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投資中國是一場互相成就
2024年9月4日,一項高達140億元的投資決定被奔馳低調地以新聞稿形式發送給中國媒體。奔馳宣佈將和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實施這次百億級投資,推動新產品和新技術在中國落地。在奔馳看來,這是在華持續發展的“自然選擇”。進入中國20多年來,奔馳在中國的投資一向早於外界預測。
但這也是意義特殊的一次投資,不僅打消了外界對奔馳轉型決心的疑慮,也宣佈了奔馳與中國進一步的深度綁定。140億元投資之下,一系列中國專屬的全新車型將自2025年起陸續投產,其中首個項目是2025年將在北京奔馳投產的MMA純電動車平臺產品。這些新產品將呈現出開創性的特徵,擁有領先的性能表現,以及遠高於此前產品的中國科技含量——由中國團隊參與研發的L2++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MB.OS全新域控制架構、智能語音交互等數字化功能,都將在新一代車型上實現。
事實上,過去5年中,奔馳在中國僅研發投入就已超過105億元人民幣,並創下了僅12個月就打通智駕功能的研發週期。今年,由奔馳上海研發中心打造的高階智能駕駛測試車輛已在鬧市區上演了絲滑操作;從明年開始,MMA平臺和MB.OS構架雙雙降臨……奔馳能否打破跨國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滯後的印象?
“汽車業正經歷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在2024年得到更爲具象的表現。中國的技術迭代速度和白熱化的競爭讓跨國車企壓力倍增。面對壓力,奔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融入其中,中國速度和奔馳實力互相成就。
康林松(Ola Källenius),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
“我發現,在我這兩年的日程中,除了德國以外,我待的時間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如是說。他今年已經往返中國五次,包括9月底和監事會成員們一起的訪問。
“監事會的成員可能無法像我一樣有很多機會來中國,我想讓他們感受一下中國正在發生什麼,感受中國速度、中國競爭。”康林松說,他希望讓奔馳的決策者與利益相關方感受到,奔馳在中國的成功必將助力奔馳在全球取得更大的成功。
“雙引擎”研發的驚豔效果
11月14日的廣州車展前夜,奔馳帶來了一場炫酷的科技日活動。與此前聚焦奔馳傳統長項不同,此次展示的是即將裝載上車的L2++智能駕駛功能。大屏幕中,智能駕駛狀態的奔馳車精準地在一位正準備橫穿馬路的女士面前停下,而這位女士在剎住電動自行車後,略帶歉意地向“無人駕駛”的奔馳車揮了揮手,讓它先過,奔馳“聽話”地緩緩開了過去。這一幕引發臺下善意的笑聲。理解中國、讀懂中國、融入中國,這是奔馳在華近20年來最用心鑽研的功課。人工智能時代,這一功課的重要性正以更直觀的方式顯現出來。
由奔馳上海研發中心開發的“無圖”L2++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今年在上海進行了研發版本的首次公開測試。9月,康林松來到上海,和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及車聯網負責人王忻一起體驗了L2++全場景高階智駕的beta版本,全程一個小時左右,實現零接管。康林松的感受是:第一,他非常喜歡這套系統的駕駛風格;第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中國研發團隊把這套系統做出來,令他感到非常驚喜,希望這一系統能儘快落地。
一個月後的德國,當康林松回憶起那次中國行時,仍意猶未盡:“在上海研發中心,我花了一天時間看同事們如何工作。當你看到年輕的工程師們有層出不窮的點子時,會感到非常興奮。”
奔馳如此快就晉級到了中國智駕賽道的前列,這也讓一直對跨國車企智駕能力持保留態度的國內汽車界頗爲震驚,也讓“奔馳在中國的研發實力究竟有多強”成爲被業界津津樂道的新話題。
事實上,在北京、上海“雙引擎”的研發佈局已成爲奔馳最爲驕傲的中國新佈局。位於北京亦莊的奔馳中國研發技術中心(簡稱TCC)負責車輛基礎研發工作,上海研發中心則負責數字化創新。
2022年,梅賽德斯-奔馳宣佈在上海成立新的研發中心。今年4月,奔馳上海研發中心遷入了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軻橋路的全新大樓,在這裡,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軟硬件開發和全環境模擬都能完成。進出這裡的年輕員工大多來自中國頭部互聯網公司、智駕科技公司和整車企業。目前,上海研發中心是奔馳全球研發網絡中規模增長最快的團隊,已然成爲奔馳在中國的另一個創新中樞。
“我們擁有非常強大的本土研發團隊,共有2000名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中國研發團隊現已發展成爲德國以外覆蓋領域最全面的研發網絡團隊。”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和採購負責人歐立甫表示。
