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50餘個首臺(套)產品助力先進智造
本報記者 曹政
從協助醫生完成膝關節置換的手術機器人,到露天礦區裡的運輸機器人,再到快速完成元素檢測的X射線熒光光譜儀……這些在國內率先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成爲北京高質量創新創造、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的縮影。
市發改委12月18日介紹,本市已經累計認定250餘個首臺(套)產品,涵蓋手術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空天裝備、高端儀器與傳感器、高端綠色能源裝備等先進智造產業。
覆蓋多類手術機器人
機器人給人類種牙?一臺融合了智能控制、機器視覺、三維圖形可視化等先進技術的口腔種植手術機器人,將這個設想變成現實,並在多家口腔醫院和診所落地。
精度一直是口腔種植的關鍵,一些複雜的手術往往需要有經驗的老醫生操刀。由北京企業雅客智慧研發的全球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的角度誤差可以控制在2度以內,深度誤差可以控制在0.3毫米內,將手術時間由醫生操作的三四十分鐘縮短到20分鐘,甚至更短。
同樣,骨科手術機器人近年來在臨牀實踐中展示出強勁的發展活力,也是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的“強項”:羅森博特公司研發的骨盆骨折復位手術機器人,僅依靠三維追蹤系統即可實時跟蹤每個骨塊的位置變化,從而確保最終的骨塊拼合操作達到精確無誤的效果;長木谷公司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掌握深度學習AI算法,智能匹配最適合的假體型號、確定最佳安放位置,減少術後併發症和術中出血。
“手術機器人代表了現代醫療技術的創新成就,發展手術機器人是北京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以來認定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中,包含手術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產品近20個,覆蓋骨科、腔鏡、神經外科、經皮穿刺、泛血管、口腔等多類手術機器人。
180餘家企業獲支持
如果說手術機器人是以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健康,那麼工業機器人則引領製造業邁向智能化。
工業機器人包括自動化生產機器人、智能物流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是北京重點佈局的未來產業,更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在石油領域,捷傑西公司研發的智能鑽井機器人實現了鑽井管柱在地面、井口、立根盒之間的自動、高效、精準移動,作業效率是傳統鑽井的2倍以上,還讓鑽井作業更安全。
2021年以來,本市已認定捷傑西、路凱智行、雷蒙賽博、極智嘉科技等企業推出的工業機器人和航天科工智能機器人推出的中型排爆機器人、瑞途科技推出的城市軌道交通遠程運維巡檢智能裝備特種機器人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機器人只是北京首臺(套)政策聚焦的一個方向。2021年以來,本市共認定180餘家企業的250餘個首臺(套)產品,涵蓋手術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空天裝備、高端儀器與傳感器、高端綠色能源裝備等先進智造產業。
自動駕駛沃土激發創新涌現
高速發展的智能駕駛上下游產業鏈長、應用場景多,也將帶動萬億級賽道。四年多前,本市啓動打造全球首個車路雲一體化自動駕駛示範區,吸引了一批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匯聚,數百輛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這片智能駕駛的沃土上,不僅推出了無人化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等創新政策,更注重激發市場活力,助力衆多智能駕駛領域優秀企業加速科技創新。目前,北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已涵蓋域控制器、智能駕駛系統等多個智能駕駛有關產品。
比如,面對自動駕駛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挑戰,雲馳未來公司率先研發出車規級可規模化量產硬件和軟件信息安全產品,爲示範區打造的中央網絡控制器已部署在多款自動駕駛車輛中。這個小小的盒子集成了網絡互聯、信息安全防護和車輛駕駛行爲數據採集與監管等多重功能。同樣獲得認證的高抗擾性目標檢測模型及軟件,則能夠提升在複雜噪聲干擾情況下的目標特徵提取能力,精準採集和識別關鍵信息,讓自動駕駛“看”得更清楚。
相關負責人說,本市將持續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廣的範圍內,推動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推動企業創新,培育先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