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蕊十二時辰 ——來自海南中部山區的故事
(原標題:保蕊十二時辰 ——來自海南中部山區的故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整潔平坦的村道通向家家戶戶,一排排明亮的路燈沿路而設。地處海南省中部山區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保蕊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2017年起,村莊藉助危房改造與基礎設施建設推進62戶村民建新房,村裡人搬進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6月15日,本報記者走進保蕊村,記錄下村莊十二個時辰裡的平淡美好:曾經的貧困戶譚傳武、鄭海瓊夫婦養起了十多隻肥碩的黑山羊,單親母親吳麗在教育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將4個兒女安心送進學校,符開東終於可以用摩托車將辛苦割下的橡膠水運送回家,扶貧幹部林培記掛着幫扶對象兒子阿飛的工作狀況……
23:00~1:00
子時的村莊寧靜祥和,這天夜裡,譚傳武、鄭海瓊夫婦恐怕要高興得失眠了——他們如期還完了重建房屋欠下的3萬元貸款。
2017年,保蕊村開始整村推進危房改造工程。消息傳來,幾家歡喜幾家愁。雖然過去漏風漏雨的瓦房總在刮颱風時讓村民擔心不已,但村民更擔心拆了舊屋卻沒錢蓋新房。
時任村組長的王賢山和時任村副組長的王恆波開始一次次上門,給村民講解政策——政府對需要重建房屋的村民每戶補貼5萬元,貧困戶再額外補貼1萬元,不夠的還可以在貼息政策下向農村信用社貸款,只要在5年內還清,貸款利息將由政府承擔。
從不相信有這種好事,到全村62戶村民悉數搬進新房,前前後後才2年時間。保蕊村的村貌大變樣,一幢幢房屋整齊劃一地連成片,通汽車的公路一直修到村民家門口。
1:00~3:00
丑時的美夢真實可觸,單親媽媽吳麗做了這樣一個夢:大女兒王紫嫺穿着厚厚的黃色外套,挎着同學的胳膊,在北方的大學校園裡走着、笑着……
去年,正在讀高二的王紫嫺從縣城的學校回到家中,帶回了出現在吳麗夢裡的這件厚外套,這是在海南不怎麼用得上的東西。王紫嫺對媽媽說:“我想考去北方讀大學,電視裡北方的冬天就得穿這麼厚。”
2015年,吳麗的丈夫突發腦出血去世,此前主要靠丈夫割橡膠爲生的家庭變得越來越困難,拿不出錢來供4個未成年子女生活。
2017年,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重新點燃了這個家庭的希望,每個子女一年數千元的補貼按時到賬,解了這位單親媽媽的燃眉之急。
吳麗和王紫嫺一樣,至今沒出過海南島,她們並不知道這件黃色外套夠不夠應付北方的冬天,但她們的春天已經快要來了,成績優異的王紫嫺已接受了高考的檢驗,去北方大學學習的夢想離她越來越近了。
3:00~5:00
寅時的月光無限溫柔,符開東頭戴礦工燈,正在自家橡膠林裡割膠。當橡膠水順着橡膠樹的割膠線朝膠碗裡流下去時,符開東已經走到了另一棵樹前,準備開割……25℃以下的溫度更利於橡膠樹出膠水,所以符開東總在後半夜起牀割膠。
天快矇矇亮時,符開東的數百棵橡膠樹也割得差不多了。膠水要趕在凝固前用摩托車送到膠站,一斤可以賣到1元至3元不等。在適合割膠的1月至8月,符開東每個月有數千元收入。
在保蕊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割膠。過去,村裡只有狹窄的羊腸小道和坑坑窪窪的泥路,摩托車都過不了,膠農們只能用肩將動輒數十斤一桶的橡膠水挑回家。2018年10月,保蕊村開建環村公路,路燈等設施同期配置。現在,膠農們可以用摩托車運送橡膠水,負擔大大減輕。
5:00~7:00
卯時的晨光穿透薄霧,瓊中縣農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副主任林培從南吉村村委會的臨時宿舍裡醒來。作爲駐保蕊村的扶貧工作人員,林培每週至少有3天都在村裡走訪、開展扶貧工作,他和其他扶貧工作人員時常不回家,夜宿村委會。
這天,林培要回訪6戶已經脫貧的村民,看看他們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教育補貼、務工補貼、醫療報銷等是否到位。
回想起剛駐村時,林培曾自掏腰包請他的幫扶對象們吃了一頓飯,當在飯桌上了解到一位幫扶對象的兒子阿志還沒結婚時,林培關心道:“村裡的阿葉不是也沒結婚嗎?”大家鬨然大笑。原來,阿葉是阿志的親表妹,不太熟悉村裡情況的林培亂點了“鴛鴦譜”。
這樣的笑話早已不可能發生在林培身上了,數年的相處,林培對幫扶對象的農業生產、外出務工、健康、子女教育等情況瞭如指掌,無論說起哪一戶,他都能滔滔不絕講上一陣子。
7:00~9:00
辰時的森林鬱鬱蔥蔥,譚傳武來到與符開秋、王國波約好的地點,準備開始巡山。2017年,他們三人一同被鎮林業站聘爲生態護林員,這是提供給貧困戶的公益崗位,每人每月可獲800元補貼。