在產品技術層面,奔馳的目標很清晰,那就是要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條技術板塊上都獲得領先。康林松強調,零排放是奔馳的最終目標,電動化的進程是不可動搖的。同時,在數字化體驗方面引領風潮,也是奔馳的明確目標。
“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要在數字化體驗方面引領風潮,不僅在全球市場,也要在中國市場。”康林松指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消費者對技術擁有更開放的態度,願意擁抱新技術。因此這不僅是奔馳的業務焦點,也是奔馳加強在中國研發的原因。
供應鏈的本土化是奔馳投資中國的另一條重要路徑。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影響,中國豪車市場的消費動力略有欠缺。對此,奔馳多次強調不會收縮戰線,會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在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Troska)看來,更高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本土化的含量。“我們同合作伙伴北汽進行了很多溝通,覺得很多中國供應商的質量很好,我們會更多地使用本土供應商來提高本土效率。”
除了在傳統制造環節選用更多的中國供應商,在電動智能化的軟硬件供應商上,奔馳已經與諸多中國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包括與人工智能平臺公司思必馳展開語音交互功能上的合作,與字節跳動展開大語言模型領域合作,以及在多模態視覺語言大模型方面與清華大學展開合作等。此外,在動力電池和智能駕駛領域,奔馳旗下電動車搭載了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產品,同時投資了本土智駕公司Momenta。
更大力度的本土化投資、中國速度和奔馳造車實力結合,正在產生出新的化學反應。以2023年年底搭載在全新長軸距E級車上的L2+自動駕駛系統爲例,該系統由中國研發團隊主導開發,僅12個月就完成了所有功能的打通。
讀懂中國 堅定轉型
在全面加速本土化投資的大戰略中,奔馳在中國的產品本土化戰略至關重要。事實上,如何在中國佈局新產品?要不要ALLIN電動車?在電動車勢頭如此洶涌的局面下,還要不要繼續進行燃油車的技術升級?近幾年,所有跨國車企都困擾於這些問題。“很多人覺得,因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和純電車市場,所以每一個市場板塊都在發生迅猛的電動化,但事實並非如此。”唐仕凱提醒說,在中國20萬、30萬乃至40萬人民幣單價以下市場中,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車確實有着非常大的增長,而在50萬、60萬及以上的細分市場中,目前這種增長勢頭並不是很強勁,而這正是奔馳一直以來的強勢市場。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重新調整了戰略,我們會在戰術上保持靈活性。”唐仕凱表示,燃油車型體現出了比人們預期更長的市場存在潛力,因此奔馳一方面會繼續大力推進電動化,以每年數十億歐元的規模投入到電動汽車產品當中,同時也將繼續推出面向未來的、搭載更高科技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油車。“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即實現零排放。但全球客戶將決定在哪個市場以何種速度實現從燃油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康林松說,在中國也是這樣,奔馳需要保證中國客戶可以有豐富的選擇。
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G 580首發特別版上市
讀懂中國市場,穿透趨勢看清用戶真正需求,並據此實施有針對性的、更本土化的產品佈局,只有深度根植中國市場的企業才能做到。可以看到,奔馳在中國堅持電動和燃油產品上的雙線投入,並在新車型投放上明顯提速。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奔馳展出了1款全球首發、7款中國首發及車展首秀、8款中國上市的全品牌21款車型陣容;11月的廣州車展上,奔馳規模再度升級,攜全品牌29款車型亮相車展,並一次性上市了全新純電G級越野車、新款純電EQE及2025年款GLC轎跑SUV三款新車。按照計劃,在“油電同質”“油電同智”的理念下,高階智駕系統將不僅搭載在電動車上,也將出現在未來的奔馳燃油車上。
