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3起嬰兒傷亡事故、2900餘投訴難解!天鵝到家“金字招牌”蒙塵?

近日,湖南長沙的裴女士夫婦因其嬰兒反常的嗜睡情況,對通過“天鵝到家”平臺聘請的金牌育嬰師提出質疑,最終報警處理。

該事件再度將這家知名家政服務平臺推向風口浪尖。儘管該平臺一直致力於打造家庭服務領域的標杆,近年來卻頻頻陷入服務質量爭議。

金牌育嬰師攜藥上戶引發爭議,嬰兒反常嗜睡疑雲重重

據文匯報報道,裴女士夫婦發現,育嬰師在工作期間曾一手抱着嬰兒,一手拿着幾粒白色藥片。此後,原本正常睡3至4小時的嬰兒出現了長達7小時的嗜睡情況,難以喚醒。

夫妻二人將藥片送至湘雅醫院檢測,據瀟湘晨報,結果顯示藥片可能含有艾司唑侖成分,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失眠和抑鬱的精神類藥物,禁止給嬰幼兒服用。夫妻二人隨即報警,並解除育嬰師的服務。

裴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上游新聞報道稱,今年1月在山西太原,另一對父母也曾發現家中月嫂攜帶精神類藥物谷維素,且此後嬰兒睡眠時間也出現異常延長。

儘管涉事月嫂堅稱藥物爲個人所用,非給嬰兒服用,但因存在藥物攜帶與嬰兒嗜睡的直接關聯,仍引發了家長的警惕。該月嫂服務平臺最終向僱主退還了部分費用。

針對裴女士的指控,涉事育嬰師鄒阿姨對媒體表示否認,並稱所攜帶藥物爲預防高血壓使用。她表示,自己未曾給嬰兒服藥,若有確鑿證據願承擔法律責任,並指責僱主的指控是對其名譽的誣陷。天鵝到家平臺方面已將育嬰師納入風險管控,並向媒體表示會在調查期間暫停其服務。

天鵝到家客服在接受華商報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平臺禁止育嬰師攜帶藥物上戶,但由於警方尚未做出定性,平臺方面將持續觀望調查結果。平臺同時承認管理上的不足,表示將加強上戶前的行李檢查流程,以降低此類事件發生的風險。

鉑金月嫂餵奶致嬰兒死亡,平臺態度反覆引爭議

今年以來,天鵝到家平臺上發生了多起嚴重的服務事故,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一起發生在西安的悲劇性事件。

據齊魯壹點2024年7月報道,陝西西安李女士在天鵝到家平臺上以一萬餘元的費用聘請了一名“鉑金”月嫂,但月嫂在上崗首日即因餵奶不當導致孩子窒息死亡。

李女士表示,選擇該月嫂的原因在於其醫護背景和照護早產兒的經驗。然而,孩子在餵奶時出現嗆奶跡象,而月嫂未及時採取專業措施,導致嬰兒窒息,經搶救無效後去世。

此事曝光後,天鵝到家創始人陳小華通過視頻迴應了公衆質疑,他指出嬰兒存在多種併發症,需由司法機構認定月嫂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同樣在今年7月,上海的陶女士通過天鵝到家聘請的一位月嫂,因不當操作導致出生27天的嬰兒頭部和身體多處一度燙傷。據新聞晨報,月嫂在爲嬰兒做熱敷時未密封儲奶袋,導致高溫熱水外溢,嬰兒皮膚燙紅。

更令人不安的是,當陶女士要求平臺給予賠償並拉黑該月嫂時,售後客服表示,平臺對月嫂的行爲沒有直接管理權,僅能標記風險提醒,事件曝光後也未能有效約束相關人員的再上戶行爲。

家政人員素質參差,服務事故頻發

隨着家政服務需求的增加,消費者對服務標準和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天鵝到家等平臺多采取“撮合”模式,僅承擔信息中介角色,未與家政員簽訂勞動合同。這種模式導致平臺在家政員服務質量控制上存在盲區,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的維權難度。

澎湃新聞報道的一系列服務糾紛顯示,平臺在家政服務質量把控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天鵝到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投訴量高達2982條,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服務質量差、退費難和霸王條款等問題上。

據上游新聞報道,2024年5月,山西太原的魏先生通過天鵝到家平臺爲t預訂了一名育兒師。平臺加收1.3倍的費用以承諾雙胞胎服務,但月嫂實際照看中只帶一名嬰兒,另一名嬰兒仍由李先生夫婦照料。李先生因此對平臺提出不滿,該事件暴露出平臺在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上的不一致,引發了消費者對“雙向收費”模式的質疑。

人員頻繁更換也是平臺服務質量問題的突出表現。2024年8月,長沙的盛先生向瀟湘晨報反映,在天鵝到家平臺支付6175元購買家政服務後,4個月內更換了3位阿姨,但最終未能找到合適的長期保姆。

