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今年必看5大作品!肯特里奇《女先知》、6小時沉浸派對《共和國》

劇場迷注意!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今年首次推出「北藝嚴選」系列,以五部來自世界各地頂尖藝術家充滿實驗性與深度內涵的作品,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社會的變遷,以及未來的可能性。從德國藝術家郭貝爾《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再現似曾相識的歷史;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在去年引發廣大回響的《女先知》;到法國編舞家夏瑪茲《自由大教堂》在極度不自由的教堂裡,展現不做什麼也是自由的一部份;以及鴻鴻運用臺語詮釋作曲家舒伯特的經典《冬之旅》;和波蘭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所打造、6小時沉浸式烏托邦《共和國》 的銳舞派對,感受自由與狂歡氛圍。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推「北藝嚴選」系列五大必看作品亮相!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2025「北藝嚴選」系列5大作品一次看

▧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 | 導演:海恩納.郭貝爾 | 日期: |2025年3月8日 - 3月9日 | 地點:大劇院

海恩納.郭貝爾(Heiner Goebbels)出生於德國,是一位作曲家、導演及劇場創作者。他的創作橫跨了音樂、劇場、裝置藝術等領域,擅長將聲音轉化爲聽覺與視覺的雙重畫面,被視爲當代最具實驗性與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有「劇場建築師」、「劇場鍊金大師」之稱。

這部《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靈感來自於捷克作家奧雷尼克(Patrik Ouředník)的著作《20世紀極簡歐洲史》、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的反歌劇觀念及歐洲新聞臺(Euronews)的節目「不予置評」(No Comment)。

郭貝爾讓舞臺上音樂家、舞者、文本錄音和影像的交織登場,各自呈現20世紀的大小事件,看似混亂的場景,觀衆卻能在觀賞過程中,自行組織細碎的歷史線索,替眼前所見設定新的情節,同時沉浸在郭貝爾打造的感官場景裡,同時也將觀衆帶入一個充滿歷史切片的大舞臺。這也是北藝中心大劇院舞臺首度全面展開演出,此劇亦充份利用50公尺的舞臺深度,爲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敘事提供了壯觀的背景。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認爲,「郭貝爾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就是邀請大家全部都到一個大舞臺裡的倉庫,把過去真正發生過的事情,全部再現,讓我們感受這些似曾相識的歷史。同時他也在挑戰人類,對於預測這件事情。特別是,他所有的演員、道具、文字都是平等的,就是要把大家丟進這件事情當中,同時他也認爲全球不同的觀衆會有不同的解讀。」非常大膽也值得期待。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是一場充滿實驗精神的劇場演出,郭貝爾將舞臺打造成一個充滿未知的空間,邀請觀衆共同參與一場關於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在《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中,透過碎片化的影像、聲音和動作,作品如同時間的迷宮,模糊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界限,激發觀衆對歷史與未知的重新思考。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 《自由大教堂》 | 編舞家: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 × 陣地 波赫士.夏瑪茲 | 日期:2025年3月21日 - 3月22日 | 地點:大劇院舞臺上

法國編舞家夏瑪茲(Boris Charmatz)的《自由大教堂》,是一部在教堂裡用身體追求自由的舞作,也是他擔任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後,爲該團打造的首部作品。

這部2023年在德國內維吉斯的聖瑪麗大教堂首演的舞作,夏瑪茲將教堂轉化爲一個充滿力量與美感的舞臺,也延續了夏瑪茲一直嘗試將舞蹈放在多元空間裡演出的作法。此作一開場,26位舞者集體奔跑與歌唱,形成身體與聲音的巨大漩渦,當舞者們突然靜止並停止歌唱,乍然的靜默成爲空間裡壓迫性的存在。

王文儀亦表示,「教堂裡本來就很不自由,總是有各種規定,或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堂裡,是不能夠做某一些事情。但這部劇卻在這個最神聖的空間裡表達了自由。因爲,不只有做什麼是自由的,我不做什麼,也是自由的一部份。」這也呼應了夏瑪茲曾說過:「教堂不是自由的空間,劇院也不是;真正的自由空間只存在於心中。」

因此,這個演出將在北藝中心大劇院登臺。但特別的是,觀衆席不會是以往大劇院中的固定座位,而是在大劇院的舞臺上另外搭建具十字架意象的環形觀衆席,如此一來,觀衆可近距離看到舞者們的演出,亦可貼身感受到舞者的呢喃、禱告、咒罵等細微動作,以及羣舞的震撼。

《自由大教堂》26位舞者在夏瑪茲打造的神聖空間裡,用身體書寫着一幅幅關於生命、自由和信仰的詩篇。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Evangelos Rodoulis

《自由大教堂》是一場震撼心靈的舞蹈盛宴,26位舞者以身體訴說着人類最深層的渴望與掙扎。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simon-gosselin

▧《女先知》 | 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 | 日期:2025年4月11日 - 4月13日 | 地點:大劇院