8003畝的三級公益林地是他們的職責範圍,巡山過程中,他們要及時制止亂砍濫伐、獵殺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爲,也要及時排除森林消防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情,他們就要給消防員帶路並協助救火。
在生態護林員的努力下,8003畝林地裡的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村民們愛護自然的意識越來越強。
9:00~11:00
巳時的米酒香氣四溢,吳麗又在煮酒了,這酒得煮兩個鐘頭。雖然吳麗的家庭有低保救助、教育扶貧等多項政策照顧,但她不想一直靠政府救濟過活。“是扶貧政策讓我的4個小孩都能安安心心地上學,非常感激黨和政府。我靠自己的雙手也能賺一些錢,讓日子越過越好。”吳麗說。
此外,吳麗還從不遠處的大豐農場進洗衣粉、方便麪等回來賣。大女兒只要一回來,就會幫她看店。“我女兒非常懂事,成績也好,我希望她以後能用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她從小就懂得感恩,我對她非常放心。”只要說起女兒,吳麗的嘴角就止不住上揚。
11:00~13:00
午時的炊煙裊裊升起,爲了迎接在海口務工的妻子卓蓮香回家,符開東早早就殺了一隻雞。卓蓮香在海口當月嫂,月薪4000元,他們馬上也要還完重建房屋的貸款了。卓蓮香愛吃的土豆和西芹已經裝盤上桌,碗盤扣上蓋子後,符開東騎上摩托車來到大豐農場,等待妻子乘坐的班車。
結婚二十餘載,符開東和卓蓮香溫暖如初,雖然相隔100多公里,二人幾乎每天都視頻聯繫。
13:00~15:00
未時的驕陽炙烤大地,林培去符開東家走訪撲了個空,決定去另一個幫扶對象譚書耀家討口水喝。
譚書耀的小兒子阿飛過去經常換工作,狀況很不穩定。去年,阿飛從外地辭工回家,在林培的介紹和擔保下,阿飛到三亞的洲際酒店集團當保安。疫情期間,阿飛堅守崗位,過年也沒有回家。前不久,林培接到了阿飛的電話,他的狀態很好,工作得到領導的肯定,快要升爲小班長了。“待會兒我得問問書耀,阿飛到底有沒有升成小班長,工資有沒有漲起來。”林培邊說邊加快了步伐。
15:00~17:00
申時的彩雲斜掛天邊,鄭海瓊開始放羊了。鄭海瓊的羊認得回家的路,這讓她比較省心,不必時時盯着羊羣。從幾年前只買得起兩隻小羊羔,到現在養起了10多隻黑山羊,鄭海瓊總說:“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住進了新房,還完了貸款,鄭海瓊開始暢想未來的生活:“路都修到了家門口,我們再努努力,要是能買輛裝羊的車,以後自己開車把羊拉出去賣,可比人家開車來收羊賺得要多。”一旁的譚傳武打趣道:“等我們買得起車了,還用得着放羊嗎?至少也得放牛了吧!”
17:00~19:00
酉時的村民其樂融融,排球場傳來孩子們嬉鬧打球的聲音,男人們坐在石階上聊天,婦女們正在商量籌資買音響跳廣場舞的事情。2017年,由縣文旅局出資建設的村文化室、排球場和舞臺建在了符開東的宅基地上,爲了村裡的文化建設,符開東砍掉了那片土地上的檳榔樹。符開東說:“都是爲了村裡的建設,爲了集體的生活,我那塊地的位置是最合適的。”
王賢山感慨道:“過去,我們村裡人一到晚上總愛喝點小酒,然後倒頭就睡。現在有了文化室和排球場,晚飯後大家出來打球、散步,跟城裡人一樣過上了健康的生活。”
19:00~21:00
戌時的微風吹走疲倦,天還沒黑徹底,王恆波就用文化室的廣播向村民喊話了:“今晚有扶貧夜校,請大家早點吃飯,八點準時去村委會學習。”前些年剛推行扶貧夜校時,貧困戶們的學習熱情並不高,認爲在家打開電視就能看到的內容,爲什麼非要大家去村委會坐在一塊兒看。漸漸地,貧困戶們意識到了集體學習的好處,大家互相討論,隨時問一問、聊一聊,收穫更大。
今天的扶貧夜校是教大家種植西紅柿。保蕊村之前很少種植西紅柿,大家開始討論:“這東西在我們這兒能不能種?地膜是不鋪不行嗎?”
除了種植和養殖技術的科普,扶貧理念的傳播與扶貧政策的宣傳也是夜校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扶貧先扶智,貧困戶們的思想在一次次學習中不斷昇華,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積極要求進步,他們的上進與幫扶人的努力形成了良性互動。
21:00~23:00
亥時的城市燈火通明。林培結束了本週的扶貧工作,回到縣城的家中。此時,他的妻兒已經熟睡。
林培幫扶的6戶貧困戶均在2018年前實現脫貧,但他的扶貧工作並沒有結束。“我們常說的‘四不脫’指的是脫貧不脫產業,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引導。這兩年我和同事們的扶貧工作就是在不斷落實這‘四不脫’,只有做好‘四不脫’,已經脫貧的貧困戶纔不會再次返貧。”林培說。
在中國,保蕊村的故事還在許許多多村莊上演,那裡的土地或許不種橡膠,但一樣有勤勞的人民在勞作;那裡的扶貧幹部或許“不愛做媒”,但一定也有顆熱忱真摯的心。
(本報見習記者 陳怡 本報記者 王曉櫻 朱蒂尼 姚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