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臺最大桃肉品市場改建 拚2026竣工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巨(右三起)和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3日參加桃園市肉品市場改建工程動土典禮,推銷臺灣豬和桃園豬。(蔡依珍攝)

北臺灣最大「桃園市肉品市場」營運將近半世紀,設備老舊、作業和產品區混雜、又缺乏冷鏈物流,農委會、桃市府和肉品市場攜手斥資15億,以「穿着衣服改衣服」改建,不影響現有市場拍賣和屠宰,2026年完工屠宰量將躍升6倍,冷鏈一條龍更可藉機場地利之便外銷,接軌國際市場。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巨表示,改建工程深具挑戰,因肉品市場在工程進行時仍要繼續運作,「半半施工」難度相當高,加上疫情缺工、缺料等因素,經費暴增近3億,歷經3年規畫、2任市長的努力,市長張善政於年初同意增加預算,最終由農業部、桃市府和桃園市肉品市場,以7:2:1的比例共同分擔15.1億元,由市府工務局代辦,預計工期3年。

王明巨提到,桃園市養豬業者有8成以上飼養黑毛豬,與一般養白豬僅半年相比,黑毛豬要9個月至1年,時間較長,但肉質較好、價格也較高,桃園肉品市場改建完工後,可落實清潔與污染動線分開、冷鏈保存一條龍,提高桃園豬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上鄰近桃園機場的地利之便,可以邁開大步外銷國際。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桃園是北臺灣供應溫體豬肉的重要基地,營運至今已超過44年,首期6.47億元冷凍庫及相關倉儲等冷鏈設備計劃已在進行,第二期改建工程則是重新規畫豬隻繫留拍賣、屠宰和肉品分切的動線,將豬隻與肉品動線分離,避免污染,也利肉品屠宰衛生檢查程序,另外也透過綠建築讓現場作業環境對人和豬都更友善,並做到人車分離,保護承銷人及販運商行人安全和便利的停車環境,其中冷鏈約可增加2成銷量。

鄭文燦也提到,臺灣與日本是亞洲「唯二」守住非洲豬瘟於境外的國家,繼口蹄疫拔針後,目前農業部正積極進行傳統豬瘟拔針工作,相信不久後,臺灣會是亞洲唯一口蹄疫、豬瘟、非洲豬瘟三個豬隻重大疫情都守住的國家,加上積極導入冷鏈跟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系統,將讓臺灣養豬產業邁向高質化、環保化、品牌化。

桃園肉品市場主任蔡連吉說,完工後每日屠宰數可達目前6倍、6000頭,預冷頭數可達21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