2023年,奔馳在中國的銷量佔其全球銷量的1/3,產品本土化決策是否正確至關重要。康林松表示,未來幾年奔馳將在中國發起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產品攻勢,衆多配備奔馳最新研發技術的電動和燃油車型將陸續上市。近期,無論來自主管部門還是企業層面的決策也都預示,燃油車仍將是相當長時期內的市場主力需求,加強燃油車技術的迭代研發仍有重要價值。
中國與全球團隊的雙向奔赴
20多年的紮根,讓中國對於奔馳而言,早已經超越了單一汽車市場的意義。用利益相關、榮損與共、和諧共生來形容這種關係並不爲過。尤其在決定未來的轉型上,在中國的一系列投資,不僅助力奔馳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更爲奔馳在全球轉型中繼續保持領先提供了有力託舉。從資產佈局上來看,奔馳在中國已投資多家機構,奔馳在中國的投資、研發和發展,也已經與奔馳全球業務產生越來越多的互動。“中國越來越多地承擔着研發基地的角色。”康林松稱,在研發層面,中國是全球研發網絡的一部分,且越來越多地承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像過去只做一些技術在中國市場本地化的任務。事實上,“中國創新賦能全球”已經成爲奔馳在中國研發的全新目標。
“中國研發團隊在奔馳的全球網絡中扮演着前沿角色。”歐立甫稱,奔馳中國與奔馳全球的研發互動已經結出碩果。L2+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從項目啓動到正式落地僅用時12個月就是最好的例子。在L2+系統的研發過程中,中國研發團隊汲取了很多來自全球研發團隊的深厚技術積累,例如,底層軟件、安全標準、功能安全等。在此基礎之上,中國研發團隊繼續有針對性地開發智駕功能。同時,上海國際設計中心的團隊也會爲全球開發用戶界面。
梅賽德斯-奔馳自主開發的全新架構MB.OS將於2025年隨MMA平臺全新車型首發
奔馳全新的後排娛樂系統,也是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將會推廣到海外市場。未來,在奔馳最核心的MB.OS架構中,還會融入更多中國研發團隊的成果和靈感。
“這是個雙向的進程。”王忻稱,奔馳在美國、歐洲所進行的自動駕駛研發和測試的成果,會與中國研發團隊密切交流。每個國家市場各有特點,面對的客戶需求、極限場景的頻率、路況和交通標識都不一樣,各個團隊解決相應問題的經驗,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我們在保證數據脫敏的前提下分享模型訓練的經驗,讓全球的團隊都受到很多啓發。”
王忻舉例稱,不同地區AI模型的設計是可以互相借鑑的。在海外,ChatGPT已經在部分車型上搭載,經過數據脫敏後,對中國團隊的研發來說很有借鑑意義,可以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不斷改進。
奔馳是全球首個獲得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並在歐美量產的車企。今年8月,奔馳又成爲首個同時獲准在北京開展L4級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的國際車企。“這些都幫助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推動奔馳進入智駕技術的快速發展期。”王忻說。
梅賽德斯-奔馳成爲首個同時獲准在北京開展L4級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的國際車企
“除了在研發層面的互動,汽車供應鏈上的合作範圍也在不斷拓展。我們和中國供應商有廣泛的合作,不僅在中國,在歐洲也是。他們開始更多進入到歐洲,到這裡來建廠支持我們。至於中歐車企之間和合作,市場最終會給出答案。”康林松直言,中國供應商已經在爲全球市場提供創新和價值。
值得玩味的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卷”也在無形中影響着跨國企業的全球發展節奏。“中國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手在不斷改進,這也會促使我們要跑得更快。”唐仕凱說,奔馳是堅定的中國樂觀派,也相信中國速度的創新能夠加強我們的全球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的隊友
對奔馳而言,從燃油車到電動智能車的技術升級,只是轉型的一部分。如何成爲一家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纔是奔馳面臨的長期轉型課題。而中國同樣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梅賽德斯-奔馳在歐洲庫彭海姆的電池回收工廠
10月20日,在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Scholz)的見證下,奔馳在德國南部城市庫彭海姆啓動了歐洲首家採用集成機械-溼法冶金工藝的電池回收工廠。奔馳也成爲全球首家以自有工廠實現電池閉環回收的車企。