據報道,盛先生希望僱傭一位負責日常清潔及寵物照顧的保姆。自4月19日簽約起,平臺先後派遣了三位家政人員,均因個人原因離職,且每次更換人員期間存在空檔期。

第一位阿姨因車禍受傷辭職後,平臺推薦了只能工作十多天的臨時阿姨。第三位阿姨上崗不久,又因家庭原因需要頻繁請假。7月底,盛先生對天鵝到家客服表達了退費需求,但平臺表示合同簽訂14個工作日後不可退費,且僅可提供更換人員服務。8月1日,當盛先生再次申請退費時,客服則承諾可以匹配到合適阿姨。

盛先生對此表示不滿,認爲若非提出退費申請,平臺遲遲未能提供滿足需求的服務,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在瀟湘晨報記者介入後,天鵝到家全國客服中心介入此事。

天鵝到家客服人員解釋稱,家政人員的更換存在不可控因素,但平臺會根據客戶反饋加強員工調配管理。經過協調,天鵝到家客服中心承諾退還盛先生的剩餘服務費,並將內部調查結果告知用戶。

“退費難”成頑疾,消費者維權受阻

據瞭解,天鵝到家採用的“雙向收費”模式也飽受詬病。平臺不僅向僱主收取信息服務費,還從家政員收入中抽取首月收入的10%。這種收費方式導致平臺在處理退費問題時往往以保護自身利益爲先,而忽視消費者權益。

據新黃河報道,2024年3月,濟南市民趙先生因母親需要照護,於2023年11月通過天鵝到家簽訂了一年期家政服務合同,支付了3000餘元的“招募服務費”。

然而,首位家政人員入戶服務僅一個月便因健康問題多次請假。趙先生對平臺提出更換需求,但新推薦的候選人難以滿足其要求。於是,趙先生申請終止服務並退費,卻被告知“招募服務費”不予退還。

趙先生與天鵝到家的合同條款顯示,若平臺推薦的家政員未能入戶或提前終止服務,可部分退還費用。但在趙先生案例中,平臺以合同已生效爲由,拒絕退還全部服務費。據新黃河報道,趙先生的案例反映出平臺在服務合同中的條款偏向單方面利益,使得消費者在服務未能達標時難以保障自身權益。

另據福建交通廣播報道,福州的何先生在妻子懷孕期間通過天鵝到家預約了月嫂服務,支付了3000元定金。業務員起初承諾,若提前10天提出取消,可全額退回定金。然而,當何先生因溝通不暢提出退訂時,平臺告知需扣除5%違約金。

何先生對此提出異議,認爲在業務員承諾定金可退的情況下,收取違約金不合理。經多次協商,平臺最終同意爲何先生“特殊處理”,全額退回定金。但《維權007》指出,此事暴露了平臺在對接流程和承諾履行方面的管理不足。

時代週報調查發現,平臺在格式合同中普遍存在對消費者不公平的條款。例如,“服務開始超過14天即不予退費”的規定,以及“無論服務質量如何,僱主都需履行合同或承受退費損失”等條款,都涉嫌構成“霸王條款”。這些條款在實際執行中往往成爲平臺拒絕退費的依據。

“嚴格審覈”淪爲口號,平臺承諾與現實差距有多大?

部分業內人士認爲,天鵝到家作爲撮合家政人員和用戶的平臺,其審覈和管理體系存在明顯短板。

平臺雖聲稱家政人員需通過嚴格的篩選認證和培訓,但不少用戶發現,平臺上的家政人員簡歷多由本人填寫,信息真實性無法保證。家政人員一旦上戶,平臺在管理上缺乏直接約束力,導致服務事故頻發。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顯示,部分家政服務平臺存在人員資質審覈不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調查發現,平臺在推薦家政人員時往往過分強調其“金牌”、“鉑金”等級別,但對其實際服務能力的評估卻流於形式。

在服務承諾方面,天鵝到家近年來多次試圖通過強化月嫂培訓、提升客戶體驗來挽回市場信任。然而,頻繁的服務糾紛暴露出平臺在家政服務標準化、人員監管上的難題。以陶女士的案例爲例,當嬰兒發生燙傷事故後,平臺客服的迴應暴露出管理體系的短板——平臺表示對月嫂的行爲沒有直接管理權,僅能標記風險提醒,這與平臺此前宣稱的“嚴格管理”形成鮮明對比。

在西安嬰兒窒息事件中,平臺的危機處理同樣受到質疑。儘管創始人陳小華通過視頻迴應並承諾墊付醫療費用,但對於如何防範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如何加強月嫂管理等核心問題卻未能給出明確答案。

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鞠秦儀分析指出,合同條款中若存在單方面限制或排除消費者權利的內容,則可能被視爲無效條款。消費者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可通過市場監管或司法渠道維權。濟南市商務局工作人員也提醒,選擇備案家政公司能提供更好的保障,消費者應在簽約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避免權益受損。

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會長孫美娥表示,目前行業亟需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她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改進:一是加強平臺對家政人員的資質審覈;二是建立更爲完善的服務質量監管體系;三是規範平臺的收費標準和退費政策。

這些建議也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認同。據黑貓投訴平臺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在投訴時最常提出的訴求包括:完善資質審覈機制、建立透明的收費標準、提供合理的退費渠道等。這些訴求恰恰反映出目前家政服務平臺存在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