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這是部會迴應文?還是選舉的檄文?

近日總統、副總統辯論一結束,各部會迴應稿便如雪片般飛來,爲政府政策辯論,文官工作之餘還得加班、立即迴應,備極辛勞,文中屢見厲辭更像是檄文,也是前所未見,惟新聞稿竟出自各部會文官之手,至少新聞稿底下掛名字的都是文官,實不相宜。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心雕龍把文章的性質做了一些分類,就本質上來說,各部會平日的新聞稿旨在說明、澄清,應屬於「論說」、「議對」這兩類,但總統大選在即,近期每看其迴應的新聞稿,反而有點像「檄移」。

何謂檄移?就是打仗之前用來數落對方千般不是那種文章,過去高中國文曾選過一篇「爲徐敬業討武曌檄」,全篇重點是罵武則天,什麼「豺狼成性、近狎邪僻,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由於作者駱賓王罵得有文采,罵到武則天跟宰相說:「拋舍了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過失呀!」

然而,近日各部會迴應稿雖然像檄文,但文采和駱賓王差遠了,若以論說、議對這兩類標準而言,這些迴應稿也和文心雕龍要求的境界有很大的差距。文心雕龍說,「論說」這類文章要敘理成論、辨正然否,「議對」必須字不妄舒其藻,辭忌枝碎,議貴節制,兩相比較,各部會迴應稿自然是望塵莫及。

■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卻推給比較基準過高

稍微統計一下,自去年12月初到今年1月初,針對總統選舉在野人士的看法,經濟部有26篇迴應稿,國發會有七篇,財政部六篇、主計總處一篇,經濟部發的最多。然而,面對經濟成長去年僅1.4%,經濟部只一昧的以比較基準(基數)過高爲由,表示要看長期趨勢,一個月前主計長朱澤民就是這麼說的,已是老生常談。如果撰稿者認真去查一下1980年以來日本、美國、臺灣的時間數列當可明白,在經濟擴張時期,沒有什麼基數過高,次年就上不去的事情。我們去年經濟成長1.4%,就是動能不足,如此淺顯的道理,毋須強辯。

此外,談到大陸對臺灣貿易壁壘調查,我們自然也希望雙方能心平氣和化解這一爭議,然而,我們不讓人家2,000多項產品進口是事實,但經濟部新聞稿屢次卻說:「中國與我國的入會案是在WTO同次會議通過,因此兩岸在當時無法依照WTO規定,就彼此貿易體制及措施協商。」對WTO(世貿組織)稍有涉獵者都明白,最惠國待遇(MFN)是立即、無條件適用所有會員的,並不需要協商之後纔給,國貿局在1992年答客問第五題就說的很清楚了,這類迴應稿避重就輕,實在達不到「敘理成論,辨正然否」的論說水準。

再談財政部迴應債務問題,財政部說:「蔡總統任期間債務增加包括總預算及特別預算,經與債務還本互抵後,截至112年11月底爲5兆8,188億元,僅淨增加4,200億元,遠較前任的1.7兆少,債務管控良好。」財政部說的沒錯,不過,我們若看總決算及特別決算,過去八年(104~111年)大幅增加39%,馬前總統八年(97~104年)只成長9%,何以支出少的舉債多,支出多的舉債少?因爲過去八年稅收超徵的即時雨幫了大忙,覈對這些年舉債的預算數與實現數就會發現這個道理。例如108年原來要舉債2,042億,最終只借了780億,109年原舉債預算數4,652億,最後只借了2,470億,這樣看來,政府債務管控當然有功勞,但別忘了景氣的功勞可能更大一些。

■爲了選舉,文官迴應稿寫不完,非施政之福

近日總統、副總統辯論一結束,各部會迴應稿便如雪片般飛來,爲政府政策辯論,文官工作之餘還得加班、立即迴應,備極辛勞,過去選舉從未看到如此多的迴應稿,這也算一次紀錄吧。這些迴應稿貌似澄清說明的論說文,但文中屢見厲辭更像是檄文,也是前所未見,也是一項紀錄。更讓人遺憾的是,新聞稿竟出自各部會文官之手,至少新聞稿底下掛名字的都是文官,實不相宜。盼望今後不論是誰執政,都要尊重文官體系,讓他們好好去寫論說文、議對文,至於這類選舉的檄文若真要寫,就自己寫吧。