僅三個星期之後,奔馳在位於北京亦莊的北京奔馳工廠舉辦其在中國的第12屆可持續發展對話會,並宣佈與江蘇華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華友能源)合作,在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福建奔馳)啓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試點項目。“梅賽德斯-奔馳認爲,只有長期專注可持續發展才能在經濟上保持成功。在持續推進電動化進程的同時,我們需要放眼整個產業鏈,與全球各利益相關方保持對話合作、分享寶貴經驗。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才能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誠信經營、法律事務及可持續發展的白韻格女士在當日的可持續發展對話上表示,在中國越來越注重環保和綠色發展的同時,奔馳的公司戰略也和整個中國的脫碳目標高度契合。
梅賽德斯-奔馳舉辦第12屆中國可持續發展對話會
奔馳在2019年提出“2039願景”,目標是2039年達成全產業鏈的淨零碳中和(淨碳中和意味着梅賽德斯-奔馳部分未能避免或減少的碳排放量,將通過已認證的抵消項目進行補償)。作爲奔馳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爲此,奔馳在拉動中國全產業鏈的減排上積極投入。目前,北京奔馳工廠無論在節水還是降低平均每輛車耗水耗電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一方面,北京奔馳通過太陽能光伏生產綠電與採購綠電來滿足生產需要。目前北京奔馳已成爲擁有奔馳全球生產網絡中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之一。另一方面,北京奔馳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除了在材料、生產、物流等環節藉助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節能減排,奔馳同時在督促供應商向綠色經營轉型,甚至以更高議價的方式鼓勵供應商減少碳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具有經濟效應的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上,奔馳將在中國和德國同時進行商業實踐。唐仕凱認爲,在德國和中國,市場上現在已經形成了廢舊電池回收行業,把廢舊電池當中貴金屬成分加以提取,再進行循環利用。“我們看到,廢舊電池回收或者循環利用目前已經產生了可行的商業模式。企業能夠通過對廢舊電池進行循環和回收來獲取收益。”
奔馳在中國啓動的試點項目同樣走在了跨國車企的前列。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這裡的減碳實驗將爲歐洲提供更好的方案借鑑。據介紹,奔馳中國研發團隊將分析動力電池在梯次利用過程中的電壓、溫度等關鍵數據,並將結果與德國研發團隊分享,爲動力電池的技術研發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
與節能減排並行的是奔馳一以貫之的“商責並舉”的發展思路。作爲奔馳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一脈,在中國進行人文、社會責任層面的投入是奔馳重要的企業發展理念,17年來,奔馳在中國的公益投入超過了3.6億元。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助力雪豹及伴生動物生物多樣性調查
以一家本土企業的姿態,奔馳的公益投入覆蓋了環境保護、駕駛文化、教育支持、文化藝術及社會關愛五大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奔馳已與大熊貓國家公園等四大國家公園和15處世界遺產地在自然保護和科普教育等領域開展公益合作。在文化資源保護層面,奔馳是唯一一家同時和故宮博物院及敦煌研究院建立長期公益夥伴關係的國際品牌。在教育領域,奔馳在四川等地共捐建了4所希望小學,開展了近800場安全公益活動,爲近2000名教師提供兒童安全教育培訓課程。“推進可持續發展是機會,也是我們的願景。我們堅信,奔馳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唐仕凱說,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這一項“馬拉松”,奔馳願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奔赴目標。
顯然,奔馳要和中國一起奔赴的馬拉松賽道不止一條。作爲汽車的發明者,奔馳雖然已經擁有近140年的輝煌歷史,但當下卻站在三條新賽道的起點上,一條是電動化,一條是智能化,還有一條是可持續發展。這三條都是“馬拉松”級別的賽程,奔馳需要也必然會攜手中國合作伙伴,在成功轉型的路上互相成就。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資訊】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