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東擴vs上合西延

(圖/新華社)

7月10日,北約華盛頓峰會發表宣言,譴責中國已成爲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關鍵推動者,並暗示中國將爲此付出代價。7月12日,中國軍方發佈消息稱,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24」軍演的俄方艦艇編隊12日抵達廣東湛江軍港與中方參演兵力會合;與此同時,中國與白俄羅斯正進行「雄鷹突擊2024」聯合訓練,地點距北約邊界僅數公里。

另外還有兩則相關訊息:北約峰會已連續兩年邀日、韓、澳、紐等亞太4國與會,北約勢力儼然已擴張至亞太;與此同時,美國海防隊發現4艘中國軍艦出現在阿拉斯加外海,但已在美國專屬經濟區內航行。這也是自2021年以來中國軍艦「航行自由」的常態了。

中美這場世紀大博弈,範圍果然覆蓋到整個地球,並從戰略佈局很快發展到短兵相接的形勢了。美國面對中國強勢崛起,確實壓力山大,偏偏綜合國力開始下行,自忖已無單獨對付中國之能力,但又找不到或來不及成立一個能對付中國的國際組織,情急無奈之下,只好借北約一用了。

北約全名是《北大西洋公約》,原本是上世紀冷戰時西方用來對付以蘇聯爲頭的《華沙公約》,1991年蘇聯解體,華約也隨之解散,但北約在美國主導下卻捨不得解散,因爲有北約在,美國纔像個西方老大;並且北約還是美國用來製造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矛盾敵對的最佳工具。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一度想融入西方,惟始終爲美國所拒,因爲一旦西方接納了俄羅斯,北約即無存在價值了,不僅如此,美國還一直主導北約東擴,持續深化歐洲與俄國的矛盾。此一趨勢,其實有利於美國卻不利於歐洲,於是歐洲尤其西歐一度努力緩和與俄的關係,架空了北約,但旋即又被美國誘導的俄烏戰爭翻轉了局勢,把一度腦死的北約又激活了起來,甚至再一度擴員接納了芬蘭和瑞典。

這一次,爲了要對付中國,不僅巧妙地把俄烏之戰嫁禍於中國,讓中國成功地也變成了北約的對手,還招納了4個跟北大西洋八竿子打不着的亞太國家「入盟」,實現了一種旨在對付中國的「東擴」。

中國不可能沒有迴應。由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今年接納了白俄羅斯成爲新會員,且剛一擴員就在白俄,即北約的大門口舉行聯合軍演。上合目前已有10個成員,包括中、俄、中亞4國、印、巴、伊朗及白俄,等待加入的觀察員2個及對話夥伴14個,展開地圖,就相當於以中國爲中心,向北、向南,特別是向西的不斷延伸。巧合的是,這一整片正好就是構成所謂「世界島」最核心的亞洲部分。

於是,北約的「東擴」vs上合的「西延」,就幾乎完全吻合了麥金德「世界島」理論中,海權板塊vs陸權板塊的世界新權力格局。

中美世紀交鋒,明顯地已在朝集團化、板塊化的大趨勢發展。北約、上合之外,還有G7、五眼、金磚等,但說到底是兩大陣營,表面上由中美分別掛帥,骨子裡其實是兩種體制的PK,這即是21世紀人類歷史發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