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NASA騙了?神十九航天員出艙安裝“防護罩”:畫面暴露太空原貌

12月17日,神舟十九號的航天員們完成了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從中國空間站進入到外太空。這是航天員蔡旭哲時隔2年後再次漫步太空,是航天員宋令東首次漫步太空,宋令東成爲了我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90後航天員。

在這次出艙活動中,指令長蔡旭哲第一個出艙,航天員宋令東緊隨其後,而女航天員王浩澤則留在天和號核心艙內進行支持。與之前幾次飛行任務相比,這次出艙活動的時間更長,達到9個小時,是我國之前17次出艙活動裡面時長最長的一次,,再次刷新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長紀錄。

在之前,航天員蔡旭哲執行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也進行過出艙活動,時隔2年後,蔡旭哲再次漫步太空,這次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因爲在這次出艙活動中,工作的重點是給中國空間站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並且對空間站進行巡檢等一系列工作。這是之前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沒有進行過的工作。

從神舟十七號飛行任務開始,這幾次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工作重點都是給中國空間站進行修復或者按照這些碎片防護裝置。這些工作都是具有極大的挑戰性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爲空間站的體積比較大,長時間在外太空飛行過程中,免不了會遭到一些空間小顆粒、空間小碎片的撞擊,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受損。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航天員就需要出艙對空間站的艙體進行巡檢,如果發現受損的話,就需要進行修復。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對空間站上一些比較脆弱的部位進行加固,比如說給一些線路、管道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

在地面給空間站安裝這些裝置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然而在外太空進行這樣的工作就很難了。一方面,是航天員、飛船、空間站都處於失重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航天員的活動能力、工作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的,工作效率肯定是沒有在地面那麼高。

另一方面,航天員身穿專門研製的艙外航天服進行艙外活動,也會很不方便的。而且,這些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位置、安裝方式可能都不同,所以在執行飛行任務之前就需要針對性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在出艙活動中快速完成這些裝置的安裝工作。

雖然工作難度很大,已經在軌飛行一個多月時間了,但是航天員們的狀態還是非常好的,從打開艙門出艙開始,到結束艙外任務返回到空間站內,整個過程耗時9個小時,這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因爲在出艙活動過程中,航天員需要經歷多達6個“日出日落”的過程,有一半時間會在太陽光照射下開展工作,有一半時間則是在“黑夜”中,而在伸手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是很難開展工作的,他們又不能回到空間站內,等“天亮”再出艙。而是一直在外太空。

而且,在執行艙外任務的時候,航天員也沒法像在地面、像在空間站、飛船內進食、喝水等,體力消耗也是相當大的。可以說,出艙活動並不是簡簡單單穿着艙外航天服就到外太空開展工作,航天員面對的不僅僅是空間小顆粒、宇宙輻射之類的各種威脅,還有這一系列的問題。

畫面暴露太空原貌

當航天員出艙活動時,攝像頭拍下了他們在外太空開展工作時的畫面,也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宇宙景象。這樣的場景,我們在之前的幾次出艙活動中也看到過,無一例外,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宇宙是漆黑一片的,可以說是深不見底,而我們的地球家園則是色彩斑斕的,有白色的雲朵、藍色的海洋等。

我們在網絡上也會看到NASA公佈的各種宇宙的照片,在一些照片中,宇宙並不是我們航天員出艙時拍攝到的那樣黑不溜秋,而是五彩斑斕,有各種鮮豔的顏色,看起來非常壯觀、美麗。這是什麼情況,爲什麼我們空間站拍攝的畫面和NASA公佈的畫面不同?難道是NASA騙了我們?

我們的航天員出艙時看到的景象是真實的,NASA公佈的那些宇宙照片也是真實的,只不過是拍攝和展現的方式有所區別。我們的航天員出艙時,攝像機拍攝到的畫面和我們肉眼看到的景象是一樣的,只能拍攝到可見光的內容,而NASA公佈的一些畫面就比較豐富了。

以哈勃望遠鏡爲例,這些望遠鏡不僅可以拍攝下可見光的景象,也會拍攝那些不可見光的景象,包括各種紅外線、紫外線等,那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也就是一般的相機拍攝不到的。

科學家在得到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照片後,就會對其進行處理,將那些不可見光通過各種顏色來“可視化”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於是處理後的照片就變得色彩斑斕了。所以,NASA公佈的那些宇宙照片也是真實的,只是畫面中的元素比我們肉眼可見的景象更加豐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