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什麼是戰略清晰?(亓樂義)

拜登結束首次亞太行,重塑中國周邊戰略環境恐難如願。圖爲美國總統拜登20日乘坐專機抵達韓國京畿道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人民視覺)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日本東京被記者問到,美國不想在軍事上介入烏克蘭衝突,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你願意以軍事介入協防颱灣嗎?拜登斬釘截鐵地說:「是的。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否則,這將成爲另一個類似於在烏克蘭發生的行動。

這是拜登從去年8月以來第3次說過類似的話。媒體宣稱這是美國支持臺灣最有力的公開聲明,改變美國曆屆政府對協防颱灣戰略模糊的立場,轉向戰略清晰。

不過,比拜登還要堅定,口氣更強硬的是小布希總統。2001年4月他在美國廣播公司專訪中被問到,如果中國攻打臺灣,美國是否有義務協防颱灣?小布希說:「是的,我們會這樣做…中國必須瞭解這點。」記者又問,美國是否動用「軍事的全部力量」協防颱灣?小布希說:「會不惜一切,幫助臺灣自我防衛。」但是這能說明小布希的對臺協防言論是戰略清晰嗎?應該不是。

那麼什麼是戰略清晰?所謂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不在於定義,而是美國協防颱灣力道強弱的一個過程,它需要言論支持,更取決於環境背景、形成要素、戰略目的與實際作爲等條件,有一定的協防機制。條件改變,協防的力道也隨之調整。模糊與清晰是相對的,互相轉換並同時存在。過程的本身就包含協防力道的強弱,不能用字面上的二分法來作區分。

比如小布希對臺協防的言論。背景是2001年中美軍機南海擦撞事件,形成要素單一,並未出現美中戰略利益結構性衝突。拜登的歷史背景則大不相同,它是在美中大國競爭逐漸白熱化的環境背景下形成,並且在3個形成要素激盪下使美中大國競爭態勢將持續很長時間,決定雙方國力消長,以及重塑世界權力版圖。

首先形成拜登協防颱灣的第一個要素,是中國的擴張與威脅正在撼動區域安全與國際秩序。美國白宮今年2月公佈《印太戰略》指出,中國正結合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在印太地區尋求勢力範圍,意圖成爲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強國。中國的脅迫和侵擾遍及全球,但在印太地區最爲尖銳,包括對臺灣日益增長的打壓。

今年3月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2022年《國防戰略》情況說明書,這是五角大廈首次把《核態勢評估》與《飛彈防禦評估》納入進行整合性戰略評估,並提出4個國防優先事項,其中2項針對中國:包括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多領域威脅,優先考慮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然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美國把中國定位爲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些都是拜登政府之前,美國未曾遇過的挑戰。

第2個形成拜登協防颱灣的要素是俄烏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美國若對中國侵臺無所作爲,將爲印太地區帶來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要糟糕的局面,因爲中國的威脅是全方位的,美國將吞下更沉重的戰略後果,失去第一島鏈,甚至退出西太平洋。與其到那一步,不如事前對協防颱灣發出清晰信號,威懾中國不要誤判形勢。

第3個形成拜登協防颱灣的要素是重振盟邦的現實需要。美國協防颱灣將運用集體力量,從雙邊到多邊,如美日安保、美英澳3國聯盟到四方安全對話。若協防對象不夠清晰,協防行動如何展開?基於美日對協防颱灣有足夠的戰略清晰,才能在去年底就臺灣出現突發事態制定新的美日聯合作戰計劃草案。美國與多邊聯盟也有同樣的需要。

下一步要看實際作爲。今後美國協防颱灣能發揮多大的力道,時間會給出答案。(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