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愛滋去污名!醫護攜手推「全人醫療」 打造HIV友善環境

第三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於今日(17)下午舉行頒獎典禮,臺灣今年共4組得獎者。(紅絲帶基金會提供/李念庭臺北傳真)

愛滋感染者冰冰(化名)曾因牙痛到診所就醫,沒想到掛號時,他在住院經歷上勾選自己爲HIV患者,卻遭到櫃檯人員竊竊私語,直到對方得知他是由李佳雯醫師推薦,才得以順利進入診間。負面就診經驗在冰冰心中留下陰影,所幸在醫師溫暖陪伴下,他終於感到被理解及接納。

由國際愛滋病學會發起,臺灣紅絲帶基金會、臺灣關愛基金會、臺灣感染志協會、臺灣新滋識同盟共同協辦第三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今日(17)下午舉行頒獎典禮,臺灣今年共4組得獎者,包括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李佳雯、成大醫院愛滋個管師唐於雯、桃園醫院愛滋個管師顧心嬿及社團法人臺灣愛之希望協會社工主任吳孟姿。

吳孟姿分享,曾有位感染者向警察告知愛滋身份,警察立刻戴上手套、口罩,顯示日常生活中,仍有不少愛滋病患者常受到歧視。另一位感染者DK(化名)回憶,過去他每遇到與HIV相關的事,就會情緒失控,「看到人羣恐慌就發作,跑去廁所嚴重嘔吐與顫抖」,污名讓他一度失去自我價值感,直到遇見個管師顧心嬿,才逐漸重拾對生命的信心。

唐於雯表示,他曾協助感染者處理人際關係,無論是家人、朋友,甚至工作夥伴,周遭的一切都可能成爲感染者壓力來源。李佳雯則指出,應提供HIV患者「全人醫療」,不僅專注感染者病情,還要照顧他們的整體健康需求,全人醫療的實現需要更多跨科別的支持、照護,呼籲醫護團隊共同努力,營造沒有污名的醫療環境。

聯合國提出2030年達成「95-95-95」三項指標,也就是達到95%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態、接受服藥、服藥後達到病毒量測不到」。臺灣去年取得「91-96-95」成績,顯示我國第一項指標「篩檢」仍須努力,要提升這項指標,代表要讓潛在感染民衆願意篩檢、治療,但許多人不敢就醫,是因擔心遭歧視,或曾有負面就醫經驗。

紅絲帶基金會多年來持續宣導「U=U」,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無法傳染愛滋」,HIV感染者只要接受治療,連續超過6個月體內測不到HIV病毒,就不會透過性行爲將HIV傳給其他人。活動中,透過獲獎者故事及觀念宣導,期望讓更多人正確認識愛滋,提供HIV感染者友善及平等的醫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