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搶灘高精地圖,只是爲了自動駕駛?

時間走到了 2021 年底,如果說座艙裡這兩年進步最快、發力最猛的功能,一個是語音,另一個可能就是導航了。

爲了讓用戶在車裡放棄手機導航,車企們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一方面通過功能定製來提供手機 app 做不到的體驗,比如將地圖與語音系統融合,在使用導航時能可見即可說、多輪語音交互;將導航與車輛信息結合起來,導航時顯示續航里程、規劃路徑中自動顯示自家的充電站等;另一方面,也爭相讓高精地圖上車,來提供更精確的車道級導航。

就在年初高德發佈第三代導航系統,將高精地圖引入車載導航系統後,騰訊在 11 月 4 日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佈了針對人機共駕打造的智駕地圖,乾脆將高精地圖、ADAS 地圖、普通導航地圖融合到一起,三圖合一來提供車道級導航。

高精地圖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體驗?「三圖合一」是更好的地圖解決方案麼?

人機共駕時代,

從「導人」到「人車共導」的需求變化

當駕駛員開車時,無論是手機 APP 還是車載地圖,都是以「人」作爲服務對象,地圖通過線條來展示道路路網形狀、拓撲和一些規則限制,通過圖像和聲音引導路徑,精度在 5~10 米。

不過這套導航用在機器上就不夠用了。當車輛系統自動駕駛時,除了普通地圖的道路拓撲關係外,還需要道路坡度、曲率、路口紅綠燈信息、停車位等詳細的參數,這就需要絕對精度能達到亞米級的高精地圖。高精地圖作爲專門給機器「讀」的路書,幫助它感知超視距範圍的路況信息,彌補車載傳感器的不足。

(高德地圖給出的高精地圖架構)

而介於這兩者中間的,就是 ADAS 地圖。它在傳統導航地圖的基礎上增加了道路坡度、曲率等相對位置的信息,但沒有絕對位置信息,這些信息應用在 ADAS 輔助駕駛功能,精度在 20~50 釐米。

(HERE 在 CES 上展示的 ADAS 地圖信息)

隨着智能汽車的發展,我們已經能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輔助駕駛功能,在高速、停車場等越來越多的場景下體驗自動駕駛,我們在開車中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在駕駛員開車——輔助駕駛系統工作——駕駛員接管之間頻繁切換,相應地,既需要普通地圖爲駕駛員提供導航,也需要 ADAS 地圖、高精地圖爲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導航信息。也就是說,人機共駕階段的地圖不僅需要爲人提供導航,還需要「人車共導」。

如何讓結構獨立的普通導航地圖、ADAS 地圖與高精地圖之間切換流暢、數據融合,就成了地圖供應商們的追求,也直接影響使用體驗。

原有的車輛架構中,普通導航地圖、高精地圖相互獨立,分別隸屬於信息娛樂域和自動駕駛域,兩者有着不同的產品規劃,對數據需求和更新頻率也不一樣。

高德的第三代導航系統是通過普通導航地圖和高精地圖的無縫切換,來實現「人車共導」;百度地圖是將高精地圖、高精定位與普通地圖的數據進行融合,來保障切換的流暢性;騰訊則是通過一份高標準的基礎數據,在這個統一的數據基礎上,按照不同的規格和要求,產出高精地圖、ADAS 地圖以及普通導航地圖,從而在源頭上解決數據的一致性問題,做到「三圖合一」。

(「三圖合一」騰訊智駕地圖)

當然,雖然騰訊的「三圖合一」是基於同一份基礎數據,但高精地圖與普通地圖的更新頻率並不同,當兩者數據發生衝突時如何處理,OEM 原有的研發體系是否能與「三圖合一」的模式匹配,是否有足夠多的傳感器來支撐環境感知和智能化的數據,可能也是未來要面臨的問題。

高精地圖的融合,

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體驗?

作爲自動駕駛的「天眼」,高精地圖幫助它感知超視距範圍的路況信息,彌補車載傳感器的不足,可以說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催化劑。在蔚來 NOP 使用的百度高精地圖、小鵬 P7 採用的高德高精地圖也,都是通過普通地圖與高精地圖的無縫切換,來實現特定路段下的自動駕駛功能,車道級導航也讓導航更精確。而高精地圖的網聯能力,能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車載傳感器的不足,也間接降低了單車智能化的門檻和硬件成本。

除了自動駕駛層面,在其他智能化體驗方面呢?

首先是在視覺呈現上,通過可視化起到紐帶作用。作爲機器的地圖,無論是高精地圖還是 ADAS 地圖直觀看來可能都是一片點雲,或者是密密麻麻的參數,並不具備用戶可讀的屬性。不過當高精地圖上車後,無論是百度、高德,還是騰訊,都將高精地圖、ADAS 地圖提供的信息通過可視化的形態的呈現在導航界面上,讓駕駛者不僅知道車看到什麼,還知道車在想幹什麼,這種可視化幫助駕駛員和系統之間建立了信任。

另外,高精地圖與普通地圖的數據融合,將自動駕駛域與信息娛樂域連接起來,信息娛樂域的導航信息、超視距的信息和動態交通信息都需要傳遞給自動駕駛域做實時路徑規劃,以保障更好的智駕體驗。高精地圖數據實時刷新的特點,也能提高目前地圖導航的 LBS(基於位置服務)功能的水平。

比如,在各家展示 AR-HUD 功能時,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駕駛員前方不僅顯示了車速、轉彎引導等基礎信息,也將道路周圍停車場、飯店、咖啡館的信息投影出來。高精地圖高頻更新的特性,也許能讓這個功能更進一步,在指引停車場的同時,實時顯示停車位數量;在標註出飯店的同時,把飯店等位的人數也顯示出來? 當然, 這些都需要建立在駕駛安全和基礎設施的網聯功能完善的基礎上。

高精地圖背後的商業模式

當高精地圖與普通地圖融合,帶來的不僅是更精確的車道級導航和可視化的輔助駕駛效果,也給高精地圖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高精地圖是一個高研發成本、短期收入並不明瞭的行業。作爲國內高精地圖的頭部企業之一,四維圖新投入到高精地圖的研發經費達到 50%以上,高採集工作量以及頻繁更新維護都增加了它的投入;相反地在高投入的同時,這個領域也有高德這樣的後來者喊出「免費」的口號,年費只收成本價每輛 100 元。

儘管很多人將高精地圖作爲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而非贏利工具,但是它能帶來哪些新的商業模式依然很重要。比如前邊提到的 LBS 功能,就將地圖導航與商業聯繫起來;騰訊的智駕地圖也將導航與自家的微信無感支付結合,比如在支持自動泊車的停車場,車輛既可以藉助地圖來自動泊車,也可以在自動駛出停車場時利用無感支付來交停車費。

甚至前段時間,高德之前爲梅賽德斯-奔馳提供的地圖定製,未來是否會加入高精地圖部分呢?

最後

智能汽車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車內的地圖在變化:從 2D 平面導航變成 3D 立體;從孤立的離線地圖,變得可以聯網,可以跟車內的語音、車控功能互通;如今,高精地圖的加入讓地圖的功能和對象都發生了變化。

高精地圖的高昂的研發投入和迭代成本,註定了它最終有可能是個贏者通吃的局面。因此,在各家加速高精地圖上車、加速自動駕駛落地的同時,我們更期待它能帶來不同的體驗。

本文作者:米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