體仍將具有約5%的複合增長率。“供需雙方信息實時拉通透明,共同研判長期而真實的終端需求,以及生產方在產品、產能層面的持續多元化佈局,將會是保障半導體供應鏈與各環節參與者持續穩定、合作共贏的核心要素。”IDC方面表示。
疫情成了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最大的考驗。這場危機過後,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或將迎來一波調整和重塑。
以半導體爲代表的“核心技術”競爭,已成爲大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目前中國在先進製造業領域(如光伏、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領域)已經建立領先優勢,但作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中國半導體產業仍主要依賴於進口,自給率仍然較低。
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今年以來,國產芯片廠商的訂單都非常充裕,許多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的訂單也爆滿,產品交貨期普遍延長。有業內人士解釋稱,受疫情影響,部分海外半導體制造及設備廠商無法正常生產,促使晶圓廠、封裝廠加大在國內的採購。長期來看,受益於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移加速,半導體制造與設備材料行業的成長空間較大,未來5年擴產趨勢明確。
儘管全球芯片產業鏈轉移的難度極大,但目前轉移的趨勢已經較明顯。後摩爾時代,隨着中國大陸半導體制造的融資規模與建廠加速,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實實在在地迎來了機遇。
近年來在政策與市場的刺激下,國內8寸片、12寸片已有上千億的項目投資規劃,目前中國大陸已經投產、在建和規劃中的12英寸晶圓製造生產線多達40條。
更重要的是,這一波席捲全球的疫情肆,讓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意識到,全球化的高端製造業除了人才、土地、勞動力、基建等配套條件以外,政府治理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也是保證供應鏈穩定的關鍵條件。分析人士指出,疫情過後,國際芯片巨頭在中國大陸建廠投資的趨勢大概率仍將繼續,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也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