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多重利好疊加,券商預計2024年板塊表現有望超大盤
2024年開年以來,保險板塊迎多重利好,市場表現也在強心劑催化下走出回暖態勢。綜合來看,行業負債端、資產端均具備向上動能,疊加政策利好頻出的大背景,板塊有望持續走強,估值迎來深度修復。
供給側轉型見成效,需求側景氣度高漲
行業價值的根源取決於基本盤表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達5.12萬億元,同比增長9.13%,保費收入再創新高。
近年來,保險業供需兩側不斷夯實基本盤,延此主線將助推板塊持續改善。供給側一端,近年來行業各渠道均向高質量轉型發展,包括代理人渠道在專業化、職業化方面加速培養隊伍,人均產能顯著提升;銀保渠道一方面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一方面嚴格執行監管“報行合一”要求、加強費用管理,均將有助於渠道業務價值率提升。
需求側方面,伴隨老齡化進程加速,壽險領域養老需求凸顯,壽險公司可從多角度切入養老產業,拓展發展空間。同時,保險業可更爲深度化探索與多主體共同構建健康管理閉環的商業模式,建立“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保險”的一站式健康生態系統,能夠有效提高客戶黏性,爲保險業務增長賦能。
比如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太保、陽光保險、泰康人壽等在內的多家險企都在着力開展醫養產業佈局,其中陽光保險旗下不僅有國內首家由保險公司設立的三甲綜合醫院——陽光融和醫院,近年來更是以“縱橫計劃”爲抓手,打造出行業內獨具創新的“三五七”產品配置理念,爲客戶全生命週期提供全方位保障,以此響應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踐行“金融爲民”初衷。
另外,隨着存款利率持續下降,保險產品因保本且確定性高收益,在當前競爭力凸顯,客戶對保險需求仍保持高位。
開源證券研報顯示,一季度NBV有望超預期,頭部險企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
國泰君安證券非銀研究團隊認爲,供需同振推動壽險NBV趨勢回暖,壽險負債端客戶保險儲蓄需求仍然旺盛,預計24年NBV仍然能夠實現正增長。
政策合力促進信心修復,保險股估值迴歸可期
從多位業內人士觀點來看,行業接下來的重要催化劑在於資產端表現,而近期公佈的一系列穩定市場的舉措,無疑會利好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進而有望加速資產端改善。
1月22日,國常會對資本市場作最新部署,強調採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穩市場、穩信心。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流動性1萬億元。
信達證券研報表示,降準先行有望提供低成本和長久期增量資金,市場流動性提升有望提振大盤。同時,保險資金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之一,險企在堅持配長債的同時,有望增配大盤藍籌、科創及ETF等產品,權益市場回暖直接助力保險投資端反彈並利好利潤表現。
中國銀河分析師對下一步政策利好抱有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穩增長背景下市場流動性無虞,權益市場存在改善機會,有望助力險企投資收益進一步增厚。”
投資信心回暖進一步傳導至板塊估值提振,東吳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葛玉翔認爲,隨着一系列有利因素出現,保險公司資產端的表現有望改善,從而助力其估值更快修復。
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保險業資負兩端或受益
除了對資本市場利好的政策信號外,近日,人社部明確提出,在36個城市及地區先行實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運行平穩,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將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
在業內看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將帶來多重利好。
首先是市場總體規模的提升以及保險業負債端的新機遇。國泰君安證券研報分析指出,假設未來十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每年增長1%,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比例每年提升2%,2023-2032年個人養老金繳費總額可達2.7萬億元。其中,保險業可共享個人養老金增量市場,預計2023-2032年爲行業帶來的增量資金爲2984億元。
另一方面,伴隨着個人養老金資金規模擴張,可參與投資的資金規模也有望提升,助於激發市場活躍度。相關人士談到,“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將爲A股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長線資金,長期來看,有助於促進國內資本市場平穩發展,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創新改革。”深入來看,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也將有望爲險企投資端帶來可觀收益,利好行業資產端增長。
多方利好因素的共振,有望推動保險板塊估值修復,迎來上揚走勢。開源證券研報分析稱,目前上市險企PEV估值位於歷史底部,負債端偏暖,關注資產端催化,保險股兼具貝塔彈性和負債端阿爾法,看好板塊左側機會。
中郵證券分析人士指出,基本面上,雖然行業還在探索新的增長模式和方向,但保險渠道轉型已到尾聲,多項指標回暖,說明保險行業可能正在走出低谷。同時鑑於幾乎所有成分股都將受益於市值管理的預期,預計保險板塊今年表現大概率將超越大盤。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