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軼聞錄】鰓魚龍的奇妙長相誰之過? 源自考古界的化石大戰

化石寶可夢是寶可夢繫列從第一世代就有的經典設計,通常也會借用古生物的真實形象。遊戲內還原化石的技術是參考侏儸紀公園的設定,第一世代從琥珀復活化石翼龍的橋段更是超級明顯的致敬。此外,遊戲內的重要 NPC 對戰,甚至玩家間的比拚都很有機會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本傳遊戲更是幾乎每個世代都會推出專屬的化石寶可夢。就在大家已經對化石寶可夢習以爲常的時候,第八世代『寶可夢劍/盾』登場的化石寶可夢,卻引發了不同以往的廣大討論!

從琥珀復活而來的化石翼龍 圖/寶可夢官網

第八世代的怪奇夥伴

相信有接觸第八世代的玩家,對這新進的四隻化石寶可夢一定不陌生,其中鰓魚龍更是在動畫裡成爲小智的夥伴,擠身主要寶可夢之列。但讓他們討論度居高不下的,並不是在劇情裡的活躍,而是那過於奇異甚至讓人感到有點不舒服的造型。如果仔細看的話,應該不難發現,這四隻寶可夢的造型基本上是由兩種上半身和兩種下半身排列組合而成,而這也是第八世代在化石寶可夢還原方面,有別於前代的一大創新。

鰓魚龍現在是小智的好夥伴。 圖/寶可夢旅途 EP50

以往在遊戲內,玩家取得化石寶可夢的主要手段,是獲得化石後,再前往特定的機構還原。在第八世代之前,一種化石會對應一種寶可夢,沒有例外。不過到了第八世代,可以獲得的化石總共有4種,分別是上半身的化石鳥/化石魚,以及下半身的化石龍/化石海獸。而要成功還原寶可夢,需要上/下半身各一種化石才能完成。相信問題到這裡已經很清楚了,不論怎麼組合,上下半身都不可能是同一種動物的化石,這也讓第八世代的化石寶可夢們註定只能以相當畸形的方式活着。

圖/神奇寶貝百科

不過官方這麼做可不是隻是爲了惡搞而已,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寶可夢的設計通常會借鏡現實世界的元素,這個拼錯化石的悲劇也不例外,我們就從鰓魚龍這隻寶可夢開始,講述一場撼動考古學界的『化石戰爭』吧。

鰓魚龍爲何長那樣?

如果我們仔細看鰓魚龍的樣子,可以發現他的造型基本上就是一顆魚的大頭,被接在恐龍的尾巴上。

長得相當獵奇,同時表情很憨厚的鰓魚龍。 圖/寶可夢官網

從頭的形狀來看,化石魚的原型有可能是知名的古代魚類「鄧氏魚」,由於鄧氏魚至今爲止仍未發現頭部以外的化石,因此目前只能參考生物分類相近的其他物種對牠進行完整的還原。不過在寶可夢世界裡,還原鰓魚龍的科學家顯然沒這麼講究,塞了一個錯誤的下半身給牠就算了,還把頭裝到尾巴上,並宣稱是新發現的物種,真的有夠誇張。

昆士蘭博物館裡的鄧氏魚頭骨,強而有力的嘴巴是牠的正字標記! 圖/Wiki

「遊戲畢竟是遊戲,現實世界應該不可能發生把頭裝到尾巴上這麼荒謬的錯誤吧?」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鰓魚龍的設計,也是致敬歷史上知名的化石錯置事件,犯下這個化石還原錯誤的,就是化石大戰的其中一位參戰者:留着帥氣小鬍子的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下稱科普)。

小鬍子科普與大鬍子馬許

19 世紀後半葉,隨着北美大陸的淘金熱,化石的發掘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也爲研究者們提供了亮麗的舞臺。活躍在這個時期的科普,是一名相當勤奮多產的學者,尤其在恐龍化石研究方面,更可以說是當時學界的頂尖人物。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圖/Wiki

