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各區高齡、低收入差異大 議員建議:社福設施因地制宜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秦慧珠表示,按照人口資料顯示,臺北市萬華區是「較老較窮」的行政區,在市政規畫時應多畫設社會住宅或是老人據點、照護機構。(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8月底,北市人口達到250萬6788人,但反而比7月分的250萬7143人減少355人。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秦慧珠細究其中數據,發現萬華區在老人比率、低收入人口比率都最高,大安區則是「老人多、窮人少」,有科技園區的內湖,則是老人比率最低的區。應該要按照上述比例做市政規劃,社宅應多在萬華、大同等地區興建,而老人聚點、照護機構則應在萬華、大安。對此社會局迴應,積極在各行政區布建社福設施與相關據點,期待能就近提供長者在地、鄰近的服務。
秦慧珠表示,臺北市人口跌破250萬大關後,造成議員席次和官員席次的減少,因此各方都期待疫情過後,流失人口可以迅速恢復。終於在今年5月底,臺北市人口恢復到250萬1998人,但恢復速度不算快,到今年8月底,北市人口達到250萬6788人,但反而比7月分的250萬7143人減少355人。
不過秦慧珠也直言,總人口微幅增加,但北市人口老化速度也跟着增加,今年1月時北市65歲以上人口占21%,到了7月就增加爲22%,半年內65歲以上人口即增加1%,速度相當快。12個行政區中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是萬華區,在今年5月時已達24%,其次是大安區,在6月時也來到24%;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低的是內湖區,8月時65歲以上佔比爲18%,其次爲南港區、文山區,佔比均爲20%。
秦慧珠表示,細究人口資料,臺北市各區低收入戶戶數依今年8月的統計,比率最高的爲萬華區(佔4.83%)、其次爲大同區(佔3.20%),低收入戶數佔比最少的是大安區(佔0.9%),其次是內湖區(1.32%);各區低收入人口數跟低收入戶數比率差不多,北市低收入人數佔比最多的也是萬華區(佔3.96%),其次是大同區(佔2.53%),最少的是大安區(0.65%),其次是松山區(0.88%)。
「萬華區是『老人多、窮人多』,大安區則是『老人多、窮人少』。」秦慧珠說,若依據上述統計資料做市政規劃,北市社宅應多在萬華、大同等地區興建,而老人聚點、照護機構則應在萬華、大安、松山、信義、士林等地區設置。市政府訂定各項政策,不論是社福、衛生醫療、教育、社宅、都市發展,都需以人爲本,依據人口結構與分佈定訂,因此必須對北市人口指標做充份瞭解再訂定策略。
對此社會局迴應,本局積極在各行政區布建社福設施與相關據點,由於本市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爲要能達到因地制宜的目標,目前在各區已設置14處老人服務中心及超過500處關懷據點,期待能就近提供長者在地、鄰近的服務。
社會局說,針對對於弱勢照顧則有生活補助、脫貧方案和居住協助,如平宅(安康、福民、延吉、福德),協助低收入戶免費借住,以及推動平宅改建社宅,以混居模式照顧低收入戶。亦率先規劃社區分級租金補貼,協助不同收入家戶在外租屋,除照顧低收入戶,也協助收入較少之青年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