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大師講堂朱宗慶分享 千山萬水擋不住想飛的翅膀

臺北榮總八月份大師講堂,今天特別邀請全球知名音樂家、國內打擊樂大師朱宗慶(右),以「千山萬水擋不住想飛的翅膀」爲題,分享臺灣文化底蘊之美的故事;北榮院長陳威明(左)也鼓勵院內醫師聽完演講後,回到不忘救人的初心。記者沈能元/攝影

全球知名音樂家、國內打擊樂大師朱宗慶,爲華人世界首位獲得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打擊樂演奏家文憑。朱宗慶說,「表演藝術不僅是一種表達,它是一種與觀衆共鳴、共享的旅程」,期待以打擊樂爲媒介,透過在藝術領域的專業追求,爲社會帶來溫暖正能量,爲這塊土地帶來助益及養分,他的理念是「有夢想後,一切玩真的,不惜一切代價,做就對了」。

臺北榮總八月份大師講堂,今天特別邀請到朱宗慶,以「千山萬水擋不住想飛的翅膀」爲題,分享臺灣文化底蘊之美的故事。朱宗慶說,千山萬水擋不住想飛的翅膀,是指「有夢想的時候,再高的山、再大的水,都抵擋不住」,也是他現在做事的態度及感受。

朱宗慶和臺北榮總有很深的淵源,1989年,他就曾於醫師節晚會到北榮介壽堂演出,今天演講的地點也在介壽堂;令他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與喜願協會合作到北榮演出,爲罹患腦瘤的李小弟圓夢,當時李小弟已昏迷,最後不幸病逝;20年後朱宗慶再次遇到李小弟的媽媽,她仍充滿感謝。

「當時演出前接到協會的電話,希望演出『要快』。」朱宗慶說,當時就會意須儘快安排演出,但李媽媽希望樂團演奏舒伯特的「鱒魚」,這是一首五重奏歌曲,其實不適合打擊樂,但團員仍花了一週練習,演出後,李媽媽對他說,這首曲子是家中對抗病魔的歌曲,「謝謝樂團鼓勵我、安慰我」,他聽了非常感動,音樂團體追求藝術表演,很多事情無法量化,感動是難以想像的。

朱宗慶帶着打擊樂進入偏鄉、幫助弱勢,甚至還有一次協助果農促銷芒果,當現場民衆聽完後,沒有人喊「安可」、「bravo (法文)」,而是說「你嘜走(臺語)」,深深感受不論是都市人、鄉下人對音樂的感動是一樣的。

「感性是藝術工作者的特質,不是特權。」朱宗慶說,藝術工作者須理性演出臺前、幕後的各種要素與環境條件,並克服上臺前的焦慮或在舞臺上的緊張,讓演出盡善盡美,對自己和觀衆負責。因此,藝術工作者會先構築夢想、擘畫理想,再想方設法,尋求各方資源的挹注、彙集和促成。

朱宗慶說,打擊樂特質是人類原始本能,有心跳的人都是打擊樂家,樂器種類也非常多元,包括金屬、木頭、皮革等,且敲打方是多樣有敲、打、搖、轉等,具有包容性與跨域性,同時又有教育性。因此,1967年就讀初中,在那個打擊樂還不爲人知的時代,他成長在臺中大雅的鄉間,竟獲得家人充分的支持與力挺,讓他學打鼓,如今回想,深覺難能可貴。

朱宗慶打擊樂團於今年成立38週年,朱宗慶以德國哲學家尼采的「精神三變」爲靈感的演出「駱駝、獅子、嬰兒」,就像一部感人的史詩,也是樂團世代交替融合的寫照,駱駝是開疆闢土、揮灑汗水,獅子是攀登高峰、邁向王者,嬰兒是迴歸初心、純粹自由。

「面對如此多變的世界,能夠如常的堅持與分享,心中的感受,莫過於是無限的感動與珍惜。」朱宗慶鼓勵大家在面對變化莫測的世界時,能夠保持初心,堅持夢想,從中汲取無限的感動與珍惜。北榮院長陳威明也鼓勵院內醫師,回到「嬰兒」階段不忘救人的初心。

朱宗慶一生獲獎無數,曾獲頒金鼎獎、金曲獎、國家文藝獎、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並由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頒授傑出貢獻獎、終身教育成就獎,因其對擊樂藝術的貢獻與成就獲選爲PAS名人堂,是華人世界首位獲此殊榮的人,亦曾因他在打擊樂、藝術教育、劇場管理等領域的卓越貢獻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全球知名音樂家、國內打擊樂大師朱宗慶說,表演藝術不僅是一種表達,它是一種與觀衆共鳴、共享的旅程,他的理念是有夢想後,一切玩真的,不惜一切代價,做就對了。記者沈能元/攝影

臺北榮總八月份大師講堂,今天特別邀請全球知名音樂家、國內打擊樂大師朱宗慶,以「千山萬水擋不住想飛的翅膀」爲題,分享臺灣文化底蘊之美的故事。記者沈能元/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