還記得去年五月在北美館展出的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個展嗎?身兼演員、設計師、作家、戲劇導演,同時又從事劇場、節目的佈景與海報繪製的肯特里奇,才華洋溢,因雙親爲南非傑出的人權辯護律師,其創作的核心時常回到有關殖民與種族隔離的議題上。

這次威廉‧肯特里奇將帶來他的劇場作品《女先知》,集結他衆多才華打造而成,融合了音樂、動畫與裝置藝術。主要以希臘神話庫邁女先知希比爾(SIBYL)的故事爲靈感,展現出「你的命運將被揭曉,但你卻無法知曉。」的意涵。傳說中希比爾會在橡樹葉上寫下人們的命運,但一陣風將這些葉子吹散,使祈求先知的人們永遠無法獲得自己命運的答案。王文儀補述:「正因我們都想要揣摩、預測,因爲我們有想像力跟串聯的能力,然而《女先知》所要做的就是讓大家知道,很多事情根本沒辦法預測,回到當下吧!」

此外,這部不只透過藝術家標誌性的素描定格投影、動態投影、機械裝置、動態雕塑,娓娓道出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與渴望,亦由南非爵士鋼琴家凱爾‧謝帕德(Kyle Shepherd)與合唱作曲家恩蘭拉‧馬蘭古(Nhlanhla Mahlangu)攜手創作的作品,融合了古典與現代音樂元素,塑造出一種全新的聲音,展現出傳統的深度下的現代表現力。

《女先知》是一場結合視覺與聽覺的藝術盛宴。威廉·肯特里奇運用動態投影、舞蹈和機械裝置,將希臘神話中的女先知形象生動呈現。透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命運的探索,作品引發觀衆對自身存在的深層思考。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Stella Olivier

在《女先知》中,威廉·肯特里奇將我們帶入一個充滿神秘與未知的古老世界。透過精緻的舞臺設計和動人的表演,他將希臘神話中庫邁女先知的預言能力與人類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緊密相連。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Stella Olivier

▧《末日前的冬之旅》 | 導演/編舞/藝術家:黑眼睛跨劇團 | 日期:2025年4月19日 - 4月20日 | 地點:球劇場

由臺灣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鴻鴻領軍所帶來的新作《末日前的冬之旅》,以全新角度重新編創作曲家舒伯特的經典藝術歌曲《冬之旅》,不只與當代社會議題緊密結合,更在音樂上展現了大膽創新的詮釋。

舒伯特的《冬之旅》,描述一名孤獨旅人的心靈之旅,在漫無目的的旅程中,追憶愛情也思索人生,黑眼睛跨劇團重新詮釋《冬之旅》,是對經典的致敬,也是對當今社會的深刻反思,並試圖探討人類在面對末日危機時的內心世界。

此次演出共有兩個版本,一爲「古典原版」,由男中音趙方豪深情演繹,忠實呈現舒伯特原曲的優雅與深邃;而「爵士版」則是由歌手林理惠與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明諺全新編曲,並由鄭順聰臺語轉譯的《冬之旅》歌詞,相信更能展現屬於臺灣的獨特性。

黑眼睛跨劇團《末日前的冬之旅》,古典與爵士的絕美撞擊。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共和國》 | 導演/編舞/藝術家: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 | 日期:2025年6月4日 - 6月8日 | 地點:超級大劇院

波蘭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Łukasz Twarkowski)聯手立陶宛國家劇院打造的《共和國》,首度前進亞洲來到臺灣演出,同時亦首度打開北藝中心超級大劇院。在這場爲期6小時的沉浸式體驗中,觀衆將穿越一場結合展覽、表演、裝置藝術的狂歡派對,感受絕對的自由與狂歡。

王文儀表示,「對藝術家來說,他所謂的party不是60年代的性解放,而是人類真的走過苦難後,所尋找出來的一個答案跟結果,同時,他亦以音樂串聯大家,創造出一種平等。」

因此,《共和國》是一個擁有DJ、舞池、廚房、酒吧、桑拿房、拖車與太空船的自由國度,運用電子音樂、錄像藝術和現場表演,讓觀衆如同置身於一個平行宇宙,體驗一個虛構而令人嚮往的烏托邦。當觀衆完成入境手續後,將會經由三個階段,第一部份可先在空間遊逛瞭解共和國佈局;第二部份將可參與沉浸式現場表演和錄像裝置,觀衆既可透過大螢幕觀看也能直接進入房間體驗;第三部份則是一場銳舞派對,讓大家盡情狂歡。無論是想自由穿梭,或是待在角落靜靜觀察;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共和國》是一部關於自由、狂歡和烏托邦的實驗性劇場作品。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在劇場空間中構建了一個理想國,邀請觀衆共同參與這個烏托邦的建設與運作。長達6小時的沉浸式體驗,觀衆可以親身體驗自由的界限,反思狂歡背後的意義。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Andrej Vasilenko

《共和國》演出長度6小時,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在劇場中打造了一個臨時的自治國家,觀衆可以自由參與其中,體驗「自由與狂歡」的理念。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Andrej Vasile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