隨着大量的化石被公諸於世,人們對古生物的興趣也愈發濃烈,這也讓該領域的研究除了學術討論之外,也多了各種利益輸送和爭奪名譽的成分。新的物種化石不但能讓年輕的研究者一舉成名,更有助於資深研究者們鞏固威望,因此除了化石本身之外,各大化石場甚至挖掘人員,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就在這種背景下,奉獻一生在化石研究的科普,被捲入了一場名爲「化石戰爭」的學術競爭中,而他的對手,是不論財力和人脈都相當雄厚,連鬍子都比科普多很多的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爾斯.馬許(Othniel Charles Marsh,下稱馬許)。

奧斯尼爾.查爾斯.馬許 圖/Wiki

科普對於同爲研究者的馬許原本毫無敵意,甚至還和馬許分享自己發現的化石場,但鈔票厚了,人情就薄了。隨着價值連城的化石陸續出土,馬許開始買通科普的挖掘人員,取得了原本屬於科普的挖掘成果。當然科普這邊也立刻還以顏色,雙方的競爭逐漸形成各種不講武德的政治角力與暴力衝突,甚至透過媒體互揭瘡疤。前面提到的化石錯置個案:「薄板龍化石錯誤事件」正是馬許用來攻擊科普的其中一個題材。

薄板龍的頭

薄板龍是蛇頸龍目底下的一個科,也是脖子最長的蛇頸龍類,現代的恐龍迷們對牠們一定不陌生。

薄板龍有着長長的脖子。 圖/Wiki

最早的薄板龍化石由科普在 1868 年於堪薩斯發現,並於1869年發表。當時科普搞錯了化石的頭尾方向,他認爲薄板龍是一種有着短頸部和長尾的水生爬蟲類,近似於滄龍的形象。這當然與實際上的狀況大相逕庭,而當時指出這個錯誤的人除了馬許之外,還有科普的老師,同樣也是知名古生物學家的雷迪(Joseph Mellick Leidy)。在發現錯誤後,科普試圖回收自己流傳在外的錯誤論文與著作,馬許則是落井下石、不留情面地嘲笑他,兩人的關係就此更加惡化。

科普的化石還原版本。 圖/Wiki

隨着化石戰爭逐漸白熱化,馬許爲了攻擊對手,透過媒體鋪天蓋地宣傳這個故事。科普爲了息事寧人,只好自掏腰包,買下馬許投稿的雜誌花錢消災。這個事件就此成爲他職涯中的一抹陰影,在一百多年後還被做成寶可夢致敬。

薄板龍的事件雖然有名,但其實只是化石大戰的冰山一角,更激烈的衝突時有所聞,尤其在化石挖掘現場,血淋淋的暴力事件和貪腐賄賂更是層出不窮。兩人之間的戰爭就這樣進行了 30 年,雙方甚至爲此傾家蕩產。直到科普於 1897 年過世爲止,這兩位頂尖的學者都未能握手言和。科普還捐出自己的顱骨,希望能證明自己的腦容量比馬許大,可以說是鬥到進墳墓都還不放棄。然而,雖然化石戰爭有非常醜陋險惡的一面,但兩人當時所貢獻的大量研究,對學術界可說是影響深遠。我們耳熟能詳的三角龍、劍龍等物種都是在當時發現並命名的,可說是爲人類對古生物的認識開了一扇大窗。

結語

在寶可夢裡,頭被接到尾巴上的鰓魚龍,可能只是設計師飽含科學底蘊的小玩笑。但或許,牠的存在也是想提醒我們,人類知識累積的進程,遠比我們所想的複雜許多。我們以爲客觀理性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是由有着主觀盲點和性格瑕疵的人類所執行的。試想一下,如果當年的科普擁有寶可夢裡還原化石的技術,他會直接做出頭尾倒置的薄板龍來保護自己的地位;還是能夠毅然移動那塊頭骨,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