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兒童誤食 6大類物品列高危險性

臺東馬偕醫院每年約處理20件兒童異物吞入案,約4至5例個案需透過內視鏡取出。(蕭嘉蕙攝)

好奇寶寶探索世界,「拿到什麼統統放嘴裡」,多數誤吞入的異物可自然排泄,但藥物、大型物件、尖銳物、腐蝕性液體、磁鐵及電池等6大類物品,被視爲「高危險性異物」,後續恐引發呼吸困難、嘔吐、腸穿孔症狀,醫生提醒家長4個方法預防兒童異物吞食。

臺東馬偕醫院每年約處理20件兒童異物吞入案,每年需要內視鏡夾出個案約4至5人,異物種類以硬幣最多,其次爲藥物。

臺東馬偕醫院兒科醫師洪華希表示,最常發生的年齡爲6個月至6歲,當中約8成孩童吞入異物後可自行排出,少部分需透過內視鏡取出,依異物大小伴隨不同症狀,包含無法正常吞嚥口水、呼吸困難、嘔吐或穿孔。

兒童誤吞食異物可大可小,洪希華表示,藥物、過大的物品、尖銳物、腐蝕性液體、多顆磁鐵以及電池,若不慎吞入,即使沒有立即性不適反應,後續仍可能產生危險,需儘速就醫。

洪華希說明,誤食藥物可能造成兒童中毒、腦損傷,如誤食安眠藥致昏迷;過大的物品泛指寬逾2公分或長逾5公分的物品,另外吸水膨脹的水晶寶寶也可能引發腸阻塞;鐵釘、胸針等尖銳物會造成腸道穿孔;清潔劑、電瓶水等強酸鹼性恐灼傷食道,愈後產生結痂或狹窄。

洪華希強調,2顆以上磁鐵或是1顆磁鐵加上1只金屬物,產生吸力,造成腸壁壓迫、缺血,以致壞死或穿孔;誤吞食電池則有是放腐蝕性液體及電流反應,一旦灼傷食道,須長時間復原。

洪華希叮嚀4點預防措施,包含時時看顧孩童、教育衛生安全知識、選購經認證的玩具,最重要的是謹慎收納,切勿使用食品容器裝有毒物,避免兒童誤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