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疫苗至青少年恐失免疫力
臺灣在全面性的嬰兒B型肝炎接種計劃下,B肝帶原的高危險族羣已從95%降至15-30%,但國內研究指出,B肝帶原母親所生出的孩子中,約有6分之1的15-18歲青少年,到了高中時期已喪失B肝疫苗的免疫記憶,使潛藏在體內的B肝病毒再度活化,推測是高危險族羣成爲B肝帶原者的主因。
▲B肝高危險族羣 疫苗至青少年恐失免疫力(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王豊裕教授指出,研究團隊發現親生母親爲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陽性(高病毒量)的「高危險族羣」青少年,帶原率高達15.4%,遠高於一般族羣1.2%;若未在出生當天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帶原率達19%;若親生母親爲E抗原陽性且出生當天未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帶原率更高達29%。這些數據可解釋爲何一些青少年在接受全面性嬰兒B型肝炎接種計劃後,仍成爲B肝帶原者。
王豊裕教授進一步解釋,這些高危險族羣在母親子宮內可能已感染B肝病毒,但出生後接種疫苗使病毒潛藏在體內,一般B肝疫苗的免疫記憶可維持10-15年,隨着兒童長大,累積感染率也漸增,病毒待高中時期疫苗力慢慢減退纔再度活化起來。
王豊裕教授指出,現行政府制度除了全面性爲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也於民國99年開始實施針對97年後出生,且親生母親爲E抗原陽性的嬰兒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但針對潛藏的高危險族羣,王教授建議,親生母親爲B肝帶原者,小孩應接受B型肝炎帶原檢測,如表面抗原陽性,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定期評估追蹤;若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雙陰性,可追加3劑B型肝炎疫苗;而政府也應考慮將免疫球蛋白的施打對象,擴大到表面抗原陽性孕婦所生的嬰兒。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